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教育回归本真 临渭区教育局推进“双减”政策落地见效纪实
市教育局督查临渭区校外培训机构办学行为
育红中学特色课堂
北塘实验小学戏剧社团老腔表演
渭南市实验初级中学学校作业管理与设计优秀案例获评省级一等奖
本报记者 姚佩 通讯员 孟小军 刘建吉
韩智博,前进路中学八年级学生。自升入初中,成绩一直名列前茅。而他却不怎么开心。问及原因,他如是回答:“太累了。既有永远上不完的培训班,也有要做到深夜的作业,经常性的考试,无休止的学习成绩比较,我俨然就是一架机器。”
本学期以来,学习成绩依然位居前列的他,笑容常挂嘴角,时刻精神饱满,言谈举止充满自信。问及改变,他这样回答:“本学期,‘双减’政策实施了嘛!少了作业,少了考试,没了补课班,除了学习,我有更多时间做我爱做的事。打打球,看看书……而今,成绩非但未出现大波动还培养了我自主学习的能力,学会了自我管理时间。”
连续多日的采访调查,韩智博同学的观点得到了大多数家长、学生和老师的认同,用事实证明了“双减”政策在临渭区落地见效。
记者了解到,“双减”政策实施以来,临渭区教育局以全面提升教育教学质量为减负主旋律,以品质课堂建设为切入口,努力提高课堂效率,压减作业总量时长,充分发挥课后服务作用,强化“五项管理”督查,加强考试管理,坚持校内校外两手抓,学校主阵地作用显现,学科类培训负担显著减轻。
优化作业提质增效
减轻学生作业负担是“双减”政策的核心要点之一。临渭区教育局围绕作业管理下发了《临渭区加强和改进义务教育学校作业管理的指导意见》,明确小学一二年级不布置书面家庭作业,可在校内安排适当巩固练习;小学三至六年级每天书面作业完成时间平均不超过60分钟;初中每天书面作业完成时间平均不超过90分钟。周末、寒暑假、法定节假日也要控制书面作业时间总量。同时,明确教师是作业批阅的主体,不得给家长布置作业或让家长代为评改作业,不得要求学生自批自改作业。
“控制作业时间和作业总量”这个刚性要求成为临渭区各中小学“双减”工作的第一个切入口和落地点。各中小学建立集体作业设计机制和作业公示制度,在严格控制作业总量的同时,坚决克服机械、无效作业,杜绝重复性、惩罚性作业;小学生在校内基本完成书面作业,初中生在校内完成大部分书面作业。
临渭区朝阳路学校教学楼内,每个楼层都设计了作业展示区,优秀的学生作业在此展示。“我们每周都会选出优秀的学生作业展示,这是学校落实作业管理的一项举措,既为学生提供了一个相互促进、相互交流学习的平台,也对培养学生良好的作业书写习惯起到推动作用。”朝阳路学校校长杨栋表示。
“秋季开学以来,孩子大部分作业在校就完成了,回来后,我陪着他练会字,看看书,我们的亲子时间更多了。”临渭区贠张逸夫小学学生家长王女士说,“双减”政策实施以来,孩子自主学习能力提高了,学习状态有了很大的改观。
“在作业设计中,我们要求一定要精。”渭南小学校长郗莉表示,学科类的作业注重层次性、适切性,体音美课程适当设置一些实践作业,最重要的是要发挥孩子的主观能动性,能够学以致用。而教师则要认真批阅、点评,充分提升作业功效。
优化课堂教学,打造品质课堂,对全体教师提出了新要求。像备课一样备“作业”,逐渐成为临渭区中小学教师的教学共识。
目前,临渭区教育系统已形成了学科教研组把关作业分层,班主任统筹当日作业时长,学校备案并检查作业公示的良性机制。下一步,临渭区教育局将借助“三名+”共同体核心校统一收集各学校留存的优秀作业设计,打造区级层面的作业超市,为教师设计作业提供更多选择。
课后服务丰富多彩
有效提升学校课后服务品质,是助力“双减”政策落地的重要一环。进一步提升课后服务水平,满足学生多样化、个性化需求,成为临渭区教育系统推进“双减”政策落实的重要任务。各中小学纷纷结合实际,从需求出发,制定适合自己的课后服务方案。
秋季开学,临渭区中小学课后服务正式实施。各学校的特色课程成了课后延时服务的主阵地。每天下午5时30分以后,中小学的校园就成了欢乐的海洋,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选择喜欢的社团课程,开阔了眼界,增长了知识,真正做到了学有所乐,学有所长。
12月2日下午的课后服务时间,记者走进临渭区前进路中学,绿茵场上,教师手中的哨子刚刚吹响,学生就迫不及待地拿起足球、篮球开始练习;部分女生在教师的指导下练习舞蹈,她们翩翩起舞,一颦一笑间舞动青春;走进教学楼,粉笔字教室内,30余名学生从一横一竖,一撇一捺开始,在小黑板上练习粉笔字;“历史小讲坛”的社团活动教室内,一学生正在用课件向同学们讲述关于金字塔的故事……各种个性发展课程,犹如百花齐放,以独特的魅力引人入胜。
