撸起袖子创造美好明天
渭南日报记者 刘虹
如果没有亲眼见到他的“战果”,很难相信,这是80后小伙儿用双手独自建成的。他叫袁金明,他用实际行动,为自己创造出美好的明天。
那两座桥,那两孔窑洞,动用现代化机械,不费吹灰之力便可完成,受限于华州区大明镇李岩村特殊的台塬地貌,机器无法进入沟底,但只需雇几个帮手,这些工程也能轻易完成。然而你无法想象,为了节省成本,这桥是袁金明用石头一块一块垒起来的,窑洞是他用镢头一下一下挖出来的。
“桥是独木桥,高约两米,宽一米多,长有六七米,桥的基座是石头砌的,可以通过小型机械。去年修了一座,今年又修了一座,每座桥费时一个多月。窑洞是两室一厅,花了我两三个月的时间哩。”袁金明说起这些很平静,露出一丝成就感。这些都是基础工程,是为那20多亩花椒服务的。
因家庭条件所限,袁金明16岁就去广东打工,流水线上加过班,厂房里搬过货,硬是凭借“陕西愣娃”的精神在富士康公司干到管理层。每月拿着几千块工资,不算富贵,也生活无忧,可他心里不踏实。“我妈有精神疾病,父亲先天性耳聋,两个孩子都撇给父母,人在外,心在家。终究李岩才是我的根。”说起打工的日子,袁金明很无奈,“在外即使挣再多钱,可是娃的教育缺失,一切都等于零。”
2014年,袁金明回到华州。他回来的时机非常好,赶上脱贫攻坚热潮。当时大明镇正在发展产业,全镇上下都在谋划着如何帮群众致富奔小康。“在外打工十几年的经历对我来说是笔宝贵的财富,不光给了我丰富的人生阅历,还磨炼了我的意志,使我更加坚韧。咱农民,只能靠劳动,把时间利用充分,把力气发挥到极致,才能干出成绩。”回到家的袁金明和驻村第一书记田刚谈了自己的想法,田刚帮他设计了长短结合的产业发展规划。
“我养了猪,花了260元买了一只羊羔。在村里的帮助下流转了20亩土地种上花椒。现在,1只羊繁殖到10只。花椒第二年挂果,结得虽然不繁盛,但按现在的市场行情,也能卖个五六万元。明年如果还是这行情,咋样也要卖到十六七万元。”袁金明充满期待地说。
袁金明的花椒地在村子东边的沟底,来回得上坡下坡,窄窄的羊肠小道很不方便。去年,为了壮大花椒产业,他又承包了几亩荒地。地在坡那边,需要过河,为了运输方便,他一咬牙,自己在河上建起两座桥。他说:“以前人们都是蹚水过河,这两座桥不但方便了自己,也方便了群众。”
“花椒地的草,可以养羊,羊粪埋在地里,又给花椒提供养分。我还打算在沟底养些鸡和鹅哩。”说起未来,袁金明眼里闪着光。
撸起袖子加油干,这句话用在袁金明身上再贴切不过。
新闻推荐
防风险保安全迎大庆渭南市开展为期3个月的化工和危化品企业集中攻坚行动渭南日报记者张绚丽记者从市应急管理局获悉,为认...
渭南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渭南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