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姓看扶贫卫计求实干
????区卫计局领导和包联医生团队进村入户为群众进行诊疗服务
????区政府分管领导调研指导羊肚菌产业发展脱贫工作
????区卫计局为扶贫包联村群众发放产业帮扶基金
????区卫计局包联工作队察看羊肚菌生产情况
(上接第一版)
“其实一开始,我们很多年轻人心中也有些茫然,毕竟以前工作和扶贫关系并不大,怎么做好***这项工作,还真是摸不着头脑。”临渭区卫计局脱贫办80后干部王佩坦言。
为了把大家的劲拧成一股,更好地完成卫计系统脱贫攻坚工作,2015年11月,区卫计局成立了脱贫攻坚领导小组,一把手亲自担任组长。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专门负责脱贫攻坚相关工作及日常业务。
2016年4月、6月两个月,区卫计局对包联的临渭区闫村镇三合村进行了两次细致调研,进村入户5次,对村组干部上报的50多名贫困户名单,认真调查核实,严格执行标准,对一些不符合要求的群众做耐心细致的说服工作。在党员和群众代表会上,区卫计局***工作队坚持原则,取消了干部关系户郭建民的资格,赢得了群众信任。最终确定了8户贫困户,张榜公示后,全村没有一人持反对意见,群众心悦诚服。
帮扶对象确定后,一系列帮扶措施立即到位。区卫计局建立了单位包村扶贫“1+2+1”结亲帮扶等工作机制。坚持精准施策,一户一法、一人一策、科学确定医疗救助、兜底保障、发展产业等具体措施,生活关怀、节日慰问、志愿者服务、产业规划指导……总之,问需于民,群众需要什么,就送去什么;问难于民,群众有什么难题,马上帮他们解决。区卫计局还制订了干部包联责任制,从领导到干部与每户贫困户都建立了连心卡帮扶工作机制,要求每月走访进户至少两次,建立亲情关系。有些干部经常自己掏腰包买慰问品去看望包联户,日久天长,群众亲切地把区卫计局包联干部称为“城里的亲戚”。
49岁、至今未婚的贫困户史新宁做梦都不会想到,自己有一天能住进宽敞亮堂的新房子。他曾经的住所土墙瓦屋、漏雨跑风,已成危房,随时都有倒塌的可能。区卫计局的同志在调研走访过程中发现了这一问题,经过和当地政府协商努力,双方共同出资25000元,为史新宁盖起三间新房,解决了他最基本的居住问题。
四年前,双龙村村民李明和李明珠兄妹父亲因意外身亡,后来母亲改嫁,家中只剩下年仅十几岁的李明兄妹俩。哥哥李明受到打击几乎颓废,妹妹几次差点辍学。区卫计局专门确定了两名同志对兄妹俩包联帮扶,并帮助李明珠落实了国家贫困助学政策,让她能够安心上学。包联同志隔三岔五回来看望兄妹二人,看看他们近期生活上有什么困难。渐渐地,哥哥李明受到了感动和教育,在区卫计局工作人员的鼓励下,走出家门,随着大伯外出务工。“我身上这件棉衣就是区卫计局的叔叔给我买的,穿上真的暖和!”几个月前,我们见到李明珠时,她笑得一脸灿烂。
来到贫困户史九石家中,他和老伴马改草正在洗衣服,看到区卫计局的同志,史九石扔下衣服赶忙跑来:“哎呀!你们又跑来了,自从上次咱渭南的医生给我开药吃了以后,我这两天好得很,吃得香睡得好,啥都不缺!你们工作忙,不用来得这么勤。”老伴马改草也在一旁附和:“现在自来水通到我院子了,我俩吃水用水方便得多,趁今个天气好,我把家里铺的盖的好好洗一遍。”回想起一年多以前老两口家里遍地积灰、消沉颓废的情景,再看二人如今积极乐观的笑容,区卫计局的包联干部说:“看到他们精神的变化,心里很欣慰。”
扶贫既要治标更要治本,“治标”渐渐有了成果,“治本”也开始被提上日程。考虑到双龙村务农靠天吃饭、收入不稳定的现状,区卫计局决定为该村打一口扶贫井,让全村务农的村民得到实惠。经过多方努力,2016年9月30日,由区卫计局帮扶建设的双龙村产业扶贫灌溉井正式开工,一个多月后,一口深152米,造价13.5万元,出水量20m3/小时,设计灌溉面积400亩的扶贫井终于挖成并投入使用,这实现了周边群众“旱地变水田”的土地梦,彻底改变以往三合村农业收成靠天吃饭、高效农业难以发展的现状,为今后周边群众发展高效农业奠定了基础。
