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临渭区:文化扶贫扶志又扶智

陕西日报 2017-10-13 07:45 大字

本报记者武丹通讯员李小鸽

9月13日傍晚,渭南市临渭区三张镇的铁王村开始热闹了,劳作了一天的乡亲们三五成群地聚集到村部前的小广场上。他们有的提着板凳,有的推着儿童车,大伙高兴地说:“听村部广播通知了,今晚上有***的文艺表演呢。”

原来,今年7月初,临渭区精心组织了一台“驻村干部心连心,小康建设手牵手”精准脱贫文艺汇演,在全区81个贫困村巡回演出,这一天到了铁王村。

19时30分,几首歌曲之后,小品《包联帮扶》《懒汉脱贫》将演出推向高潮。

《包联帮扶》中,即将要脱掉贫困户“帽子”的王福生拉着亲戚的手,兴奋地讲述:“现在的政策可好了,帮扶干部给咱爸在骨科医院治好了股骨头,合疗全报销;给咱妈办了残疾证;帮咱娃申请到了每年2500元的助学金;还手把手教我做电商卖山货;还让我在信用社里贷了两万元,在羊肚菌合作社入了股……”

《懒汉脱贫》中,扶贫干部千方百计引导“懒汉”刘黑娃发展产业,并为他争取来一只羊。可是干部刚走,一向“等、靠、要”的他就把羊杀掉吃了。回访得知后,扶贫干部又失望又焦虑,最终晓之以情、动之以理地说动了他,还拿出早已准备好的酒给他过生日。被真情感动了的刘黑娃眼泛泪花,语气坚定地表态:“党这么好的政策,我绝对不能再辜负了,我一定改变懒毛病!”

……

欢声笑语中,乡亲们一边看着一边思考着,心里都有了一本明白账,清楚地知道了区上的产业扶贫、健康扶贫、教育扶贫等8个“政策大红包”,更明白了“脱贫还要靠自己,积极主动动起来”的重要性。

“这次巡演节目的选材全来自于田间地头,反映的主题都来自于群众的日常生产生活,场景就是我们生活的环境,一切都土得掉渣。”临渭区委宣传部部长雷晓萍告诉记者,正是这种“草根性”,才使得台上台下融为一体,让全区88671名贫困人口在喜闻乐见的节目形式中对国家的扶贫政策吃得更透,对依靠自己的双手创造幸福生活的信心更加坚定。

先扶志,再扶智。在脱贫攻坚战中,临渭区在以文艺汇演激扬斗志的同时,还设立了一个重要的阵地:农家书屋。

据介绍,临渭区给全区81个贫困村设立了农家书屋,并安装了空调、桌椅,购买到多种切合农村生产生活需要的书籍,并引导群众填写意见簿,方便及时添置他们最需要的书籍。同时,临渭区还将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和农家书屋有机结合起来,通过村级支中心将优秀的文化信息资源、科学的种植养殖技术等下载存储,根据不同产业的成长特点,定期向群众开展技术培训和农业培训,实现增产增收。

从中受益的固市镇吴章村村民刘全露自豪地说:“以前没事了就知道打牌,现在都爱到书屋来,看看葡萄咋嫁接,西瓜咋施肥,家禽咋防病,感觉整个村里的气质都不一样了。”

双手勤了,脑袋也“富”了,临渭区又看准了非物质文化遗产产业的前景,进一步搭建非遗产品发展平台,对具有代表性和市场空间的草编、土布、雕刻、陶艺等传统手工艺项目进行重点培训,分级、分类、分层培训传承人,鼓励贫困户自主创业,逐步实现从非遗传承人到文化产业从业者的转变。

目前,草编合作社已经吸纳了60多户贫困户,这些贫困户每个月能赚到1000元左右的工资,年底还可以享受合作社的分红。与此同时,其他合作社也正在积极筹建中。

新闻推荐

开展专题询问评议营造良好营商环境 ———市人大常委会2017年人大代表专题询问暨评议工作专访

本报记者王珂市人大常委会2017年“深化作风建设、优化投资环境”人大代表专题询问暨评议测评大会将于10月11日召开。届时,市国税局、地税局、国网渭南供电分公司等10个双管部门单位将接受人大代表...

渭南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渭南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