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花源里遇见“美”

渭南日报 2018-05-11 02:25 大字

  党宏 

  

  今春以来,朋友圈里时不时就有临渭区三张沟里建起一处风景名胜区“桃花源”的文字或图片,据说吸引了许多文人墨客时常神游其间。我不知道这个“桃花源”是否是以陶渊明老夫子的《桃花源记》为噱头,究竟是个啥模样,迟迟不曾识得“庐山真面目”。“五一”前夕,诗人路树军先生发来邀请称,市作协在“桃花源”景区搞了个书院,揭牌开张,欢迎我届时光临。

  这天,我驾车早早从合阳出发。来到渭南,按朋友电话指引,顺关中环线找到了这个人造景点。虽然游人不多,尚显冷清,但整个景区规模恢宏,古色古香,一看就是开发商投了大钱的。“桃花源书院”就在景区尽头的一处仿古院落里,似乎有些“酒好不怕巷子深”的意味。

  院门坐东向西,我站在门口举目瞻仰,迎面是上下两层的古建筑,然而一下子吸引住我的,却是那悬挂在高处楼层间的宽不过两米高不过三尺的书法牌匾:“桃花源书院”。看到落款“康美题”时,我几乎不敢相信。我知道这个“康美”就是渭南市作家协会主席、著名作家李康美。我与康美先生相识已有三十多年,尽管我知道先生近些年书法造诣也相当了得,但多时还是不以为是。

  著名书法家林岫女士写过一篇《书法家应当是文化人》的文章,言道“书法艺术之成,是文化炼狱”“文化修业是终生都做不完的书法功课”。康美先生不是专业的书法家,却是货真价实的文化人,可以说是文学陕军的一员虎将,是秦东渭南的一面旗帜。他书写这幅牌匾不苛求故弄玄虚的书法表现,真诚地书写,从而充满文化内涵和气象,书卷气息扑面而来。厚实、厚道,不浮不飘,不急不躁,不露锋芒。关于书法,古人有“宁涩勿滑”之说。康美先生这幅字用笔古朴而拙巧,呈现出一种厚积薄发的意蕴。

  渭南是有历史渊源和深厚底蕴的文化沃壤,又是三贤故里,渭河本身就是具有丰富的中华民族历史印记和文化基因的人文之河。李康美是地地道道的渭河边长大的临渭人,他的身上,他的骨子里一直有这种基因的传承。

  在春意盎然的季节里看李康美先生的“桃花源书院”这幅作品,它饱含着作者执著的文化情感、精神愿想和事业期盼,是文化底蕴积淀的胸有成竹,是书法技能修炼的瓜熟蒂落,是人文精神浸润的水到渠成。

新闻推荐

“爱在华州‘缘\’来是你”军地青年联谊活动举行

  本报讯(记者母家亮通讯员魏杏敏)为帮助移防部队解决大龄官兵婚恋问题,助力部队战斗力提升,5月6日,渭南市华州区人民武装部、华州区团委和陆军某合成旅共同举办首届“爱在华州‘缘\’...

渭南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渭南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