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束光的力量

渭南日报 2022-04-09 00:43 大字

本报记者 史王萍

一束光,在晴好的天气里,你仿佛感觉不到它的存在。但是只要在黑暗中、寒夜里、困顿时,看见它,就如同看见了美好和希望。

1984年出生的邓欢,是渭南市交通运输综合执法支队执法监督科的执法人员。4月1日,记者见到了邓欢,尽管右侧脸颊上带着青紫的伤,眼角周围凸起的瘢痕还未消退,但是她明媚的笑容、温柔的声音、干练的身影、朴实的语言却让人如沐春风,特别是那双炯炯有神的大眼睛。回忆起三个月前的一次执法经历,她的双眼立刻闪亮如灯火,给人温暖和力量。

2022年新春佳节来临之际,面对新一轮疫情防控工作,作为渭南交通运输战线的安全守护者,渭南市交通运输综合执法支队第一时间在渭南火车站、高铁北站、渭南西站等交通关键点协助开展疫情防控和春运执勤工作。

作为一名党员,原本是内业岗位的邓欢主动请缨,舍小家、为大家,以“5+2”“白加黑”的工作模式坚守在渭南火车站,遇到年迈的外地旅客在车站一时联系不上家属的情况,她主动为其安排食宿,并帮助联系家属,积极协调车辆带老人安全返家,切实解决群众的当务之急,以实际行动牢牢筑起了中心城区疫情防控的第一道防线。

1月29日,她和往常一样,给家人做好早点,安排好孩子的学习,早上8点就已经站在火车站的工作岗位上,开始了周边的日常巡查工作。在巡查过程中,有群众举报火车站有非法营运的“黑车”拉运旅客。自2007年参加工作以来,一直在交通系统工作的邓欢,深知“黑车”运营对群众的危害有多大。尤其是在疫情防控期间的火车站,人流密集,“黑车”营运更是疫情防控的重点。“必须依法查办!”接到群众的举报,邓欢和同事第一时间上前检查。

按照既定程序,邓欢走到车前进行询问,心存侥幸的司机突然启动车辆,驾车逃离。看到当时车上还装有旅客的行李物品,邓欢没有退缩,立刻上前制止。但疯狂的司机不仅没有停车,反而脚踩油门向前直冲。

一瞬间,邓欢被车拖行数十米后,脸部着地被甩至车底,车辆继续逃窜……

看着这个如此拼命的女执法人员,被感动的周围群众纷纷挺身而出,截停了车辆并报案。

此时,摔倒在地的邓欢,满脸是血,身上也多处擦伤。现场的出租车司机纷纷下车帮忙,一名不留姓名的出租车司机直接将邓欢送往医院急诊。在前往医院的途中,邓欢睁开眼睛的第一句话便是:“车停了没有?群众有没有受伤的?司机有没有控制住?”

心中有爱,所以勇敢。邓欢心里装着对群众的爱,所以能够在关键时候挺身而出。群众看在眼里,也记在心里。事后,事故现场很多热情的群众自发组织要去看望她、感谢她,她都一一婉拒。

“我代表出租行业感谢您的付出!”送她去医院的出租车司机多方叮嘱邓欢要好好检查身体,并发来了感谢短信。现在逢年过节,有她微信的群众都会发来问候的信息。

“当时的场景虽然害怕,但是我从来不后悔我的选择。”回想起当时的场景,邓欢说,“当时现场的群众很多,我作为一名党员、一名交通执法人,要尽最大的努力维护交通秩序,保证群众安全出行。”

朴实的语言里折射出了交通执法人的坚定与顽强、勇敢与奉献。工作15年来,邓欢不仅是大家眼里“女英雄”,更是大家公认的“实干家”“多面手”。无论在任何岗位上,她始终兢兢业业、克己奉公,从点点滴滴每一件小事认真做起,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用真诚笑容赢得群众的信任和支持。

在负责行政许可工作期间,她精心优化完善行政许可相关办理程序,删减非必要流程,为来访群众节省了时间、提高了效率,得到了领导和群众的一致认可,该办理程序也一直沿用至今;在渭南市市民服务中心交通运输局窗口工作时,她将百姓办事的“小窗口”当作为民服务的“大舞台”,高效办理业务,耐心服务群众,不论是办理、咨询业务还是换现金、倒热水、指引方向、送雨伞等,再小的事,只要群众有需要,她就千方百计为群众排忧解难。遇到企业单位办理许可业务不了解、不熟悉、不方便的情况,她主动协调上级部门和相关单位,牺牲节假日休息时间深入企业,一线指导其做好许可前期的申报工作,全力实现“最多跑一次”“马上就办,办就办好”的工作目标。

在负责执法监督工作中,为进一步推进执法工作规范化、程序化,她参与编写了《渭南市交通运输综合执法支队行政执法规章制度》;整理分类了《陕西省交通运输综合行政执法通用目录》,为执法过程中规范正确便捷的援引相关法律法规提供了极大方便。

“你是爱,是暖,是希望。你是人间的四月天。”对于邓欢而言,交通执法工作就是要让群众感受到公平正义的温暖和希望。别人眼中最枯燥的法律条款学习、最简单的12345投诉热线转办、最繁忙的执法监督,就是自己始终坚守的初心使命和责任担当。每天完成法律学习,规整自己的工作日志,认真完成每一项工作任务,在办公室里插上喜欢的康乃馨,坚持每天为孩子做一顿早餐……于工作中的担当尽责,于细节中的认真执着,于生活中的洒脱热情,这就是一束光的力量!

新闻推荐

全市可再生能源年发电量突破30亿千瓦时

本报讯(记者王晓宁)3月29日,记者从市发改委获悉,2021年,全市可再生能源产业发展迅猛,全年新增可再生能源发电装机136万千瓦,可再...

渭南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渭南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