“去年11月,我来到双龙村担任第一书记,短短几个月时间,我感到我们村最大的变化有两点,一个是村容村貌改观很大,另一个是村里贫困户的精神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大家对未来的生活充满了信心。”临渭区卫计局干部、双龙村第一书记冯军政高兴地说。
出资修通自来水管道、打下扶贫井、助力农村改厕、帮助贫困户盖房修屋、物资援助……临渭区卫计系统从贫困群众生产生活最现实的问题入手、从贫困群众最紧迫的实际需求入手,一点一滴、层层深入,把脱贫攻坚工作逐渐引向纵深,向更给力、更持久的方向靠拢。
造血扶贫拔穷根
“输血扶贫”是雪中送炭,这只是临渭区卫计局大力实施精准脱贫工作的第一步,旨在解决贫困群众最迫切的需求,这之后,是更为务实的长远谋虑。
“扶贫不是慈善,更不是搞施舍,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关键还是要发展产业,为三合村找到合适的主导产业,以产业支撑农村经济,抓住关键。”区卫计局局长闫殿杰在领导班子会上这样说。
在这一思路指导下,区卫计局驻村工作队对村里的劳动力结构进行了调研,确定了“鼓励年轻人走出去创业,同时,为留守在村里的50岁以上劳动力谋一条致富发展路子”的方向。
“在进村入户走访、精准识别之后,春节送温暖、教育扶贫、民政救助等政策逐步推行,解决了群众眼下的困难。作为驻村工作队,我认为,从长远考虑,如何把群众的心思从等、靠、要的惰性转变到创业致富、劳动致富光荣的层面上来,尽快找到发展经济的好路子,是当务之急;问计于民,才是精准施策定方向的正确路线。”区卫计局扶贫工作队队长、工会主席魏育学在《扶贫日记》中这样写道。
区卫计局驻村工作队对全村留守人员劳动力状况和经济收入结构进行了深入调查。双龙村地处湭河水源地,不宜发展养殖业;村里的耕地又都是旱地,高效农业实施起来也很困难,究竟发展什么产业?为了找到这一问题的答案,该局多次召开干部、党员和群众代表座谈会,从大棚菜到养殖,从种核桃到油牡丹,一一辩论。
正在大家一筹莫展之际,偶然在群众中得到了一条信息:“我们村的史双剑从四川学了一年种羊肚菌,在阳郭镇包地种植成功,听说效益很好。”
“明天假日不休息,我们去见见史双剑的羊肚菌。”在一个炎热的中午,工作队的3名同志在大棚里和史双剑见了面,交谈了近4个多小时,回城时已是饥肠辘辘。
“我认为羊肚菌在本地方圆都没有人种,风险大,不一定行。”村支书有些犹豫。“可以再看看,再等等。”一些人观望不定。
“还有谁能为我们村想一条出路?咋样才能让村里人日子红红火火?”面对工作队的提问,更多的是沉默……
“我就是想把自己学的技术用好,在我们村搞成像四川羊肚菌基地那样的规模,不但自己挣钱还要带领大家一起致富,四川人行,渭南人咋就不行?希望能得到你们的支持!”史双剑和他的合作者满怀希望地来到区卫计局扶贫办。
为此,2016年7月4日,临渭区闫村镇召开专题会议。“产业发展扶持资金,我们区卫计局负责。群众热情这么高,反倒是我们干部畏手畏脚,总得干起来才行!”工作队表态发言。镇党委书记对村主任要求,“村里要积极做好土地流转的帮扶,争取七月底定下来。”
虽然这次专题会议统一了大家的思想,但实际推动起来困难重重。因为羊肚菌对种植技术的要求非常高,另外,大家连见都没见过羊肚菌,到底能不能在双龙村种成功?万一不成功,我的土地不是白租出去了吗?村民们心里存着疑惑,土地流转的事情就卡了壳。
眼看着羊肚菌育种时间临近,这可急坏了区卫计局驻村工作队的同志们。“走,咱们亲自去找村民谈土地!”就这样,大家挨家挨户,苦口婆心地劝说着村民,经过一个多月的努力,终于找到了愿意租地的村民。
土地敲定后,短短一周时间,区卫计局就启动了幸福工程基金,与包村帮扶产业发展相结合,前期投资5万元左右,帮助史双剑搭起了8个羊肚菌大棚,完成了种子落地。
2017年3月7日,记者来到史双剑家中,只见院子里坐着七八个妇女,正在为羊肚菌装着营养包。史双剑妻子文淑玲笑着招呼我们坐下,说:“这几个都是我村的贫困户,把她们请来帮忙干点活。”一旁正在干活的贫困户张粉霞自豪地告诉记者:“我农闲的时候就来这干活,基本上一天能挣三四十块钱呢!”我们又来到大棚里,看到贫困户史九石正在忙碌,史双剑告诉我们:“九石哥年龄大了,不能外出打工挣钱,我就把他招来了,他在我这干些力所能及的活,每月600多元的收入够他老两口过日子了。”
