匠于心 践于行 临渭区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工作综述
通讯员 潘明辉
教育,是一座城市持续发展的稳定基石,也是一座城市幸福指数的民生面孔。临渭区素质教育的发展,是一个不断摸索,不断修正的过程。在落实渭南市教育局对德育、课程体系、课堂教学改革、体育、艺术教育、信息科技、社会实践七个方面要求的同时,临渭区教育局结合区情,对素质教育体系进行了整体构建,并在学校管理、教师能力提升和学校文化三方面加强保障,形成了纵向衔接、横向贯通的“7+3”素质教育临渭方案。
■ 打造德育品牌
临渭区在落实教育部《中小学德育工作指南》的基础上,制定了《临渭区中小学德育体系化建设实施意见》,凸显“贤文化”育人特色,打造“承贤成志”区域德育品牌。
细化德育目标。小学生要具有团结友爱的情感、文明有礼的习惯、安全自护的意识、诚实守纪的品质、乐学向上的志趣。初中生要具有爱国爱家的情感、举止文明的言行、遵规担责的意识、自制耐挫的品质、立志怡情的志趣。高中生具有爱国爱乡的人文情怀、文明雅行的生活方式、敢于担当的公民意识、乐观向上的个性品质、追求卓越的理想情操。
明确德育内容。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优秀传统文化为主要内容分学段去明确。小学以爱的情感教育、习惯养成教育、诚实守信教育、责任担当教育等十个系列,初中以“五爱”情感教育、文明雅行教育、现代意识教育等六个系列。高中以爱国爱乡的人文情怀教育、文明尚雅的生活方式教育、敢于担当的公民意识教育等五个系列为主要内容。按照“全员参与、便于操作”的思路架构,以课程育人、文化育人、活动育人、实践育人、管理育人和协同育人“六大育人载体”为实施路径,利用课堂教学、社团活动、研学旅行等,引导学生形成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行政主导与专业指导相结合、科研引领与人才培养相结合、考核评价与榜样激励相结合、保障支撑与技术支持相结合、多方联动与合力育人相结合。建立评价原则、评价对象、评价内容、评价方法、评价呈现、评价管理等六大德育工作评价体系,并择优表彰德育工作示范校。
■ 构建品质课堂
临渭区致力于课堂教学改革,制定了《临渭区品质课堂建设三年行动计划》,以校长及管理团队的解读为指导,全员参与、全员实践、全员提升。
确立总体思路。以相同的特质、不同的形态为总体思路。达到目标要求一致,还课堂给学生,以生为本,以学为本的目标;当中的方法思路各异,根据学校、学生实际而定。
明确课堂建设的基本要求:具有科学性,在原有基础上,明晰主张、明确流程、形成策略,得到专业认可;具有广泛性,全员参与,得到绝大多数教师认可;具有长期性,可持续、扎实、长期、深入推进;具有实效性,能切实促进课堂转型升级,切实提升课堂教学实效;符合常态化。课改不是一阵风,要在切实规范教师行为,提升学生学习能力方面长期下功夫。
建立课堂评价的基本标准,从五个维度来观察。学生维度,学生能够自主、深度地学习;教师维度,教师能帮助并促进学生学习;课堂维度,课堂形态有利于落实以生为本、以学为本等理念;平台维度,要努力实现课堂教学平台的信息化;效果维度,要不断提升课堂教学的品质。
找准课堂建设的方式。用课题研究设立品质课堂专项课题,让专题研修围绕品质课堂建设来确定,用“临渭之春”课改研讨活动和“临渭金秋”课改成果展示活动来实践检验。每年进行一次“品质课堂”验收与评价。以城乡学校发展共同体为单位,在共同体内互评的基础上,由核心校向区品质课堂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推荐验收学校名单,区局组织验收专家团队,依标验收。对验收优秀的学校授牌“品质课堂示范校”。
临渭区围绕“课程为谁开?开什么课程?课程怎样实施?如何评价课程实施效果?”这四个问题积极开展研究,构建三级课程体系,创新课程实施途径,突出课程实施效果的工作思路,研究制定了《临渭区中小学课程改革实施方案》《关于进一步深化课程改革的指导意见》,全面推进课程建设工作,取得了阶段性成果。
■ 建设特色校园
