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老当益壮情牵热土 ——记陕西省优秀共产党员张六三

陕西日报 2016-06-29 18:33 大字

本报记者 甘甜

老牛自知夕阳晚,不用扬鞭自奋蹄。渭南市蒲城县龙阳镇东王村党支部书记张六三,已近古稀,依然闲不下、停不住、拼不够,带领全村蹚出了一条致富奔小康的新大道。

“天大地大,发展最大;千本万本,增收为本。”这是张六三常挂在嘴边的话。上任伊始,调整产业结构、让农民早日脱贫致富是摆在他面前的头等大事。在资金非常困难的情况下,他发动干部带头集资,建成了东王科技示范园,栽培了芦荟和速生杨,引进了“金寿杏”“雪里红桃”“牡丹花石榴”“食用芦荟”等特色产品。入冬时,芦荟不进大棚就会被冻死。他和干部带头义务劳动,吃饭就是两个馍一包咸菜一根葱,却从不抱怨。经过20多天的努力,终于建成了两座温室大棚。

科技示范园将农民的资金、土地、劳动力等生产要素统一组织,实施了集约化经营,实现了产业结构战略性调整,成为全省第一个村级股份制科技示范园。2011年,东王村被省政府授予省级现代农业园区。

张六三先后自费十上杨凌、五下山东,学技术,明思路,转观念,从杨凌、山东聘请兼职教授、高级农艺师担任技术顾问,对群众开展现场培训,先后试验示范推广了无土栽培、节水滴灌、氮肥后移等新技术。

围绕经济抓党建,抓好党建促发展。张六三始终认为,农村党支部要创先争优,就必须让班子成员走在前列促发展、干在实处争优秀,带着群众干、领着群众赚。以他为班长的村级班子以“科技强农、流通富农、服务帮农、党建保农”为目标,突出了创先争优与党员干部致富奔小康的带头示范相结合。如今,全村“两委会”90%的干部都有自己的大棚,并利用自己掌握的栽植技能对群众进行帮扶,建成了支部试验棚、党员示范棚和党员帮扶棚等,党员成了村民致富奔小康路上的放心领路人。

一言一行对党负责,一举一动让群众满意。张六三身兼3个农民专业合作社的理事长,经常省内省外学技术、引品种,每次都是自费出行,学会的技术免费教给群众,自费买回的种子也免费发给大家。为了完善村上的基础设施和公益建设,他四处奔走,自己垫钱,甚至向亲戚朋友借钱。

在张六三的带领下,东王村通过项目拉动、产业带动,实现了由分散经营向专业合作社服务转变的跨越发展,全村初步形成瓜、菜、果三大板块,培育出分工精细的专业户80余个;全村人均纯收入从1999年的925元增至2015年的2.19万元。张六三先后被评为全国科普惠农兴村带头人、全国科技入户示范户和省劳动模范、省优秀共产党员。

新闻推荐

百姓问政这两年的文化活动 为您生活添彩了吗?

今年9月,渭南市创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将接受国考。两年来,您身边的群众文化活动丰富吗?图书馆、文化馆、乡镇文化站有没有为您的生活添彩?昨日,渭南电视台《百姓问政》邀请相关工作人员一起...

蒲城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蒲城县这个家。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