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得见的幸福 ——渭南市巩固国家卫生城市工作综述(上)

渭南日报 2018-04-20 03:26 大字

  本报记者杨欣

  题记:我的家乡在渭南,这是一个历史悠久的城市,是中华民族的发祥地之一,文化遗存丰厚,历史源远流长;我的家乡叫渭南,地处关中平原东部,是中原入陕的东大门,素有“三秦要道,八省通衢”之称;我的家乡是渭南,总面积1.3万平方公里,总人口560万。先后荣膺“全国双拥模范城市”“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中国金融生态城市”“中国旅游百强城市”“中国城市信息化五十强”“全国文明城市提名城市”“省级园林城市”等称号……

  读万卷书怎么也读不完你的美丽,行万里路怎么也割舍不下对你的眷恋。生活在渭南这座城市里,我每一天都看得见幸福! 

  

  最美人间四月天,漫步渭南,湭河岸边春风拂槛露华浓,西海公园湖水清澈又明净,金水公园花香鸟语物昭苏……

  今天的渭南,处处花开,锦绣盈目。

  今天的渭南,目光所及满眼绿意醉人,所到之处无不整洁亮丽。

  今天的渭南天更蓝,水更清,空气更清新,生活更宜居……这些变化,是对渭南市巩固国家卫生城市工作最好的诠释。

  春光十里,凝缩的是一段精彩纷呈的奋斗历程。自2005年创建工作启动以来,渭南市始终秉承“创建为民、为民创建”理念,先后于2008年、2011年获得“省级卫生城市”“国家卫生城市”荣誉称号。特别是2015年通过第一轮国家卫生城市复审后,坚持“以创促保”的工作思路,迅速启动全国文明城市创建,并将国卫巩固提升作为推动渭南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性工作,做到机构不撤、人员不散、领导加强、投入保障。通过三年不懈努力,国家卫生城市实现巩固提升,各项指标达到标准要求。

  秦东大地,天蓝水绿;大美渭南,魅力无限。

  如果您是渭南的常客,或许已见证了她的美丽蝶变;如果您还没来过渭南,不妨让记者为您介绍一下—— 

  

  美丽渭南

  魂牵梦萦十二载,归来不识新渭南。4月16日,从上海归来的杨先生走出渭南北站,回到阔别已久的家乡,看着整洁亮丽的渭南,不由地发出感慨:“渭南变化真的太大了,这还是我曾经生活的地方吗?”

  一条条街道绿树成荫,一排排店铺窗明几净。交通井然有序,马路干净宽敞,绿化带优雅别致,还有争相斗艳的花朵,将城市装点的分外美丽。

  一直以来,渭南市坚持把专项整治和综合治理作为推进国卫巩固提升工作的重要手段,精细治理、常态管理。以治理城区“十乱”为重点,落实网格化管理、绩效化考核、立体式巡查,集中整治户外广告、门牌匾、洗车场、早夜市等城市“乱象”,加大市容环境整治;落实门前“四包”责任制,加大清扫保洁力度,集中治理城市“脏象”;刷新改造建筑立面,更新更换垃圾箱,集中治理城市“差象”。城市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到99%,污水集中处理率达到96.45%。

  深化文明交通,重拳治理乱停乱放。加大机动车违规行驶、停放以及非机动车、行人闯红灯等整治力度,严厉打击非法运营“黑车”、渣土车等违规行驶行为。深化文明交通“车让人”主题教育实践活动,持续开展文明驾驶、文明乘车、文明服务活动,窗口服务质量不断提升。

  加大农贸市场整治,市场焕然一新。制定农贸市场活禽、水产及公厕管理方案。加快市场升级改造,提升市场硬件设施,完善各项管理制度,确保商品划行归市,活禽销售区域相对独立,废弃物处理规范,摊位摆放整齐有序,从业人员个人卫生,环卫设施齐全,农残检测定期公示,证照齐全、卫生管理符合要求。

  全面整治居民门前“三堆”(粪堆、柴堆、砖堆),清理卫生死角,加强日常保洁,配足配齐环卫设施,垃圾废土密闭收集且清运及时。集中人力物力,加强市容市貌规范化管理,确保环境整洁、设施完备,监管全覆盖、无盲区。 

