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园区为渭南工业插上腾飞的翅膀 本报记者
王军江
工业是衡量一座城市经济发展水平的重要指标。最近几年,在渭南的这个传统的农业大市里,一股工业发展的热潮澎湃涌动着。
随着工业园区的蓬勃发展,14家全球500强企业、15家中国500强企业相继入驻,万达集团、神华集团、中垦集团、深圳沃特玛等大集团、大企业纷纷落户,本地企业也做大做强,园区已成为引领全市经济发展的新引擎。
近年来,市委、市政府坚持把工业园区发展作为保增长、促发展的重要支持,不断加大园区基础设施建设投入力度,渭南市工业园区由小到大,由弱到强,为新型工业化插上了腾飞的翅膀。
园区迅速发展
当工业发展集群化、集群发展园区化已成为世界工业经济发展大势所趋之时,渭南决策者们不失时机地做出了建设开发区工业园区的战略决策。早在1988年,渭南就设立了全省首个经济开发区,2003年后,各县市工业园区快速发展,园区成为助推渭南经济发展的强劲引擎。
2011年以来,渭南市连续多次召开开发区工业园区推进会,坚持将园区建设作为实现工业强市战略、推进新型工业化进程和壮大县域经济规模的一个重要突破口来抓,形成了政策向园区倾斜、要素向园区集聚的良性工作机制。目前全市已有开发区工业园区20个,其中有渭南高新区1个国家级开发区、韩城经开区及渭南经开区、卤阳湖开发区、蒲城高新区、富平高新区5个省级开发区,大荔科技产业园区等14个省级重点县域工业园区。
作为工业经济发展的集中区,在整个经济增幅回调、工业下行压力增大的情况下,全市开发区工业园区发挥了工业经济生力军的作用,已成为招商引资和产业转移的承载区、工业经济发展的集中区、特色产业的集聚区和财源建设的培植区和全市经济发展的重要增长极。截至2016年7月,全市工业园区入园企业达1122个,完成工业总产值818.9亿元,实缴税金31.4亿元,吸纳就业18.67万人。
承载能力持续增强
近年来,渭南市按照“高标准规划、高起点建设、高水平管理”要求,扎实推进园区各项基础设施建设,极大地增强了渭南开发区工业园区建设大项目、招引大企业的承载能力。良好的投资环境和不断上升的人气使得许多投资上亿的大企业纷纷投资渭南,落户园区,中联重科、金钼股份、陕煤集团、北人印机、青岛啤酒等知名企业纷纷落户,彰显出渭南开发区工业园区强大的吸引力和生命力。
截至2016年上半年底,全市开发区工业园区规划总面积686.86平方公里,已建成面积159.97平方公里,基础设施累计投资182.38亿元。累计建成道路220条,通车里程505公里;建成110KV变电站26座,330KV变电站8座,电网429千米;铺设输水管道584千米,自打井158眼;铺设排水管道893千米,建立污水处理站10008座,铺设供气管道332千米,铺设光缆271千米;实施绿化面积588.3万平方米,街道亮化率98%以上,建成标准厂房面积22.1万平方米。同时,推进公租房、办公房、服务平台及生活服务等配套建设,保障同时规划、同时建设、同时发挥作用,满足企业职工吃住行、入驻企业的集中办公、外出日常事项等各种需求。(下转第二版)
新闻推荐
本报讯(通讯员潘向明惠太山记者梁晓蔚)8月18日,华山景区党工委在华旅集团客运管理公司召开“两学一做”学习教育推进观摩会。会议就深入扎实推进华山景区“两学一做”学习教育提出四点要求。要高度...
渭南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渭南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