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愿一人累 换来万家净

渭南日报 2019-03-22 10:18 大字

记者 郭艳

“王师傅,您好!”远远地,记者向王炳文打招呼,说明来意并准备和他握手。

“我这天天和粪便打交道的手,还是别握了吧……”王炳文缩回了手,从口袋里掏出用塑料袋包裹好的天蓝色一次性医用口罩,笑着递给记者,“女子,先把这戴上,要不然一会儿把你非熏吐不可。”

这是3月13日,记者在临渭区环卫局大院见到2018年渭南标杆——王炳文的一幕。王炳文今年65岁,个子不高还有些驼背,皮肤粗糙黝黑,额头上有几道深深的皱纹。除了外搭的那件荧光绿工作马甲外,王炳文浑身上下都是特别耐脏的深色系:一身墨蓝色休闲装、一对深黑色袖套、一双黑色运动鞋。

15年前,王炳文开始从事环卫工作,9年前,他从事了化粪池清疏工作。王炳文说:“既然干了这一行,就要做好。”“早已练就了一身百臭不侵的本领”

“我们接下来除了常规抽粪外,还要对渭南城区所有的公厕化粪池进行清疏,防止出现大的堵塞。”早上7时许,王炳文简单介绍了工作任务,认真做好车辆例行检查后,便迫不及待地走向其中一辆抽粪车,准备出工。

轻车熟路,抽粪车三拐两拐开到了王炳文当天的第一个工作地点,胜利大街棉司公厕。一下车,王炳文戴上橡胶手套,用铁钩麻利地撬开化粪池井盖。霎时间,一股刺鼻的臭味从这个黑黢黢的粪井里冒出来,让人不禁掩鼻。没戴口罩的王炳文却像个没事人一样,站在化粪池边检查,“抽粪之前,必须把上面漂浮的纸巾、饭盒、垃圾袋、塑料瓶啥的先捞出来,堵住管子就麻烦了……”

王炳文和工友一起将100多斤的黑色抽粪管抱下车、伸入池中,不断俯下身调整管道位置,便于粪水被抽出。

调整好后,王炳文迅速绕到车前,一边操控车上的按钮,一边关注抽粪管道的运行情况。伴随着“隆隆”的泵声,可容纳4吨粪水的大罐子不一会儿就装满了。他也结束了这一阶段的工作,准备随车赶往十几公里外的指定地点,将粪便卸下。

记者注意到,抽粪管搬出前,王炳文还从公厕内拎出一桶清水,仔细将管口刷洗干净。原来,这是为了防止搬运管子时,上面的污物污染道路。

王炳文说,这个属于比较好清理的,遇到难清理的,一忙就是两三天。很多化粪池由于人流量大,粪便黏稠,时间长点上面极易结块,需要人用铁铲一锹一锹地将皮铲松,直到抽粪车能正常作业。“化粪池要比想象中臭很多,最难熬的就是刚开始努力适应的那个过程。腰酸背痛不说,主要得把发酵的粪便不停地翻转抡动,那个令人作呕的臭味熏得我头晕眼花、直流眼泪……”王炳文呵呵一笑,“现在习惯了,早已练就了一身百臭不侵的本领咧。”“既然干上这一行,就要做好”

下午2时,一辆高压清洗车停在民生路南段向阳公厕门口,化粪池旁边的人行道上拉起了警戒线。王炳文打开井盖,阵阵恶臭从4米多深的井内涌出、弥漫开来。即便是用口罩、衣袖捂着鼻子,都会被浓重的味道呛到。经过的路人纷纷皱眉,捂着鼻子匆匆而过。

“你看,这里的化粪池都快漫到池口了。”谈话间,王炳文和同事将长柄掏粪勺伸入化粪池,一勺一勺将里面的排泄物挖出来,倒进桶内。接着,又一桶一桶装入大斗子清粪车里。

记者也试着去帮忙提粪桶,一提才知道,这看似简单的操作需要很大的手劲儿。3个多小时过后,记者看到车内堆积起了一座“小山”,而化粪池内也被凿出一个浅浅的洞口。

“我们得把上面这些粪便清理一部分,掏出一个口,才能用抽粪车一趟趟把粪水抽走,再利用水压让它由污水管排走。”王炳文歪着头,用一侧肩膀蹭着额头和鼻尖的汗珠,全然没注意到粪便也随之沾在脸上、头发上,“我们做不到准点下班,节假日遇到突发情况,也得加班加点去抢修。”

