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源影雕黑陶——— 万种风情诉与时间说

渭南日报 2018-08-03 01:48 大字

韩海涛教孩子们做黑陶

本报记者程瑾

去秦源黑陶加工厂那天黑龙江省伊春市的民俗专家们在秦源黑陶那间不太大的展厅里,拍了很长时间的照片,大家都说要把这些黑陶作品带回去好好宣传宣传。其中有一个民俗工艺品大师说,黑陶这样的艺术品并不少见,但没想到渭南人可以把它做的这么精致细腻,唯美动人,艺术品的气质透露出的正是渭南民俗艺术家匠心独运、精益求精的精气神。

我在展厅外,看到这个工艺品大师一脸真诚的赞美,秦源影雕黑陶省级传承人韩海涛礼貌又含蓄的感谢,又转身看看外面这个空旷杂乱、有些落魄的偌大院落,想着这些在各种展览会上被竞相追捧的黑陶艺术品,一直由几个坚守者,在这么一个僻静院落,亲自培育塑造,出落成形,进而被各种钟爱黑陶之人认识、了解、购买,又因这些精心制作的艺术品,认识渭南这座城市、这里的人,便不由得心生敬佩。非遗文化产品的价值,哪里是有没有实用的物质价值能估量得了的?它承载的文化传播和城市形象宣传功能,又岂是其他物品所能轻易取代的?

黑陶世界里诉万种风情,时间是最好的见证者和验证者。这话怎么说?用韩海涛的话来讲,制作黑陶是一件非常复杂又很精密的活儿,前前后后有二十多道工序,枚泥、揉泥、醒泥、拉坯、晾胎、烧制、雕刻、亚光、抛光等每一道工序还都马虎不得,这也意味着整个制作过程中,需要极大的耐心,要等要刻,什么时候干什么事情,不能出一点问题。

“比如说烧制这一个环节对我们影雕黑陶来说非常重要,要烧到色泽纯正,还要古朴,要润,和玉一样润,黑陶不是架到锅上烧出来的,而是熏出来的,这就要求火候要到,850度到950度最好,碳元素要渗进去,另外与火候同样重要的还有洇窑,这个是熏烟渗碳的关键环节,这要把握好时机还有掌握好时间,但这个完全靠的就是艺人自己的经验,当然这个过程肯定也要用心,一般情况下也就是一天一夜就差不多能好。”韩海涛介绍道。

烧制好了才是半成品,要成为真正的艺术品,就得穿上文化这件外衣,怎么穿?用韩海涛的话就是,经过了雕刻这道艰难的工序,咱们的黑陶才算形神合一了。“就是运用黑白明暗成像原理,在纯黑的陶体上,通过疏密粗细、深浅虚实各异的点线面来呈现图像,表达我们的审美观念,对我们来说,这其实是最难的一步,由于陶体的硬度大,相对的难度也比较大,一刀动坏了,就不能改了,又由于我们秦源黑陶影雕的类别比较多,人物、花卉、虫鱼、鸟兽都有,每一种都有自己独特的手法要求,只有这样,才能表现出不同工艺品的独特气质。”韩海涛说。

“不但要看工,还要看艺,工是基础,艺是修养。”韩海涛经常给自己的徒弟这样说,让他们多看看中国传统的山水花鸟画,学学构图和线条,同时还让他们时刻记着,做工和做人是一样的,要始终保留自己美好的东西。在韩海涛看来,黑陶不单单是一件无生命的器物,而是和人一样,拥有独特的气质和灵魂,也许正是基于这样的理解与热爱,秦源黑陶才不至于在式微中萎靡不振,相反却因其工艺广受业界好评,在全国的黑陶艺术领域占有重要的一席之地。

为了传承这项非物质文化遗产,几年前,韩海涛设立了专门的教室,和临渭区文化馆、临渭区非遗保护中心、渭南市城区多所中小学校联系免费培训爱好陶艺的学生。“小孩子学得特别认真。”韩海涛说,他想通过向中小学生免费培训制陶技艺,宣传黑陶,让孩子从小就知道老祖宗的传统技艺。除了在渭南本地做传承工作之外,韩海涛还经常奔波于各类展会,宣传秦源黑陶。“我是地地道道的渭南人,我想用渭南特有的水和土,把渭南的陶文化宣传得更广,让更多的人了解渭南、喜欢渭南。”这就是他的初衷。

采访距今已有时日,但写到韩海涛那些话,我还能想起他眼里闪着光、精神焕发的样子。也许,源自内心的热爱本就是支撑非物质遗产传承人坚持下去的最好动力,把渭南美好的文化展示给更广阔的世界,让更多的人认识黑陶的万种风情,了解这块土地上的历史和文化,过去和现在,这就是秦源黑陶和许许多多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必须生存发展下去的理由,也是我们始终应当坚守的文化使命感。

新闻推荐

巧算加减法打造经济发展升级版 ——渭南市产业转型升级释放发展新能量(上)

本报记者史王萍产业是经济发展的不竭动力。作为传统的农业大市,党的十八大以来,渭南实施“工业强市”战略的步伐更加坚定。...

渭南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渭南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