鄜州留不住诗人匆忙的脚步
杜甫很忙。他却在忙里偷闲的瞬间,轻点笔尖,将满怀相思定格在鄜州的那个月夜。
今夜鄜州月,闺中只独看。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
“长安米贵,居之不易”。杜甫西漂长安谋求发展,虽然诗名远扬,但并没有像李白那样得到唐玄宗的青睐。或许是当年开元盛世百姓衣食无忧,人人向往飘逸洒脱的小资情调,权贵们附庸风雅,才能容得下李白的狂傲。而贫苦出身的杜甫,在安史之乱的前夕看到的多是民生凋弊。他的诗作,戳痛着统治者的神经,只是考虑到他的才学,才不情愿地安抚给他一个差使。可这点俸禄,在米价飞涨的长安城,难以维持家小。于是杜甫只好将妻子杨氏和家眷送往生存成本较低的奉先(现在的陕西蒲城县),自己马不停蹄地往来于长安和奉先之间。安史之乱的爆发,让这样奔忙的日子也没能维持多久。出于家人安全所虑,公元756年,杜甫携家北上。
杜甫官微财小,而路途艰辛。途中顶风冒雨,爬山涉水,风餐露宿,饥寒交迫,方到三川县(今富县三川驿)。本打算在三川县同家洼村稍作停留,然后北出芦子关直达唐肃宗所在的甘肃灵武。不料碰到了曾在华原县(今耀县)做县令的老朋友孙宰,孙宰让出自家私宅让其家人入住,提供生活所需物资。这一段时日,成为诗人流浪途中的一段美好温暖的回忆。杜诗人在《彭衙行》中留下诗句“少留同家洼,欲出芦子关。故人有孙宰,高义薄曾云。”虽然有孙宰的资助,家小吃穿用度不存在问题,但是这里是唐西征大道与秦直道的交叉处,时刻会面临战火的焚烧。杜甫又担忧家人安全,欲找一处远离战场的世外桃源,于是继续向北来到鄜州羌村。这是唐天宝十四年五月(公元756年5月)。
羌村坐落在采铜川这条长沟上端北面的一个山坡上,下临川道,一条小河从脚下流过,三面环山,无数松柏蔚然环绕
在身边,真是一个山清水秀、风光绮丽的好地界。善良的羌村乡亲谁忍心将远来的诗人一家抛弃于村外?几孔窑洞便成了诗人遮风挡雨的住所,杜甫心里就少了几分对家人的愧疚。
相对安定的鄜州也留不住杜甫匆忙的脚步,他的理想依然是“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致君尧舜上,更使风俗淳。”杜甫又不安分了,揣着治国平天下的梦想,抛妻别子出芦子关找唐肃宗去了。不幸的是,在芦子关被叛军所俘,押往长安。在长安狱中,诗人思念留守鄜州羌村的妻儿,写下了著名的诗句《月夜》。鄜州明月由此而成为一种寄托相思的意象。
杜甫在长安关了几近半年,才逃到唐肃宗身边,被任命为左拾遗。但不久就因为上书援救被罢相的房琯,而触怒肃宗,且屡教不改。若不是杜甫的名气太大,自作主张的君王,就会砍掉他的脑袋。好在帝王有容人之量,给了诗人一个“墨制省亲”,放了诗人长假,打发他
回家去了。这是唐肃宗至德二年闰八月(公元757年)。
已有十多个月没和家里通音信了,由于兵荒马乱传说纷纭,情况不明的杜甫心情十分焦虑,步履匆匆,终于在夕阳西下时分抵达羌村。迎接落日的是满天峥嵘万状、重崖叠嶂似的赤云,“长天云散千山月,远水霞收万里云。”灿烂的景色,自会唤起诗圣的创作冲动,随口吟出的诗句被杜甫此后题刻于窑后的石壁之上。
杜拾遗徒步长途奔劳,终于到家可以休息了。旅途的艰辛,宦海的沉浮早已抛于脑后,心中多了几分对妻儿的担忧。见惯了战时村落的萧条荒芜,又闻羌村鸡鸣犬吠,一派祥和,柴门之内妻子和儿女们都健康快乐,不免心中悬石落地。村中留守的老人们为远道归来的杜诗人提上自家酿的浊酒接风洗尘。有如此乡邻,有如此娇妻爱子,又何必去踏足世事的纷争?于是杜甫躬身农事,过起男耕女织的田园生活,又一次深入
地了解民间疾苦。这样的生活过了不久,他即时又感到一种责任心的煎熬,觉得值此万方多难之际守着个小家庭,无异于苟且偷生。可这一切又是迫不得已的,他的悒郁寡欢,连孩子也有所察觉:“娇儿不离膝,畏我复却去”。
杜甫还是走了,他不愿终老田园。不惑之年的诗人,对人生有更多的领悟。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当生命结束之时,所有的一切都只能留在世界上。人生不是一场物质的盛宴,而是一次灵魂的修行。
五十九岁时的杜子美,终因颠沛流离、穷困潦倒客死湘江。世俗永远排挤一个高贵的灵魂,这是这个世界的悲剧。但是,诗人却无法忘却济世的梦想,于是,流传的众多杜诗中,能留给人心头一丝温暖的竟然是那圆圆的鄜州月。 B⑧
曹百新
新闻推荐
有读者反映,称蒲城县一家煤矿瞒报了本月中旬发生的一起塌方事故。26日,记者采访县煤炭局时,相关人员表示已经对此事展开调查。据介绍,蒲城县高阳镇一家煤矿4月11日发生一起井下塌方事故,造成现年26岁...
蒲城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蒲城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