对于王炳文来说,在这个凉爽的季节作业算是天堂般的日子。“城市‘厕所革命’前些年,一到夏季三伏天,旱厕里蛆虫成堆、苍蝇乱飞,干活时还难以避免粪便溅到身上,有时甚至喷到嘴里,恶心得人连续几天都咽不下饭……”15年前,他加入环卫这一特殊的行业,9年前,他从事了化粪池清疏工作。从事环卫工作之初,王炳文在工作时总是低头默默工作,担心遇见熟人,亲朋好友也劝说:“以你的条件,高中文化又当过兵,干什么不好?”有时工作还不被市民理解,受一些不明不白的委屈。但王炳文却觉得任何工作都需要人去做,既然自己干上这一行,就要做好。

为了能够尽快地掌握抽粪技术,王炳文工作在疏通下水道、清理化粪池的最前线,开着吸污车不停地清掏、运输。每天下班之后,他都会总结当天的工作,然后在纸上画一个粪管示意图,一点点分析。哪些化粪池容易堵,多长时间要去抽一次化粪池,每个化粪池堵塞的“病因”何在,他都了然于心。“喏,你看我们车上的家伙什儿基本配备全了吧。”王炳文摸了摸自创的凹凹锨、笊篱、铁钩,满脸自豪。

如今,作为临渭区环卫局作业大队特勤中队清抽组组长,王炳文除了干活之外,还需要负责考勤、开碰头会、组织组员学习培训等。“只要干得动,我愿一直干下去”王炳文的党员学习笔记本里写着这样一段话:“创新思路,勇于开拓,千辛万苦永向前。我要向雷锋同志学习,向时传祥前辈看齐,争当榜样,用双手把城市装扮得更美丽!”

“我们长年累月跟粪便打交道,手上磨出血泡、肩膀压出老茧算不得啥,最怕的是遭人嫌弃……”王炳文说,抽粪工人觉得已被熏透了,平时都会自觉地远离人群,“什么餐厅啊、商场啊、超市啊,凡是人多的地方咱尽量都不去。”

王炳文至今还记得干清疏工作的第一个夏天发生的一件事。那天的气温特别高,一青里公厕化粪池由于长时间未清理,粪便外溢到路边。他蹲在粪水中,一瓢一瓢地将外溢的粪便捞到清粪车里,汗衫被汗水打湿后粘在了身上。塑料袋和烂布条缠住粪便,瓢盆舀不出来,他便隔着手套将异物一点点抠出来。正在忙活时,他的一个亲戚偶然路过,一句句难听刺耳的话羞得他真想找个地洞钻进去。“我当时脑子一片空白,只想着赶快收拾干净离开这个地方。”回忆起那次狼狈的经历,王炳文苦笑着说。

当他清理完化粪池后,看公厕的环卫工夫妇感激地拿出几张羊肉煮馍用餐券送给他。他拒绝了餐票,但是感动了好久。现在提起此事,王炳文仍热泪盈眶:“我们不图别的,只求大家能够理解和尊重我们的劳动。”

因为这份“有味道”的工作,他衣服上的异味无法去除,用洗衣粉泡、肥皂搓、开水烫都无济于事。凭着踏实肯干,王炳文年年被评为单位先进个人,还多次荣获临渭区标杆、渭南市文明标兵、全国住房城乡建设系统劳动模范等一系列荣誉称号。而这些光环的背后也有着常人难以想象的泪水和辛酸。

宁愿一人脏,换来万家净,王炳文用最质朴的美描绘着城市“最美的风景”。

他说:“只要能干得动,我就愿意一直干下去。”

短评

苔花如米小也学牡丹开

郭艳

跟王炳文接触了一天,我更深刻体悟到了这份工作的不易与艰辛。在令人窒息的恶臭中,无论暴雨炽阳、下雪降霜,王炳文年复一年日复一日。他一人熏臭,却换来万户闻香;他即便渺小如苔花,也一直在做最美的自己。

有人说,所谓的岁月静好,不过是有人在替你负重前行而已。我们确实无法想象没有环卫工人的城市会是什么样子。正是千千万万个王炳文坚守岗位、默默奉献,才带来了城市的美好生活。记得《国家宝藏》节目中有这样一段话:“当一个伟大的时代来临的时候,其实有很多的小人物都在兢兢业业地做着自己应该做的事,当我们每一个人都能把自己所承载的工作做到最好的时候,这个时代一定是个伟大的时代。”如果把城市比作一台巨大的机器,那么我们每个人都是带动这个机器运转的齿轮。大家只有各司其职、紧密咬合,机器才能更好地运转。所有一切微小的努力,最后将汇聚成巨大的力量。

新闻推荐

渭南市召开网格化环境监管平台培训会

通讯员刘莉近日,渭南市召开网格化环境监管工作培训会,安排推进网格化环境监管平台的推广及应用工作。会上通报了渭南市网格...

渭南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渭南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