3月31日,临渭区双龙村羊肚菌产业专业合作社正式挂牌。合作社成立后,按照“合作社+基地+贫困户”的模式,利用建成的第一批8个羊肚菌种植大棚,带动了12户贫困户和计划生育家庭,产业发展和扶贫工作迈出了坚实的一步。合作社将带动贫困户和计生家庭投劳投工,增加收入。区卫计局计划在技术引进和培训的基础上,届时再投入二期资金,优先计生家庭和贫困户发展产业,逐步形成规模,培育成双龙村新的经济增长主导产业。
有劳动能力的贫困户通过劳动致富,没有劳动能力的贫困户怎么实现彻底脱贫呢?在贫困户贺百亮家里,我们找到了答案。今年55岁的贺百亮由于小儿麻痹失去行走能力,一直未婚,多年来,已经出嫁的妹妹只能定期来照顾他换洗衣物,常年来,贺百亮几乎只能靠低保政策勉强度日。区卫计局工作人员考虑到他的特殊情况,帮他制定了加入光伏产业脱贫计划,这样一来,贺百亮不用付出超出能力范围的劳动,每年还有2000多元的收入。离开贺百亮家时,他执意要送我们出门,“就让我送送吧,我现在能自己到门口了,咱卫计局给我送来的轮椅,我会用了。”贺百亮拍着轮椅的扶手,激动地在院子里来回演示。到了门口,他又指着墙上的“扶贫包联干部入户签到表”说:“包联干部经常会来看看我,给我送些生活用品,确实好!”
羊肚菌产业、光伏产业,如果有的贫困户对这两种产业都兴趣不大怎么办?考虑到双龙村坡地多的实际,区卫计局又把眼光瞄准了核桃产业,他们积极宣传退耕还林政策,引导和鼓励群众在山坡地发展核桃栽植,聘请专家深入田间地头讲授技术。同时,还积极考察中药、花卉等经济作物情况,为贫困群众找寻更多产业脱贫致富的好路子。如今,双龙村不少村民已经开始尝试种植葛根、牡丹等经济作物。
为了能真正带领贫困群众走出困顿,区卫计局坚持群众路线,他们问需于民,问难于民,问计于民,跑基层、查实情,想办法、干实事。积极推进产业脱贫,引导、帮助贫困群众依靠自身力量脱贫致富,拓宽增收渠道,不断提高自我发展能力,努力让“造血脱贫”开花结果。
健康扶贫济苍生
“足寒伤心,民寒伤国。消除贫困,实现全面小康,是实现中华民族崛起的根本。”区卫计局驻村工作队队长的帮扶工作日志扉页,写着这样的话语。
正是因为有了对精准脱贫工作如此深刻的理解,区卫计局在这项工作上不断萌发出新的点子,涌现出新的活力。他们积极响应国家“健康扶贫”的号召,将本职工作和精准脱贫有机结合,把落实医改的“医疗卫生双下乡”和“千名医生包联救助因病致贫家庭”活动以及“健康扶贫基金兜底惠民”三项工作作为三个有力抓手,打出精准脱贫组合拳,强势推进健康扶贫工作,实现了让因病致贫群众看得上病、看得起病、看得好病的夙愿,创造了健康扶贫的临渭模式。
临渭区是一个农业人口大区,大部分群众生活在农村,尤其是塬区和山区的群众,交通不便就医难,加之基层卫生院医技力量薄弱,群众对医疗服务有迫切的需要。
为了满足基层群众、贫困人口紧迫的医疗救治需求,自2015年12月1日起,区卫计局在全系统开展区级医院下乡到镇卫生院业务指导、巡诊和区卫校下乡组织村医业务培训的“医疗卫生双下乡”活动。
活动开展以来,镇、村两级医疗机构的服务能力和人才队伍建设水平得到全面提升,形成了区镇两级医疗机构分工协作、上下联动的医疗工作新模式。
2016年11月9日,临渭区“千名医生包联救助因病致贫家庭”活动正式启动。来自全区卫生医疗系统的1443名医务工作者与全区2757户、8822人的因病致贫家庭开展“一对二”包联救助工作。
这项活动开展后,包联医生每个月都会利用周末和节假日进村入户,对所包联帮扶的家庭进行上门服务,开展医疗救助政策和疾病预防知识宣传、常见病及多发病的初级诊疗、为患病人口制定诊疗方案等健康管理服务,通过爱心联系卡、签约健康服务协议建立了结亲帮扶机制,使每户因病致贫家庭足不出户就可享受到家庭医生签约服务。
“千名医生包联救助因病致贫家庭”活动开展以来,区卫计局已在各乡镇组织各种义诊18场次,参与群众26000余人次;医生上门诊治9320人次,帮助患者入院治疗256人次。
