渭南经开区:践行“项目为王” 勇夺“开门红”

渭南日报 2019-03-13 10:36 大字

记者 梁元 通讯员 党文俊

“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今年以来,渭南经开区把重大项目建设作为撬动全区经济发展的“总开关”,围绕项目突破再发力。2月11日,经开区召开春训暨“收假收心”会,将春训工作创造性升级为全区各级各领域大学习、大走访、正作风、抓党建、强机制的自觉行动,动员协调各方合力推进项目建设。确立“三园一城”发展思路,定下区域全年发展的主基调。“项目为王,企业至上”的创新实干理念,再次为经开区经济腾飞按下“快进键”。

在2月19日全市第一次重点项目集中开工中,经开区14个省市重点项目开工11个,开工率78.5%。

会场内,蓝图绘就,人心振奋。会场外,重大项目迅速就位,势如破竹。3月6日,经开区召开开沃新能源汽车项目推进座谈会。针对项目开工建设再作全面协调和保障部署。这个占地1900亩,总投资约80亿元的开沃新能源商用车智造基地项目从洽谈到签约只用了短短90天时间。面对如此“神速”的高效服务,该集团董事长黄宏生连连赞叹。开沃的落地,不仅使经开区再次创下了令人惊叹的招商引资“经开速度”,也创造了招商引资“渭南新速度”。

经开区党工委书记韦红革告诉记者,“经开速度”不是轻轻松松就能达到的,需要精简高效的开发区管理体制、埋头苦干的干部作风、一流的营商环境来支撑。经开区必须始终牢牢扭住“全市创新发展试验田和示范田”的准确定位,牢固树立“项目为王”理念,把项目建设作为经济发展的主战场,狠抓示范带动效应强的“标签”项目、“招牌”项目、“门面”项目,打造全市产业聚集新高地。经开区将2019年确立为作风建设提升年,确立了“提素质、改作风、优环境、促发展”的鲜明主题,将进一步提升干部作风,优化营商环境,将亲商、安商、富商的庄重承诺付诸实践。

要“招”出新高度,才能“引”入新格局。踏着初春的脚步,经开区创新项目管理模式,高点定位全区产业布局、项目策划、招商引资工作,严把入口、精细筛选,将“两园一城”的总体布局升级为“三园一城”。同时,着力做好投资审批制度改革的“减法”和“加法”,让发展的软环境释放出强大吸引力。针对项目推进中存在的工程审批手续办理滞后、基础配套不完善、资金缺口等痛点难点问题,进行分类分析,“对靶”施策、精准发力。积极践行“特事特办、马上就办,办就办好”的服务理念。提升和深化“三办”(企业有需求“马上办”“集成办”“创新办”)、“三员”(给企业和群众当好“专员”“代办员”“服务员”)改革,提高行政效能,打造“零障碍”营商环境。

为尽快打造总投资20亿元的国内行业领跑者——“中国酵素城”。经开区创新机制,实行灵活政策,营造“平台、技术、人才、厂房、资金、服务”全产业链营商环境。目前园区已入驻商家60余家,5月底将正式开园运营,年底预计实现销售额10亿元。而正是这样的发展思路,使得经开区项目建设成果丰硕。

为此,渭南经开区管委会主任王小平深有体会地说:“我们的体制机制改革从怎么有利于企业发展,怎么有利于企业项目落户的这个角度出发,在改革中倒逼营商环境相关措施的落实,倒逼我们服务效率的改善,打造西部一流的营商环境‘服务’区。”

当“逼迫”成为一种工作机制,一枝独秀的招商服务变为了遍地花开。优化招商策略层出不穷,灵活多样的服务方式“亮点频现”。为降低企业运行成本,紧贴企业需求,扶持企业发展的各项减负措施,助力企业做大做强。针对每个投资项目,经开区都有一个“高、精、专”招商服务团队。量身定制对接方案和“流程最优、起先最短、成本最低、服务最好的”审批运行机制。从一个项目、一个领导、一班人马、一个方案到一抓到底,不仅如此,在项目推动中,经开区总能思虑在前,针对在建项目节后复工和第三方评估机构反馈的营商环境存在的问题,启动了为期1个月的全区企业大走访活动,实地了解和收集企业生产经营和项目推进过程中存在的困难问题。对未开工项目,明确任务书、责任人、时间表、强力推进项目建设明确计划开工时间。

目前,全区11名区级领导、21个部门实行项目包联制度,协助企业解决发展中的困难和问题。期间,区级分管领导带领督察室开展不间断检查抽查,督促在建项目加快和完善手续办理。如今,全区项目建设动手快、起步早的阶段性目标基本实现。

新闻推荐

中国陕菜之都首批老字号餐饮美食名店授牌

渭南市商务局、渭南市民政局指导,渭南市烹饪协会主办的“中国陕菜之都——首批老字号餐饮美食名店授牌仪式暨振兴陕菜三...

渭南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渭南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