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依靠科技破题“垃圾围城”

各界导报 2016-07-14 14:39 大字

□首席记者 满淑涵

土壤重金属污染、二噁英致癌风险……垃圾处理问题与土壤、水体、空气污染防治息息相关,填埋、堆肥、焚烧等传统垃圾处理方式造成的环境隐患正在成为新的民生痛点。

随着工业化快速发展,垃圾成分发生了很大变化。玻璃、电池、不可降解的塑料和废品以及餐厨垃圾、建筑垃圾等成了垃圾减量化和资源化利用的关注重点。垃圾分类怎么分合适?从哪个环节分妥当?后端和源头怎么衔接更科学?省政协人口资源环境委员会“推进城市生活垃圾分类处理"专题调研组在渭南的见闻,似乎让委员们找到了更符合现情的答案。

“发达国家已叫停垃圾焚烧项目,原有焚化炉逐步减少,这应当引起我们的思考",“老百姓的环保意识日益增强,政府上项目、选厂址不能只缓一时‘头疼’。"委员们边看边议,大家认为,破题“垃圾围城"要加快脚步,更要踩稳步子。

渭南利用高科技手段进行垃圾资源化利用的项目令调研组耳目一新。德兆环保科技有限公司自主研发的“IS城市生活垃圾资源化仿生实时处理技术"实现了垃圾集中机械化分类。

“微生物在40-60℃温度条件下和40%湿度条件下,需要1-3个月才能完成降解过程,而动物胃在多种消化酶作用下,2-4小时即可完成对有机物的降解。"德兆环保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郑顺潮用对比方式通俗解释核心技术,“IS技术就是运用这一原理,通过温度、压力和仿酶催化剂共同作用,将垃圾中的有机质降解为低聚糖类、脂肪酸、氨基酸等产物制成性能优良的有机肥。"

“这项技术颠覆了垃圾处理的传统模式。既然可以将收运来的垃圾直接在流水线完成分类无害化处理,是不是就意味着不需要源头分类呢?"刘碧芳委员一边赞叹一边追问。

郑顺潮认为,运用技术手段进行机械化分类更符合现实。他算过一笔账,分选、清洗一套流程下来,每吨垃圾机械化分类运行成本是10元左右,比起分类收集、分类运输、分类处理做齐配套的综合效率更高。

“目前技术推广应用的阻力在哪?"王鹏委员关切地问。郑顺潮坦言,资金匮乏对企业发展是制约因素,“技术完成中试花了近六年时间,厂区从一代到四代进行技术改造也需要时间沉淀,如果有专项扶持资金就能解除后顾之忧了。"

“‘吃不饱’也是一个大问题。"洁姆环保科技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银建荣讲起眼下棘手的另一个矛盾,“企业驻地所在行政区域内垃圾有限,区域外垃圾又进不了厂,导致设备空转。"这家集有机废弃物回收、运输、处理及深加工一体的高科技企业,承担着国家发改委第三批餐厨废弃物试点城市项目的运营和建设。科技怎么个高法?养虫子吃垃圾,拿虫子做原料。利用黑水虻取食有机废弃物的生物特性,经过烤干、提油等工艺,再生产高价值动物蛋白饲料和化妆品原料。“渭南市每天产生餐厨垃圾70吨左右,而厂区日处理垃圾量达到40吨就可达到平衡点。"银建荣告诉记者,受跨区作业限制,目前进厂处理的餐厨垃圾只有20吨。

“要解决垃圾处理这一世界性难题,依靠科技力量是必然趋势。"王鹏不禁感慨。董家蕙委员则建议,当前急需打破行政区划局限,从全局出发帮助企业正常运转。

新闻推荐

葡萄贴上“身份证上“

8月16日,由陕西农村报、陕西农村网、临渭区旅游局、临渭区下邽镇人民政府主办的《美丽陕西乡村行相约临渭区下邽镇葡萄采摘一日游》在渭北葡萄园开始采风活动,记者随后深入园区,对渭南裕美现代农业...

渭南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渭南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