与这一活动“无缝对接”的,是临渭区“健康扶贫基金兜底”惠民政策。2017年1月5日,临渭区“健康扶贫基金”成立,募集款项1000余万元。这些资金彻底解决了因病致贫家庭看病费钱、没钱看病的难题。
临渭区固市镇巴邑村二组村民、83岁的王桂芳老人就是该区健康扶贫的第一批受益人之一。老人家中5口人,其中2人患重病,长期遭受疾病与贫困的折磨。王桂芳患脑梗、冠心病,儿媳脑出血后遗症无劳动能力,孙子孙女正在上学,儿子一边在家附近的工厂打工、一边务农,另一边还要照顾家人,日子入不敷出。2016年12月下旬的一天,包联医生像往常一样来看望老人,发现老人身体状况不佳,就安排老人就近入住固市中心卫生院,住院11天后,老人身体好转出院,医疗费共计2586元,合疗报销2111元,剩余475元自付部分,固市中心卫生院根据和因病致贫家庭签订的健康服务协议中规定予以兜底报销。2017年2月,老人又因冠心病发病,包联医生又联系安排上转诊至渭南市第一医院治疗,共计花费6300余元,合疗报销4681元,民政救助602元,剩余1017元自付部分,由临渭区健康扶贫基金兜底政策予以全额报销。先后两次住院8886元医疗费用,王桂芳老人没花一分钱。老人如今逢人便讲:“共产党的政策就是好!”
据了解,临渭区健康扶贫兜底基金由区财政补贴、社会和全区财政供养在职人员募捐三部分组成,实行专项资金专户管理。健康扶贫基金兜底是指在享受合疗、大病保险、民政救助之后剩余的自付费用,实行分段按比例补助,不设起付线,自付费用在1万元以内100%兜底,1万元以上至3万元兜底比例为95%,3万至5万元兜底比例为90%,5万元以上兜底比例为85%,截至目前,已有145位患者享受健康扶贫基金兜底,兜底金额13.03万元。
俗话说,“身上病好治,心里病难愈”。作为卫计人,还要面对一群特殊的病人、特殊的贫困人口——精神疾病患者家庭。“回家路上,我们一路相伴”这是临渭区精神卫生中心的工作写照。
区卫计局积极响应临渭区委、区政府“开展重性精神病患者集中救治”的政策号召,研究制定了《临渭区重性精神病集中救治工作方案》,明确了救治范围、工作流程、部门职责与协调、经费保障等方面细则,开辟了临渭区健康扶贫战线的“特殊战场”。同时,区精神卫生中心全力配合,不讲条件,对这些特殊病人不歧视,不放弃,精心照顾胜似亲人。
“区卫计局要求我们必须以大局为重,防止一切不确定的、对社会稳定有负面效应的安全隐患发生。所以在具体工作方案还没有下发的情况下,我们已经对45名由基层镇办送来的暴力倾向较为明显的精神病患者进行了积极救治。”精神卫生中心主任徐渭龙言语干练,一脸柔情。
临渭区闫村镇某村村民韩明伟(化名)成为这一政策的直接受益者。“明伟脑子有点不好,多年家里没钱给治病,后来村干部找到我,说是有免费治疗这个政策,就帮我家申请了。2016年3月3日就开始在市精神卫生中心住院治疗,4月15日出院,本来费用一共是7000多,合疗报销了一部分,剩下的有区上“重性精神病集中救治”政策减免,出院以后还免费给了400多块钱的药让继续吃,我家几乎没花钱!没有党的好政策,我们都几乎要放弃了。”韩明伟的家人感激不尽。
据了解,自2015年9月份重性精神病集中救治项目实施以来,临渭区已经集中救治重性精神病患者181例,合计垫付81.5万元。
“扶贫不能搞花架子,不搞锦上添花,越是艰难,老百姓越是需要我们的扶持。”闫殿杰局长坚定地说。精准脱贫怎么干?健康扶贫怎么扶?“百姓看扶贫,卫计求实干”,分管扶贫工作的局工会主席魏育学写下了一年多的工作心得。作为卫生健康战线的主力军,临渭区卫计人以实干的精神风貌,推进精准脱贫和健康扶贫,以实际行动扶产业、送健康,他们在扶贫工作中“引来活水”的大胆尝试与创新,似一股暖流,冲破贫穷的坚冰,滋润着贫困群众的心灵。
新闻推荐
本报讯(记者高娟)4月14日,国网渭南供电公司完成110千伏城区变2#主变检修工作,渭南市城区近日停电状况将得到改观。 连日来,供电公司组织对城区电网设备进行集中检修,以...
渭南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渭南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