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种西瓜与办教育,二者虽不搭界,却演绎出一个服务转型的故事——蒲城:瓜农需求催生教育改革

陕西日报 2015-12-03 20:40 大字

    本报记者 郭妍

蒲城是渭北的农业大县,全县80万人口,近八分之一都在种西瓜。不大的西瓜,一方面成就了蒲城的地方经济,一方面深刻影响了农村多年的教育格局。

流转种植,是瓜农培育西瓜的一个重要特点。因为这个特点,瓜农的孩子不得不经常跟随父母外出。这又进而导致瓜农所在地的农村生源大量流失。

2014年,针对“西瓜”带出来的这个问题,蒲城开始了教育改革。因为“西瓜”,蒲城县基础教育完成了从鼎盛到衰落再到觉醒的循环和涅槃重生。

  流转种植,带来上学烦恼

杜海涛是蒲城龙池镇钤铒村的种瓜“老把式”。

“西瓜品质要好,一块地十年只能种一茬。接着种得嫁接,但西瓜的品质会下降,卖不上价。我得不停找没有种过瓜的地种,才能保证收入。”

大荔、华阴、华县、泾阳……勤劳的瓜农甚至把西瓜种到了山西。流转种植让瓜农尝到了甜头,也给他们带来了烦恼。由于不断奔波,孩子上学成了头疼事。

杜海涛说:“我俩一出门就是半年,村里学校又不能寄宿,孩子只能跟着我们不停转学。”从蒲城到泾阳,从公办学校到民办学校,儿子杜浩杰至少转了四次学。频繁的折腾加上每年上万元的费用,让一家人很苦恼。

杜海涛的烦心事,也是蒲城10万瓜农的头疼事。在这里,大量的学生跟着种瓜的父母一起辗转。瓜种到哪里,学就转到哪里。不能跟随父母的孩子,也被送到可寄宿的民办学校或可托管的机构。

由此,蒲城出现了一个奇怪的教育现象:西瓜种得越多,农村学生越少。在蒲城经济发展鼎盛时期,农村基础教育却跌入了最低谷,教育与经济发展呈现背离状态。

当时,农村公办学校无法满足瓜农的寄宿需求,生源大量流失,有的被迫“撤点并校”。而一大批民办学校却抓住发展机遇,从瓜农需求出发,为学生提供住宿。短短十年间,就有12家民办中小学在蒲城应运而生,城区学校周边许多托管机构也遍地开花。

   条件好了,瓜农的孩子又回来了

蒲城翔村初中因地处城乡交界,最先遭遇“寒流”。

校长王闻格回忆:“那几年,因为民办学校的全封闭式管理和城里学校附近托管机构具备寄宿条件,家长纷纷将学生转走。受转学热和进城热的影响,学校的1700名在校生,几年内迅速下滑到373名。78%的生源流失,公办学校的日子越来越难过。”

“难道学校就要在自己手里关门?”

无数在农村坚守的教师不断叩问自己。

“不,绝不能在这里结束!”

痛定思痛。2014年,蒲城县开始基础教育的艰难转型。县教育局工作人员和教师们走村入户,了解群众教育诉求,开始推进改革。除了提升教育质量外,该县克服一切困难,为学生提供最好的食宿条件及关爱,努力让瓜农放心,把孩子留在学校。

“教育是最大的民生,能不能确保让每个孩子在自己家门口上好学,是衡量我们是否把群众利益放在心上的重要指标。”蒲城县教育局长庞建军每提及此事,便觉肩头的担子沉甸甸的。

首先是教育硬件和软件的提质。从2014年到2015年,1.2亿元被投入农村薄弱学校。蒲城全县新建49所食堂、6幢学生宿舍、7幢教师宿舍,22个硬化的操场建成并投入使用。随后,县上又投入近3000万元对23所农村学校的旧校舍进行维修改造。后勤管理监测平台的推进运行,使家长通过网络即可查看孩子的食宿。如今,网上“晒饭”“晒宿舍”已成许多农村学校的常态。

花费少、服务好的贴心后勤管理,让许多家长赞不绝口:“孩子在家里也没有在学校住得好、吃得香。”

为提升农村教育质量,蒲城又打出了一套“组合拳”:百名年轻校长充实队伍、六百余名教师交流轮岗、五大学区资源共享、17个“名师工作室”和24个学科发展指导中心挂牌……

此外,该县的中考招生制度改革,为在农村就读的孩子提供了上好学的机会。省级示范中学尧山中学50%的招生指标被分配到农村薄弱学校;桥山中学初中部将就近入学后的剩余学位在全县随机派位。去年9月,蒲城县最偏远的西头初中的郭婉婷、王卓、程蕊艳3名学生因此走进了尧山中学。

   把学校办好,是给瓜农的最大支持

一系列的改革措施,让蒲城基层教育在2014年发生大逆转。桥陵初中学生数从81人飙升至585人;翔村初中学生数从503人上升至609人;甜水井初级中学学生数从167人增加到429人;钤铒初级中学更是从19名学生猛增至212名,人数翻了10倍;罕井镇中心小学学生数从51人陡增至344人。

流走的生源再次从四面八方汇聚到农村,一所所濒临倒闭的学校重新焕发出勃勃生机,空荡的校园里再次回响起欢声笑语,教师们又一次体验到了职业的尊严感、成就感和幸福感。

钤铒中学学生邵师凡的父亲说:“县上把家门口学校办好了,就是对瓜农最大的支持。这两年西瓜不好卖,在民办学校上学一年得一万元。把孩子转回公办学校这钱就省了,一年花不了三百块。离家也近,确实好!”

在蒲城,教育与经济因为小小的西瓜被紧密联系在了一起。蒲城教育顺应需求、力求变革、谋求创新,使得更多曾被转学困扰的农村家长及学生成为教育综合改革的受益者。

新闻推荐

省级扶贫团支持蒲城发展“互联网+特色产业”

本报讯(记者徐颖)4月1日,省级“两联一包”驻蒲城县扶贫团在蒲城县举行工作会,会议分析了近年来该县扶贫工作成果、形势,制定了下一步发展目标,各成员单位将全力以赴服务蒲城县实现2018年脱贫摘帽。驻蒲...

蒲城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蒲城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