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算加减法打造经济发展升级版 ——渭南市产业转型升级释放发展新能量(上)

渭南日报 2018-08-02 01:01 大字

本报记者史王萍

产业是经济发展的不竭动力。作为传统的农业大市,党的十八大以来,渭南实施“工业强市”战略的步伐更加坚定。市委、市政府坚持“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以结构调整为主线,追求“有效益、有质量、可持续”的增长,挖掘工业产业开放合作潜力,巧算产业转型升级“加减法”,探索良好合作机制和共同发展模式。重点打造航空装备、新能源汽车、现代煤化工、光伏设备等产业链,大力发展高端装备制造、新能源、新材料、信息技术等非资源型产业,提升工业经济整体实力和协调发展水平,实现制造业转型升级,打造全省先进制造业中心。

“加减”法中见真章

加快产业转型升级步伐

从新能源汽车产业园区到中国酵素城,从3D打印到北人印机……盛夏时节,在渭南高新技术产业园区里,科学发展宛如滴滴朝露,润泽朵朵芳蕊枝头绽放:科技强企兴热潮,新兴产业风云涌,园区发展如火如荼。

眼前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让人热血沸腾,而同样让人感到欣慰的,是去年以来全市经济发展引人瞩目的数据,充分印证了渭南产业结构调整“化茧成蝶”的历程。

总量规模不断扩大。今年上半年,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累计完成总产值908.68亿元,同比增长15.8%;完成工业增加值241.72亿元,同比增长8.1%。一季度,非公有制经济增加值占GDP比重达到51.1%。六大主导行业完成工业总产值859.17亿元,同比增长16.4%,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94.55%。其中,食品工业增长26.9%,较上年同期上升19.4个百分点;有色冶金工业增长31.6%,较上年同期上升14.3个百分点。

产业结构不断完善。在经历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后,去年以来,全市战略性新兴产业完成工业总产值120.74亿元,增长117.25%,实现了快速增长。轻工业完成产值434.69亿元,占全市工业的20.6%,年均增速达29.4%,产业占比达到20.6%;重工业完成产值1678.91亿元,占全市工业的79.4%。能源工业占全部工业的比重为31.7%,非能源工业占比达到68.3%,非能源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31.78%;战略新兴产业完成总产值120.74亿元,同比增长117.3%,初步扭转了资源依赖型发展模式,非能工业逐步成为推动工业增长的重要力量,工业内部结构得到了一定优化。

产业园区发展提档升级。上半年,全市开发区工业园区共有入园企业1174个,其中投产企业924个,新增9个;实现营业收入1073.3亿元,同比增长3%;完成工业总产值868.8亿元,同比下降0.02%(按新统计口径,韩城经开区将龙钢公司、渭南高新区将金钼公司部分数据拆分);缴纳税金33.9亿元,同比增长6.9%;吸纳就业20.92万人,同比增长6.7%。

轻工业发展快于重工业,工业发展依赖重工业的现状有所转变。能源工业占比不断下降,战略新兴产业和产业园区发展不断提速,这一快一慢,一增一降,活力尽显。其背后是渭南产业版图的悄然重构,更是渭南积极转方式、精心调结构,全力打造好产业结构“加减法”。(下转第五版)

新闻推荐

没有勋章的环境“卫士”

本报记者张晓玲张莉娜春去夏至,四季轮回。清扫,洒水,他们每天做着相同的工作,简单而又忙碌,认真而又负责。他们,默默地守护着临...

渭南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渭南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