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渭区:点草成金创新业巧娘妙手编织幸福
“这些都是我自己做的,这个草帽,遮阳最好用了,还有这个凉鞋,只要不在雨天穿,质量没得说!”11月初,在陕西省渭南市临渭区桥南镇雨露社区巧娘草编合作社的操作车间里,57岁的康会娃喜笑颜开地向来访参观的人们介绍凉鞋、帽子、手提包等草编产品。
康会娃本来是崇凝镇五星村的贫困户,身体残疾,需要依靠着单拐走路,如今在巧娘草编合作社里一边学技术、一边做活,每月有2000多元的稳定收入,去年已经顺利脱贫了。
各式各样的草编制品
“草编现在成了我的事业,一是我自己感兴趣,想靠手艺养活自己,再就是每天可以和大伙儿一块进步,心里特别踏实,以后我还会一直坚持下去!”康会娃说。
在巧娘草编合作社里,有一间展示厅,摆放了针线“蒲篮”、葫芦、铃铛、玉兰花等品种繁多的草编工艺。
“这些产品,是以麦秆、玉米皮等为原材料,使农作物秸秆变废为宝,看这个葫芦,取自‘福禄’的谐音,图一个好寓意;这个‘蒲篮’过去是放针线的,现在好多人买回家,给小宠物当窝,美观又实用……”巧娘草编合作社理事长、省级非遗草编传承人陈春苗向记者介绍。
制作草编制品
“合作社定期上门义务为贫困户、残疾人、草编爱好者进行技能培训,让他们在家也能完成制作。”陈春苗说,自合作社成立以来,共组织了120多期培训,参训人员6000余人,辐射带动周边留守妇女500多户,其中贫困户300多户2000余人,带动相关产业扶贫400余人。还签订了长期收购合同,以高出市场10%的价格收购贫困户产品,为塬区6镇的贫困户和广大群众找到致富的方向。
2019年,合作社搬进雨露社区新厂房,安置了更多搬迁群众,此外,还吸引了不少文化技术工人和农民企业家返乡创业。
以手工艺编制技艺为主,集草编非遗文化传承、创新及各类手工艺产品的设计加工、销售于一体,巧娘草编合作社逐渐让农民实现了经济利益和社会价值的双丰收。“我也没有想到小小的草编能有这么大的市场!”说话时,陈春苗目光炯炯,“草编产品具有地域特色,许多产品已经畅销国内外,我们创作的草编工艺品也先后荣获了多个国家及省级奖项,打响了区域品牌!”
“我们还会继续加快发展步伐,根据市场需求,研发新品、弘扬草编文化。我有信心,通过草编技艺,一定会带领更多农民增收致富!”陈春苗笑着说。
(王 怡 本报记者 赵进辉)
新闻推荐
本报记者杨晓妍“草芽尖尖,他对小鸟说:我是春天;荷叶圆圆,他对青蛙说:我是夏天……”“同学们,谁能告诉老师,这段课...
渭南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渭南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