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尺讲台育桃李 记渭南市师德标兵、临渭区南塘小学教师杨丽

渭南日报 2020-09-23 00:38 大字

本报记者 杨晓妍

师爱如水,润物无声。从教20年来,她怀着对教育事业的执着追求,默默耕耘、教书育人,把爱带给学生,让三尺讲台更温暖,以自己扎实的基本功和良好的师德形象感染教育着一批又一批学生。她就是2020年渭南市师德标兵、南塘小学数学教师杨丽。

“教育是良心工程,教一天书,就要想学生一天。”从教以来,杨丽始终坚持多一点,再多一点爱心,多一些,再多一些温暖,用妈妈般的爱去点燃孩子们的学习热情,让优生“变尖”,后进生“向前”,尽力做好每一件事,努力培养出一个又一个阳光有爱的生命。

三尺讲台,方寸之间,擎着爱与责任。杨丽深知:为人师表,不仅要做“真、善、美”的倡导者、传播者,更应该是践行者。任教多年,她总是静下心来,沉下身去,躬耕教育园地,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帮助学生扣好人生第一颗扣子。

“一句句温暖的鼓励,一个个不经意的眼神交流,一次次用心的家校沟通,都会成为孩子们进步的动力。”杨丽说,每接手一个新班级,面对着不同的学生,杨丽都会努力寻找孩子们身上的闪光点,不偏爱,不歧视任何学生,关心关爱每一个孩子,让每一个孩子都能健康快乐地成长,让每一个孩子都能在课堂上展示自我、找到自信。对于父母离异的学生,她总会想着法耐心开导学生;对于父母忙碌的学生,她既像妈妈也像姐妹,给予无限关怀……

由于父母离异,年幼的小裴(化名)无人照看,生活能力差,就连系鞋带之类的简单事情也无法独立完成。初见小裴,孩子胆小怯懦、邋里邋遢的样子,让身为班主任的杨丽甚是心疼。自此,一有时间,杨丽便手把手地教小裴学习生活小技能,与孩子谈心交朋友,让孩子放下思想包袱,快乐地投入校园生活。渐渐地,小裴爱笑了,学习成绩也有大变化。

无微不至的爱也收获了学生们的喜爱,无论是数学讨论,还是明星八卦,同学们和杨丽总有聊不完的话题。杨丽的付出,在学生心中深深埋下了真善美的种子,不少学生在很多年后,仍深记着她的教育之情,有学生甚至称其为“最信任的老师”,在生活学习上遇到困难时,依旧会找最信任的“杨妈妈”支支招。

“做老师很幸福,因为我们可以看到希望。”杨丽说,每一个孩子就像点点繁星,每一个都是不一样的亮,每一个学生都有属于自己的光芒,而她作为教师,有责任和义务去发现和挖掘。与学生小君(化名)相识,缘于一次“上门送教”。小君(化名)今年7岁了,患有先天性脑瘫疾病,更多的时间里,她只能坐在轮椅里学习。在一次上课过程中,杨丽发现小君腿上有明显的运动感知,索性带来了婴儿脚踏琴,帮助小君训练腿部肌张力。然而,由于长时间缺乏运动,小君的腿已经严重萎缩,训练难度较大。一次不行,两次三次,小君渐渐与杨丽熟识起来,适应了学习。小君开始期待见到杨丽。每一次“上门送教”时,杨丽总能看到一个坐着轮椅的小小身影固执地守候在门前。由于身体原因,小君进步甚微。对此,杨丽却信心满满,不厌其烦地帮助小君克服学习中的各种困难。“孩子学得慢,不要紧,只要能静下心、耐着性子好好教,我相信总有一天,小君终究会学会。”

“一辈子学做教师。”从教以来,杨丽总是以这句话激励自我不断前行。她坚持精益求精,钻研教学方法,向自己的学生学习,向身边的同事学习,向各级各类专家学习,点亮自我的教育生命。在从事教师工作的20年里,她获得省教学能手、市优秀教师、区三八红旗手、区级上门送教优秀教师等诸多荣誉,多篇论文、教学设计、课件案例在国家、省市获奖。

教育一线耕耘20年,为了学校、为了学生,杨丽付出了自己的青春年华。“小学教育对人一生的影响是决定性的,值得每一位教育人用毕生去耕耘,去研究。”杨丽说,今后的工作中,她将努力成为一名讲科学、能研究的优秀教师,教会学生懂得爱、收获爱、传递爱,让每个从南塘小学走出去的孩子成为全面发展的好少年。

新闻推荐

我的创文故事|“事不大却关系民生”

渭南日报记者张向辉见习记者任晓彤“前些日子,耿书记和社区的同志对院子的环境进行了整治,你看我们楼道,灯亮了,乱贴乱画、堆...

渭南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渭南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