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出新生活

渭南日报 2020-07-16 23:31 大字

“苞谷花”

麦秆灯笼

缝制

撕开

裹草

草帽

野草

摇篮

整理

本报记者刘聪梅 \文通讯员李军 \图

草编是民间广泛流行的一种手工艺品,就地取材,利用各种植物茎秆,编成各种生活用品和工艺品,具有结、辫、捻、搓、拧、举、盘等各种编织技艺。编制过程不受人员条件限制,男女老少皆宜。

临渭草编是塬区一种传统的技艺,有几千年的历史,起源于南唐,兴盛于北宋,以手工编草帽、蓑衣为主,讲究实用,逐渐延伸出蚂蚱、草蝎子等。随着社会的发展,草编由原来的实用性转变为装饰品和实用性相结合的工艺品,加入现代化元素,编出各种收纳筐、手提包、水果盘、隔热垫,以及各种形状的沙发垫、草鞋等。据说以前当地人都会这门手艺,即便现在,村里的老太太串门拉家常,怀里抱的都是麦秆或苞谷皮,一边嘴里说着话,一边手里忙不停,走在路上,都在编辫子。

临渭区桥南镇庙底村陈有强家有草编的传统,老父亲曾手把手地教妻子陈春苗编了一对麦秆灯笼,一直收藏在柜子里。有一次村上举行手工艺大赛,陈春苗提着这对灯笼报名参赛,精致的草编让人们眼前一亮,一举获奖。从此陈春苗便对草编痴迷,继而成为省级非遗传承人,和村里姐妹一起搞草编,用技艺改变生活。

据了解,草编制作有一系列的工序。首先要对麦秆或苞谷皮进行处理,有些根据需要还要进行染色,使用前要进行潮水,即泡水后再挤干水分,然后开始制作。据悉,临渭草编制品远销全国各地,已成为塬区群众增收致富的重要产业。

新闻推荐

出行注意!25路公交车明起恢复渭南西站运行

渭南日报记者马辛杨晓妍7月15日,记者从市公交总公司获悉,从明日起,25路公交将恢复渭南西站运行。据了解,随着暑运开始,渭南市...

渭南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渭南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