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筷公勺文明用餐》童谣进课堂

渭南日报 2020-06-01 00:52 大字

本报讯(记者姚琼左超君)“公筷公勺莫忘记,用公筷讲卫生,家庭分餐有意义,用公勺少传染,养成健康好礼仪,筷成双,人成对,践行分餐真有益……”5月27日上午,临渭区西安路小学的学生用快板的形式表演了《公筷公勺文明用餐》童谣,呼吁大家养成好良好的用餐习惯。

当天,六年级三班的学生通过查阅资料、联系实际,在老师的指导下,合作表演了童谣快板。“通过童谣,既能给家人宣讲使用公筷公勺的好处,又能引导身边的人逐步接受文明用餐新习惯。”该校老师张欢介绍道。

“我们感觉这个《公筷公勺文明用餐》童谣好读易懂,大部分同学都背过了,回家每次吃饭时,都会给家人诵读。通过诵读这则童谣,让大家明白了使用公筷公勺的重要性,从我做起,影响身边人,倡导大家人人成为文明用餐的推动者。”一位叫李好佳的同学对记者说。

该校副校长马兰英介绍,童谣以趣味性吸引人,用地域性感染人,没有严肃的说教、不讲大道理,受到孩子们的喜欢,变被动接受为主动传播。下一步,他们将大面积推广,让全校的学生诵读童谣,通过小手拉大手活动,向家人、朋友宣传使用公筷公勺的重要性,营造浓厚的新时代文明用餐好风尚。

新闻推荐

陈根民脱贫致富记

本报记者李亚晓通讯员王秋萌陈根民曾是临渭区孝义镇明星村西魏组的“能人”。说他是能人,是因为他年轻的时候,啥都能干,啥都...

渭南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渭南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