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科学对待孩子“长个儿”这件事

渭南日报 2016-08-25 08:55 大字

本报记者崔晓怡

眼下,正值开学季,原本高高兴兴送孩子上幼儿园的市民刘女士,却陷入了疑惑和苦恼中。因为,她发现自己3岁的儿子比班上同龄孩子略矮些。“我的孩子身高达标吗?他以后能长‘高个儿\’吗?我们夫妻俩个子都不矮呀?”

谈起孩子的个子,记者了解到,生活中有许多妈妈都与刘女士一样充满困惑。诚然,每位家长都希望自己的孩子长得高高大大,许多家长甚至不遗余力地为孩子长个儿“进补”,但结果却往往不尽如人意。那么,究竟该如何去科学地对待孩子“长个儿”这件事呢?近日,记者就相关问题采访了市儿童医院儿保科曹敏辉主任。

  “3岁看大”有一定道理

说到影响孩子身高的因素,曹敏辉表示,遗传是很重要的内在因素,小儿生长发育的特征、潜力等受到父母的种族、身材、外部体征的影响,遗传性疾病也可能会对生长发育产生影响。

她介绍说,医学上有一个概念叫作遗传靶身高,就是说孩子的身高从遗传来看,大致在这个范围:

男孩遗传靶身高=(父亲身高+母亲身高+13)/2±6(单位:厘米)

女孩遗传靶身高=(父亲身高+母亲身高-13)/2±5(单位:厘米)

因而,老人常说“3岁看大”,3岁时的状况对最终的身高有一定的提示意义。

然而,父母个子高,孩子一定是长高个吗?答案是否定的。曹敏辉解释说,除遗传因素外,身高与营养、代谢、神经、内分泌等密切相关。严重的挑食、偏食会影响孩子正常身高,特别是,近年来研究还发现,一些不良现代社会方式,比如环境中存在类激素污染物、反复接触尤其是摄入含有性激素的食物或药物、不良的社会心理因素,会诱发儿童“矮小症”,成为影响孩子成长发育的隐患。

她介绍,一般从两方面来判断儿童是否“矮小”,其一,看绝对值,身高比同年龄、同性别、同种族均值低两个标准差以上,或是低于同年龄、同性别、同种族第三百分位(一百个孩子中排倒数后三名)。其二,看生长速度,青春期前儿童身高增长速度大致为每年5厘米,即使孩子不比别人矮,也应该特别警惕生长发育缓慢甚至停滞,为此家长们都该为孩子建立生长发育监测记录,科学地关注孩子的身高变化。

那么,父母个子矮,孩子也一定长不高吗?答案亦是否定。曹敏辉解释,新生儿身高的除了父母的遗传因素之外,还有母体的营养状况、宫内环境和胎盘因素等。一般情况下,刚刚出生的婴儿身高多在50厘米左右,如果孩子出生时身高低于正常范围的最低值,70%的孩子可以在两岁时追赶到正常范围。此后,帮助孩子有意识地、适量地、科学地运动,搭配合理膳食营养,使孩子的生长始终保持最佳状态,身高是能够有所改善的。

曹敏辉还提醒家长,除了运动和营养,孩子的睡眠状态也是至关重要的一环。如果是长期缺乏睡眠的孩子,即使进行合理的运动也会因疲劳等原因而无效,也称之为无效运动。

 别让一些“老理儿”耽误孩子长高

“3岁看大”有一定道理,但并非所有的“老理儿”都有道理!

采访中,曹敏辉告诉记者,尽管家长都十分关切孩子的个子,但孩子真的“矮小”后,不少家长却认为孩子个矮是晚长、多补些钙就好了,甚至还有“23岁还蹿一蹿”等这样的旧观念。对此,曹敏辉告诫说:“这种观念千万要不得!”