  

  宜居渭南

  这里是我们每天生活的城市,精致、秀美;这里是我们用心呵护的家园,干净、整洁。渭南不仅天更蓝,水更清,百姓生活也更加舒心便利。

  渭南市持续优化城市配套,在完善城市功能上持续巩固提升。渭南中学、渭南初级中学、渭河小学、经开区公立幼儿园等10余所学校投入使用。瑞泉中学迁建、高新区第二小学、市政府幼儿园等11所中小学和11所幼儿园开工建设并陆续投入使用。新建投用的人民公园、人和公园、湭河湿地公园,大大改善了人居环境,主城区公园多达10余个。渭南中心医院、渭南儿童医院、市博物馆、市民综合服务中心、市图书馆、体育中心及文化艺术中心等公共服务设施相继建成并投入使用。抓住国家数字化管理试点城市机遇,加快建设智慧城市;抓好基层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建设,办好“青春之梦”等文化惠民活动,提升公共文化服务水平。 

  

  生态渭南

  渭南市坚持把环境治理作为一项政治任务和民生急需,强化监管、狠抓落实。深入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强力推进铁腕治霾,生态建设成效明显。

  实施蓝天工程,加大“铁腕治污”力度,全面启动“1+10”治污降霾铁腕攻坚行动,强化执法监管,狠抓污染治理,全市环境质量不断改善,重污染天数明显减少,近3年内未发生重大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事故。

  实施碧水工程,着力打造“一环绕城、一心沟通、四横五纵、湖地镶嵌”的河湖库联通互济生态水系。以保障饮水安全为重点,落实保护措施,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一级保护区水质合格率达到100%,城区内水环境功能区达到标准要求。

  实施绿地工程,坚持以项目绿化、道路绿化、公园绿化为重点,持续实施“绿化秦东大地、建设美丽家园”三年行动,新增绿地300余万亩,建成区绿化覆盖率达到38.72%,绿地率达到33.94%,人均公园绿地面积13.51平方米。

  实施宁静工程,出台加强建筑施工噪声和社会生活噪声污染防治工作的实施意见,组织环保、公安等部门联合专项执法检查,持续抓好工业企业生产噪声、建筑施工噪声、社会生活噪声、交通噪声的整治工作。 

  

  畅达渭南

  城市道路干净了、更有秩序了……但这还不够,城市还要通起来、绿起来、亮起来。

  渭南市按照“东扩、北跨、西融、南优”战略布局,不断优化城市功能、提升城市品位。让基础设施建设成为渭南的新亮点,着力塑造城市发展“骨骼”,打通融合发展“脉络”。相继打通断头路30余条,完成西岳路北段、前进路北段等10余条道路的拓宽改造和胜利大街东段湭河桥的建设;“四纵四横”道路提升改造即将竣工;朝阳大街、东风大街等路段弱电入地项目即将竣工。城市道路按照“一街一灯型,一街一风景”的思路,先后完成前进路、朝阳大街等主次干道路灯改造工作,包括绿化带景观灯改造工程和5条新修道路、7条无灯路段路灯的安装以及33条主次干道路灯的提档升级,装灯率和亮灯率分别达到100%、99%。渭东新城的建设、华州大道等项目的启动实施,加快了区域融合,增强了中心城市的首位度和驱动力。

  如今,文明和卫生,正踏着城市发展的节拍,成为渭南市民看得见、摸得着的幸福。这座被创卫唤醒了精气神儿的城市,正迸发出前所未有的奋进力量,实现向宜居宜业的幸福之城美丽嬗变。

新闻推荐

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共同奋斗书写好追赶超越的渭南答卷 渭南市五届人大四次会议胜利闭幕 李明远主持并讲话通过关于政府工作报告等决议李毅当选为渭南市人民政府市长

图为大会会场本报记者王晓宁摄  本报讯(记者张向辉)昨日下午,渭南市第五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圆满完成各项议程后,在渭南大剧院胜利闭幕。  大会执行主席李...

渭南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渭南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