临渭区以“天天锻炼、健康成长、终身受益”为目标,按照“课堂教学与课外活动相衔接,培养兴趣与提高技能相促进,开展常态活动与体育竞赛相协调”的工作思路,通过优化教师队伍,抓实体育竞赛,加强教学改革,大力发展校园足球等措施,全面提升体育教育水平。全面实行“两技”要求,使每位学生至少掌握1个集体项目和1个个人项目的体育技能。目前,全区体育专职教师265人,成立体育名师工作室4个,开展中小学体育类课题42项,成立了51所校园足球联盟,奠定了打造该区体育品牌的人才基础。
全区坚持把学校艺术教育作为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载体,科学规划,统筹推进,围绕“绽放成长、彰显特色”主题,在抓好课堂主阵地的同时,着力构建学校艺术一校一品、一校一特色,形成校校有特点、每生有特长的发展格局。通过普及提高学生艺术素养,加强艺术师资队伍建设,强化艺术教育长效保障,强力推进艺术教育教科研工作,不断提升该区艺术教育水平。
开展教育信息化区域综合试点,建设本地特色智慧教育生态环境,以信息化助推教育治理精准高效。目前,全区中小学宽带网络已全覆盖,在全市率先实现交互式多媒体教室全覆盖和“网络资源班班通”。城区学校云计算机教室整体建设,互动课堂、创客教室、3D打印、云办公云课堂、VR/AR等新技术不断落地,为教育教学活动创造了良好的信息化环境。
大力开展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以培养学生综合素质为导向,不断完善实践育人体系,探索出一条富有临渭特色的中小学综合实践教育之路,形成了实践育人“三四五六”工作机制(即三大阵地:学校、渭南市示范性综合实践基地、临渭区青少年校外活动中心;四大板块:主题教育实践活动、劳动实践、研学旅行、志愿服务;五大领域:自然、历史、科技、人文、社会。六大支撑:教师培训、教研创新、学术交流、资源整合开发、经费保障、安全保障)。
■ 强化保障措施
近年来,临渭区不断加强组织领导,逐步完善体制机制保障、队伍建设保障和学校文化保障。
——体制机制保障。一是构建有效的管理服务机制。形成以教育局及相关股室为主导,以镇办中心校和城乡学校发展共同体核心校为行政督查和业务提升主管,以各中小学、幼儿园为实施主体的“一体两翼三级负责”管理服务机制。二是激发学校自主办学。给予学校高度的办学自由,让学校立足实际,聚焦内涵提升,突出办学理念,自主设定学校发展的目标定位,寻找突破点和着力点,探索形成学校自我设计与实践、自我监控与调整、自我完善与发展的内在机制。三是构建多元化评价体系。基于核心素养的学业质量标准,明确学生不同学段、不同年级、不同学科学习内容应该达到的程度,构建“国家检测+临渭特色”的素质教育评价体系。
——队伍建设保障。从2018年起,大范围、多维度、多平台、多途径实施“三六五”全员提升计划。选拔百余名省、市教学能手作为新入职教师的专业成长导师,通过导师示范、城乡交流、专题研讨等形式,为其专业成长搭建平台。通过23个城乡学校发展共同体,让优质学校带动相对薄弱的学校一体发展,逐步实现城乡学校互相支持、共同成长、彼此成就的良好格局。
——学校文化保障。学校文化的构建从三个方面入手。一是激发学校文化精神的发掘与自省。一个学校的文化不是刻意创造出来的,是漫长的积累和地域的馈赠。有意识让学校发掘历史和传统,找到大家共识上的交集,形成自己独特的文化精神。二是注重学校文化精神的传扬。确定心中默认的文化精神后,还需要把它发扬光大,让更多的人产生文化自觉和认同,在不断提醒和不断创新中让大家产生共鸣。三是注重文化环境的培育。学校文化的形成还要在环境上下功夫。整个校园都是学校文化精神的宣传板,并且要紧跟时代,和工作生活相关联,使文化保持活力,从而形成文化的力量,深刻的影响人、改变人,促进学生、教师、学校的自我发展。
筚路蓝缕,未来可期。临渭区将不断思考和实践素质教育的新内涵,一如既往着眼学生的全面发展和能力培养,着力补齐教育的弱项短板,深入研究、力行改革、破障前行、谋求发展,持续推进素质教育的改革与创新,助推临渭教育高品质发展。
新闻推荐
12月22日,渭南市公安局交警支队临渭交警大队民警来到辖区丰原村,开展“电影下乡促冬防”活动。通过放电影的形式,普及安全知...
渭南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渭南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