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要有活干,就一定会脱贫
5月18日午后,阳光铺满了整个牛场,牛儿们三五成群卧在树荫下小憩,不时传来“哞哞”的叫声。新区长命村贫困户张耀军领着他的小女儿在牛场里忙活着,不一会儿,他的额头上就渗出细密的汗珠,可爱的女儿正拿着树叶喂小牛,画面是那么和谐、愉悦。
长命村位于新区坡头街道办北15公里处,距离市区远,信息闭塞,全村没有什么可以发展的优势产业,贫困发生率高。今年31岁的张耀军家中共有6口人,父母身体不好,媳妇要管两个娃,他是家里的主要劳动力。
现实所迫,张耀军最早在天津打工,但是后来工厂倒闭,加上孩子要上学,父母不识字管不了,他只好放弃在外继续打工的想法。返乡后,张耀军思来想去,仅靠家里种的那点粮食作物,何年何月才能脱贫啊,于是他琢磨着再干点啥。2015年初,张耀军从饲养一头牛起步,打算通过养殖业脱贫致富。通过国家扶贫政策支持以及自己借钱、贷款,截至目前包括大牛、小牛仔一共有10头。此外,张耀军还发展肉羊养殖。“政府帮扶给我买了10只羊,现在连大羊和羊羔算下来有近30只。”张耀军说,羊羔的效益不错,一只30来斤的羊羔能卖四五百元。
提高贫困户牛羊养殖效益,技术指导是关键。“通过培训,掌握了规范的养殖技术,我家羊没有以前容易生病了,羊娃成活率也提高了,就算生病了,刚好也能把学的东西用上。政府组织的免费培训对我们贫困户真的是特别顶用。”张耀军称赞道。
如今,张耀军从返乡农民工摇身变为“牛老板”,这个新工作给他的全家带来了脱贫致富的希望。“目前养牛刚起步,没怎么见效益,可是看着大牛生下小牛犊,小牛犊一天天长大,我就觉得我家一定能摆脱贫困,过上富裕日子。”这个精干的小伙子笑意盈盈。
在坡头街道办牛村,与张耀军同为返乡农民工的王宏年也是贫困户。在外漂泊打工8年,没挣下多少钱,媳妇嫌他穷,和他离了婚,父母又相继去世。接二连三的家庭变故并没有将他击倒,他说:“我必须把日子过好,把贫困帽子摘了!”去年,通过政府帮扶他买了一头黄牛,今年还发展了两亩多樱桃,另外父母给他留下了两亩多苹果园,全部都处于盛果期。有了这么多可发展的产业,再加上政府这么好的扶贫政策,王宏年信心满满地说:“再也不用出去打工了,眼下只要自己肯下苦,过不了多久就能脱贫了。”
除了实施各种帮扶措施让返乡农民工在家里就能实现脱贫致富,新区人社区局还按照省内转移就业给予200元,省外转移就业给予500元标准,对那些在外打拼的贫困劳动力提供交通补贴。目前已完成省内8人、省外16人的补贴发放工作。
产业扶贫、健康扶贫……一系列扶贫工作正在渭南市如火如荼地开展着,就业创业扶贫让贫困人口有活干、有钱赚,在特色扶贫措施中逐渐开拓出一片新天地。
今年以来,新区人社局遵循精准帮扶、分类施策的基本原则,借助就业援助、技能培训、创业扶持和政府兜底保障等方法措施,进一步促进全区就业创业扶贫工作。截至目前,共计组织举办果树管理培训班2期,培训贫困劳动力50人次;累计18人享受公益性岗位托底安置政策;及时向贫困人员推送外省智能招聘信息2000余份,提供120余家企业的各类招聘岗位1万余个;一季度累计举办“春风行动”主题招聘会4场,为247个贫困劳动力提供就业创业政策咨询及用工信息。现在,新区人社局正在积极与江苏盐城市亭湖区开展劳务协作,全力确保建档立卡贫困劳动力通过转移就业早日实现脱贫致富。(本报记者 张华 姜兴民 程红兰 王艳)
新闻推荐
渭南市实验小学王凤 学生是什么?生命。教育是什么?点化和润泽生命。生命因教育而灿烂,教育因生命而生辉。 ——题记 他是一个让我揪...
渭南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渭南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