“每天下午的延时二课堂上,学生最喜欢的各类社团课程同时展开。”前进路中学课程管理中心主任李锦说,目前,学校共有学科类、体育类、学生发展类等17个社团,社团各有特色,由学生自主选择,在学习的同时培养学生的兴趣爱好。
同样,每天下午,育红中学课后服务内容亦缤纷多彩。
“暑期,学校通过师生问卷调查,确定本学期共开设40个特色课程,每天下午的延时一是课业辅导,延时二是特色课程,特色课程授课以校内体育、艺术、劳动技能教师为主,学生自主择课,经过半学期的开展,发现学生的参与度特别高,尤其是草编、陶艺、舞蹈、轮滑等特色课程,深受学生喜欢。”育红中学政治处副主任杨黎说。
“延时一我可以写作业,延时二上自己喜欢的特色课。这样,放学回家后,作业少了,空闲时间就可以看看书,和父母聊聊天。”育红中学八年级学生杨宇凡告诉记者。
据了解,目前,全区小学课后服务参与率为95%,初中为97%,教师参与率为94%。同时,为保障学生健康成长,应家长需求,临渭区教育局还协调相关单位,克服各种困难,于秋季开学第二周,在全区范围内为有需求的学生提供“晚点”服务,解决学生家长后顾之忧。
校外培训规范治理
中小学生校外培训负担过重已成为社会广泛关注的问题。“双减”政策的一项内容就是减轻学生校外培训负担。为此,临渭区教育局制定了《临渭区规范校外培训机构管理工作实施方案》,建立“区政府统筹,教育局牵头,部门协作、联合治理”的监管治理机制,全面排查整治突出问题,对违法违规行为,依法依规严惩重罚。并于8月初,已停止审批新的面向义务教育阶段、普通高中和学龄前儿童的校外培训机构(包括正在办理审批的各种情况),当前,正在对所有学科类培训机构进行重新审核登记,对不达标者,一律停办。
冯珂怡,前进路中学八年级学生。她今年过了一个与往年不太一样的暑假。“这个暑假没上培训班,有了更多的时间去自主学习,学习之余,还可以看书、画画、登山,做我喜欢的事情。”
冯珂怡过了一个开心的暑假,她的妈妈对记者说,不上培训班了,经济上的压力也随之减轻。“往年上培训班,暑期一个月大概要花费好几千元。”
对落实“双减”政策,尤其是整顿和规范校外培训机构,像冯妈妈一样表示支持的家长非常多。
“现在的孩子太累了,从一年级开始就上各种培训班。希望在‘双减’政策的推动下,家校共育,培养孩子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健康快乐成长。”家长赵先生说。
“减轻学生负担,更重要的是强化学校教育的主阵地,教师要做到应教尽教,从而提高学校教学质量。只有学校最大限度满足学生的需求,让学生在校内学足学好,家长才能不给孩子报培训班。”前进路中学副校长田鹏说。
破解补课班难题,临渭区教育局在多方调研基础上,提出了以“品质课堂示范校”创建为抓手,逐堂评价、逐校验收,有效地促进了学校品质课堂的优化落地。同时,积极发挥教研支撑作用,组织教材解读、复课研讨、课题研究、心理健康辅导活动等,有效指导一线教师,让教师做到应教尽教,进一步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此外,为进一步深化校外培训机构管理,规范校外培训机构培训行为,临渭区教育局制定了校外培训机构培训行为“二十条严禁”。要求各中心校将“二十条严禁”作为校外培训机构规范管理的基本内容和基础性工作,严格落实标准,严格执行,持续开展教育引导和督查指导;在学科类培训机构重新审核登记期间,实行“一票否决”。对于出现违反情形之一的培训机构,重新审核验收结果直接确定为“不合格”。据统计,截至目前,全区共有学科类培训机构121所,转型11所,拟转型2所,审核通过23所,未通过31所,注销52所,拟注销2所。处理校外培训机构纠纷50余起,退费金额7万余元。
“双减”,不减责任;“双减”,不减质量;“双减”,更不减成长。临渭区教育局将继续“减负”和“提质”两手抓,以保护学生身心健康和人民群众利益为己任,统筹做好作业管理和校外培训治理工作,主动担当,真抓实管,切实推动“双减”工作走深走实,积极营造区域良好教育生态,真正让教育回归育人本真,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
新闻推荐
“幸福”课堂 花开有声 临渭区五里铺小学“幸福”课堂探索与实践
通讯员孟妮教育的终极目标是指向幸福。基于对教育的思考和学校历史积淀、师生发展需求,更是为了实现临渭区教育局提出...
渭南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渭南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