群众的期盼就是干部的牵挂 ——蒲城县住建局开展干部回原籍活动纪实
本报记者 由文光 通讯员 徐蕊
6个月来,蒲城县住建局28名回原籍干部真心为群众做好事办实事:修路2公里,安装路灯160杆,美化、绿化巷道1000多米,协调解决群众诉求40多个,慰问走访280多名群众,举办义诊、送戏下乡、技术培训4次,修建文化广场1座……
“回村开展工作,怎么回去?带什么回去?怎样让活动取得组织和群众‘双满意\’的效果?”4月3日,蒲城县住建局的28名回原籍干部陷入了沉思。
“干部回原籍活动是接地气,解决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问题的重要抓手,住建局28名回原籍干部要积极当好‘五大员\’,争做群众路线教育活动的排头兵。”蒲城县住建局局长齐增强这样强调。
“丹莉,离老远看着就像你,你又回来,多亏了你给咱村装上路灯,现在晚上串门干啥,再也不用摸黑了!”苏坊镇联武村60多岁的村民雷明一见着安丹莉就十分高兴。村民们都说:“村上卫生费能这么快收齐,也多亏了丹莉给做工作!”“上次那台晚会精彩得很,啥时候再给咱来一场?”……住建局回原籍干部安丹莉说:“我还要尽自己最大的努力,给父老乡亲解决更多的事!”不知不觉间,走到了留守老人张雪琴的家,她拉着张雪琴大妈的手说:“婶,娃在外面务工呢,离得远,您有啥事就给我打电话!”……
除了济弱扶困、访贫问苦、帮助乡亲发家致富,化解邻里纠纷、排解基层矛盾同样是住建干部回原籍工作的一大要点。记者了解到,仅蒲城住建局28名回原籍干部,采取说服教育、化解矛盾的方式,解决信访矛盾问题10多起。
“乡情是社会关系的粘合剂,是转型社会的稳压阀,是农村发展的助推器。干部回原籍,服务家乡,服务相邻,对家乡作出公开的服务承诺,接受父老乡亲的监督,这个承诺重于千金。”这是蒲城县住建局28名回原籍干部的公开承诺。
为了保证“干部回原籍活动”有力有效开展,蒲城县住建局建立了回原籍干部落实情况台账,形成了每月一督查的制度,并要求干部回家乡杜绝“官威官仪”和“劳民扰民”,以制度保障、机制创新和纪律约束推动回原籍活动取得实效。
所有回原籍干部都有一张名片——“连心卡”,上面写着干部们的名字和电话,便于群众随时联系。就是这张小小的“连心卡”,一头连着群众的期盼,一头连着干部的牵挂。无论何时群众都会方便顺畅地联系到回原籍干部,有了难事找干部,逢好事喜事也想告诉干部,农民在城里有了全天候可以依赖的朋友,干部在农村多了常来常往的亲戚。
罕井镇南白堤村是住建干部陆永军的故乡。平坦的水泥路,整洁的巷道,路两旁竖立的崭新的蓝白两色组成的路灯……一派和谐、其乐融融的新农村景象。9月30日,参加回原籍庆国庆座谈会的陆永军,刚一到村口,等候的村主任姚文荣和村民们立马迎上来纷纷对陆永军表示感谢。看着乡邻亲切的笑脸,这个渭北汉子脸红地说:“我就是咱村人,为大家做这些力所能及的事是应该的,要感谢就感谢县上开展的干部回原籍活动吧,是它把我们每个人骨子里的乡情调动了起来!”
新闻推荐
本报讯(郭军通讯员孙红义)“没想到二黄局年前就把水送到了地头,这对我来说就是最好的年货!”春节前夕,蒲城县孙镇潘庄村专业种植户严文羊,因天旱实在没心思过年。当看到黄河水滚着浪花滋润着麦苗,他兴奋...
蒲城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蒲城县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