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好民生实事 让幸福看得见摸得着
高新区食品药品监管部门工作人员对摊点进行检查
对乱搭乱建设施进行拆除
工作人员取样检查食品安全
从人居环境到服务群众各项民生项目的投入,渭南高新区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让诸多惠民政策落到实处、起到实效,不断完善基础设施,建设魅力高新,让群众生活幸福感不断增强。
做好百姓“舌尖上的安全”
提升人居环境
“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食品安全关系千家万户,为确保高新人的食品安全,高新区卫生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着力解决群众关心的食品药品安全问题。
11月21日上午,在高新区新二路市场,执法人员正在日常巡查监管;在万国商城早餐店,执法人员进店发放宣传单页,提醒经营者注意店内的环境卫生;在农药残余检测室内,工作人员则对新采集样品进行仔细地检验……
据了解,近期,执法人员集中对全区早餐店密集区域进行了抽检,已完成了抽检15批次,实现了检查全覆盖。
除了早餐店铺,网络订餐也成为食品安全检查的重点之一。对此,高新区卫生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加强对送餐人员个人卫生、外卖箱(包)的清洗消毒频率的监管,确保送餐途中无交叉污染,让群众吃得安心。“通过定期技术抽检,能够检查出来食品里有没有添加违法的添加剂,进一步提高食品安全。同时,我们还建立了食品安全红黑榜,公示曝光问题严重的经营者,确保群众“舌尖上的安全”。”高新区卫生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副局长张尚诚说。
从居者有其屋到住有所居,高新区不断完善城市基础设施,安置小区建设如火如荼。
郑家小区是高新区群众较为集中的整体搬迁安置小区,自2014年郑家村村民整体搬迁到郑家小区,由于小区物业管理不到位,小区内乱搭乱建现象较为严重。
11月初,该小区所属的金城社区召开专题会议,推进乱搭乱建拆除工作,安排党员干部走访,向群众告知整治规范要求,并发送整改通知。经过前期宣传沟通,得到了群众的理解与支持,部分群众自行拆除了乱搭乱建设施。
11月13日,金城社区联合区创建办、城市管理执法局,对郑家小区剩余的20余处乱搭乱建设施进行了拆除清理,小区人居环境得到明显改善。
“我们结合小区实际情况,下大力气开展乱搭乱建专项整治行动。通过拆除乱搭乱建,让群众的居住环境得到显著提升。”郑家小区总支书记郑渭峰说。
拆除郑家小区乱搭乱建设施,只是高新区此次开展为民服务解难题活动中的一个缩影。辖区内金城社区联合区教育文体局增加了幸福城小区、郑家小区、时代新城三个住宅区内的公共健身器材,方便居民生活娱乐。
改造净水设备等设施
把为民服务做到实处
据悉,自“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开展以来,渭南高新区坚持问题导向、目标导向,聚焦群众身边的急事难事,努力为民服务解难题,不断推动主题教育向纵深开展。
该区白杨办赵村村民一直沿用自家打井自家用的传统用水习惯,饮用水水质相对较差。为了解决赵村村民健康饮水问题,区建设局根据实地调查情况,投资17万元在村委会安装大型净水设备两台,新建设备保护室一间,改造了部分集中取水点。目前项目已建成投用,改善后的水质符合《居民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2700名村民喝上了健康的饮用水。
据了解,日前公示的18个为民解难题事项正在扎实推进,目前3项问题已经得到解决,11项问题将在本月月底整改到位,其余问题正在紧锣密鼓地整改中。
不少群众反映给孩子接种疫苗时存在排队时间长的问题,区卫生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迅速召开专题会议研究部署。目前白杨卫生院已增加周六下午,新二路社区增加周三上午,幸福城社区增加周一、周二、周六下午为儿童接种疫苗,并对疫苗购置和发放情况及时进行公示,孩子家长可以随时了解最新疫苗接种信息。
在解决群众关心的问题的同时,高新区还着力提升便民服务人性化。走进高新区行政服务大厅,细心的群众可以发现,大厅新增了母婴室和无障碍卫生间,这为前来办事的宝妈和残障人士提供了便利。
走在高新区大寨村,一条新修的水泥路在村庄间环绕伸展,串通起了村庄的各个角落,连接到了每一户群众……
“以前的道路排水不畅,雨水和污水都积在路上,影响群众出行。今年,在区扶贫办的支持下,我们新修了这条550米长的水泥路,从群众家门口连通西潼路,沿路铺设排水管道,道路两侧辅助设施完善,村民出行更加便利了。”大寨村书记说。
想群众之所需,急群众之所盼,渭南高新区始终把解决群众关心的问题贯穿主题教育全过程,奔着问题去、带着问题学、聚焦问题查、对照问题改,确保主题教育取得实实在在的成效,赢得群众满意。
今后,渭南高新区各部门始终把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问题放在首位,努力找准为民服务解难题的发力点,将百姓所思所盼作为工作的着力点,切实增强群众的获得感和幸福感。华商报记者 邢雪雪 通讯员 孔仪
新闻推荐
本报讯(记者吕佳实习记者贾维)11月24日,2019多彩金三角——高新技术产业推介会在京举行。工信部节能与综合利用司司长高云虎...
渭南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渭南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