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挖潜力 服务为本 为养老群体打造一艘“不动的邮轮” 就临渭区打造美好生活示范区访美国水印社区中国有限公司首席执行官汪勇
本报记者 白冰涛 见习记者 王乐
在人口老龄化日益加剧的今天,发展康养产业已经成为政府和企业决策者不得不思考的一个问题。它山之石,可以攻玉。近日,在临渭区打造美好生活示范区产业发展论坛会现场,记者采访了美国水印社区中国有限公司首席执行官汪勇,请他介绍美国康养模式以及带给我们的启示。
记者:请问美国在康养产业方面是怎么做的?
汪勇:在美国,养老机构不叫养老院,叫养老社区,非常看重养老“社区文化”的打造。即使一个很小的养老机构都叫社区,里面住着的老人,我们称他们为居民或者住户,而不是老人。
在美国,市场化运作的养老社区已经有60多年的历史了,但是很多美国人还是会把养老社区项目当作类似“护理院、养老院”看待,有一定负面色彩。我们在美国直到今天都还在努力扭转这个负面的认知,在中国也是一样,很多老人及子女认为入住养老机构是被家人抛弃或者不孝顺,这需要一个过程。做养老社区这个产业,里面有很重的资产,是商业地产的一种,如养老公寓,就是商业地产投资的一种。
记者:美国的做法对渭南来说有什么借鉴意义?
汪勇:美国老人和中国老人一样,也希望和自己的孩子住得近一点,孩子有时间了也来看自己,但是不同的是,美国老人比较独立,他们不会长时间作为保姆帮子女带第三代孙子,他首先考虑的是自己的生活品质,在此基础上,偶尔跟第三代在一起,带孩子享受天伦之乐。现在上海一些高知群体也是这样。在中国,做养老肯定要有本地资源和文化支持,渭南有很多非遗文化,怎么通过本地的文化、餐饮等其他资源,包括政府的引导,让当地老人、老人的家人们认可养老社区是高品质退休生活方式的一种选择,这是关键。
记者:就像您说的,人民对康养产业的认可度很重要,人的需要也是多层次的,那么像渭南这样的三四线城市该如何做?
汪勇:好的养老社区,对真正有消费能力的老人,包括老人的家人很有吸引力,他们会跟着一起过来,他们的消费能力非常强劲。举个例子,在美国的佛罗里达,距离奥兰多一个多小时车程的康养等小镇,交通便利,就是靠老人拉动当地经济的发展,而且英国等国家的老人也专门慕名而来。这里常住老人有70%~80%都是在那里生活,有20%~30%在冬天过来休养。这个“银发产业”经济的动力非常强劲,可以带动整个小镇的经济持续健康发展。我觉得康养产业比旅游和其他服务行业更有持续发展潜力,甚至说是刚需,是消费经济一个很典型的内容。
政府在解决中低端普惠养老需求的同时,需要兼顾中高端养老需求,突出政府对所有老人生活的关爱,扶持支持市场化的中高端项目,才是真正的美好生活。
记者:水印社区在美国是怎么做的,在国内有什么案例?
汪勇:在同行品牌里,水印是一个综合性的养老服务公司。在美国,水印50%~60%的老人生活可以自理,30%的老人需要保姆级特殊护理及日常生活照料,20%涉及医护康复等,所以我们是一个提供综合服务的公司。目前水印在美国有60多个社区,1万多个单元,资产价值超过30亿美金。水印可以提供的服务,就像住在五星级酒店或者“不动的邮轮”上,首先最重要的服务是餐饮,其次提供餐厅,提供日常生活照料、护工服务等。同时,还有社交服务,以水印老年大学的方式开展,在美国,开展其他养老服务的核心之一是社交。社区还提供班车,在社区附近设置班车点,并在社区周边定时出行,方便居民去商场、博物馆、电影院等。除此之外,还有酒店式服务,比如一周一次打扫房间,屋内生活用品的清洗等。
水印在国内,包括未来可能计划在渭南做的项目,其实就是在打造一艘“不动的邮轮”,老人在我们打造的社区里衣食无忧,可以做自己喜欢的事情。在社区里,可以做到医疗有保障、服务有保障、社交有圈层,是一站式颐养服务。我们的社区,哪怕只有60个房间,也会提供比如老年大学等软件服务,并不是说只提供房子这样的硬件设施,主要是靠服务。而且在国内硬件的打造很容易,服务的品质和品牌反而需要持续漫长的打造,而水印在美国35年的经验和积累,可以加速这个服务品质打造的过程。
记者:作为企业商人,你们会选择临渭区吗?临渭区规划建设美好生活示范区,该如何更好地落地?
汪勇:会的。渭南美好生活示范区这个项目为什么对我们有吸引力呢?其实在越小的城市里,政府的引导和水印美国品牌将非常有影响力,人们的接受程度需要培养,等我们把服务做起来的时候,项目的知名度自然会上升,会很快打开市场。当然,这需要对接好的项目,我们也需要进行专业评估。我们肯定会考虑,因为首先它可以解决本地客户群体的需求,再带着周边——西安这样大城市里老人的需求,我们认为渭南美好生活示范区非常有潜力。
新闻推荐
渭南日报记者张晓玲上学时,学的是影像;工作了,搞的是影像。结缘影像,从事影像,这就是姜颖超41年的影像人生,而且还在继续着。走...
渭南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渭南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