有调查资料显示,北京市城区中小学生中“矮小症”发生率为0.19%,上海市城郊中小学生“矮小症”发生率高达3.77%。目前,渭南市儿童矮小症发病率约为3.3%。因而,发现孩子“矮小”后,家长不能只会依据“老理儿”,而是要及时采取有效措施,否则会让孩子永远地活在“矮小世界”里。

她介绍,一般足月出生的婴儿身长50厘米,生后第一年增长25厘米,第2年增长12厘米,第3年至青春期前每年平均长5厘米~6厘米,青春期每年增长8厘米~12厘米,持续2年~3年。3岁以前每年增高小于7厘米,3岁到青春期以前每年小于5厘米,青春期以后每年生长小于6厘米即为生长速度减慢。

生长激素缺乏症、甲状腺功能低下、性早熟,还有小于胎龄儿、特发性矮小、全身性疾病、体质性生长和青春期延迟等均可导致矮小,因此,一旦发现孩子身高有问题,应找专科门诊及专业的医生诊治,不可盲目认“老理儿”。

“矮小症”并不可怕,若及早发现、及时治疗一般是可以达到正常遗传身高的。治疗“矮小症”,就是和骨骸线抢身高。一般女孩的骨龄超过15岁,男孩的骨龄超过17岁,骨骺线便已经闭合,基本没有长高的机会了。大量研究表明,整个青春期所获得的蹿个身高和成年身高只存在约20%的关系,而常常被人们忽略的2岁到青春期发育前的平台期才是关键,这个时期身高与成年身高有80%左右的相关性。

“但从就诊情况看,超过半数家长不知道0岁~3岁就需要观察儿童身高;1/3以上的家长没有科学测量儿童身高的习惯;3成家长误认为只要营养跟上了,身高就能追赶上;70%以上的家长不认为矮小可能是一种疾病,在发现孩子矮小后固守‘晚发育\’和‘蹿一蹿\’等错误观点盲目等待,最终耽误最佳治疗期,给孩子一生造成悲剧。”曹敏辉还提醒广大家长及老师,应密切关注儿童身高,坚持准确给孩子测量身高体重,以便早期发现问题,抓住最佳治疗期。

 ■特别警惕

“大量进补”和“压力过大”

曹敏辉曾遇到一名4周岁的男童患儿,因为有严重的挑食毛病,导致缺铁、缺锌甚至贫血等问题无法正常长高。家长却疑惑:一直在给孩子“补”,为何收效甚微?采访中,记者发现,由于挑食、偏食而引发生长发育问题的儿童,在门诊并不少见,也有不少家长一开始都是选择钙、维生素等,试图通过保健品补充人体所需。而曹敏辉表示,这种做法应不宜提倡。

据了解,食物中所含的营养成分,是保健品无法给予的。儿童缺钙,并不是一味吃钙片就可以。人体中所需要的钙元素需依靠维生素D促进吸收,但90%的维生素D来自阳光照射皮肤或补充剂,单纯服用钙片作用并不大。

对一些自称有增高效果的保健品更要谨慎,“保健品有可能会暂时促进骨骼的快速生长,但也会促进骨骼成熟,对孩子以后的最终身高有不利影响”。更为糟糕的是,一些儿童因保健品含有富含雌激素、生长素等,摄入过多就会导致性早熟,对孩子身心健康成长绝无益处。

曹敏辉说,除此之外,还有一个许多家长不以为然的因素——压力过大。研究表明,压力大、长期抑郁等都会影响长个儿,而愉快的心情有助于生长。为此,家长应该帮助孩子调节生活方式,尽量地延长他们骨骼的生长周期。

她建议,家长一定要让孩子好好睡觉。“长个儿”离不开生长激素,而生长激素是“脉冲性”分泌,夜间分泌多,白天分泌少。孩子晚上睡好了,生长激素分泌多,个儿也就自然能多长点。要多于孩子一起室外运动,在陪伴中让孩子感受到亲情的呵护,放松心情,加大生长激素的分泌。室外活动也能充分沐浴阳光,加快身体内维生素D的合成,帮助钙的吸收,促进长个。同时要避开有污染的环境,为孩子营造健康的成长环境。

她认为,现在有些学龄前的孩子个子特别高,家长对此也要适当关注。因为有些孩子属于性腺提前发育,这样的孩子,长得比别人早,但最终身高不高,出现“高小孩、矮大人”的情况。目前的医疗机构可以根据孩子具体情况适当进行干预,尽量使孩子的最终身高接近理想值。

新闻推荐

直播查酒驾渭南交警执法过程亮相全国

交警主持文龙与交通台主播英子在缉查现场主播近距离拍摄酒精仪器显示结果一位酒架者在接受酒精仪器的测试无人机现场直播查缉场景本报记者刘李佳李沛华通讯员张亮当互联网成功缩短世界距离的那一...

渭南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渭南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