贯彻五大发展理念推动市域教育发展
理念是行动的先导。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的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是指导各项工作的基本遵循。全面推进市域教育发展,必须坚持用新理念武装思想、指导实践,以系统思维、改革精神、实际行动、具体措施全面贯彻五大发展理念,推动教育质量全面提高,办好人民满意教育。
一、以创新发展激发教育活力
创新发展主要解决发展动力问题,是新型发展动能。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教育要发展,根本上还是要靠改革创新来激发活力。市域教育工作贯彻落实创新发展理念,一方面要持续深入推进教育综合改革,另一方面要加强对中小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创新教育工作思路。坚持“两条腿走路”办好市域教育,一是坚持问题导向,建立市级教育咨询投诉服务中心,建立服务大厅、咨询专线、教育网站、局长信箱、微博、微信等“六位一体”服务平台,设立主动问询专线,为社会各界提供一站式教育服务。二是坚持抓住根本,从县级党政领导、市教育局、县教育局、学校、校长、教师、家长、学生、宣传九个层面开展工作。
创新教育治理体系。完善市域教育治理体系,推进体制机制创新。一是主要从“正确引领教育方向、营造尊师重教氛围、落实教育投入政策、教师队伍建设”等四个方面,对县市区党委政府和主要领导进行优先发展教育督导问责、履行教育职责督导考核。市、县政府教育督导部门,对同级相关部门履行教育职责进行督导考核。二是建立学校法人治理结构,改革学校内部管理机构,改革学校办学机制,促进多种力量办学。
创新校长队伍管理。一是加快中小学校长职级制改革,担任校长必须具备校长资格,建立四级九档校长职级,实行校长职级工资制度,引导校长专业化发展,调动校长积极性,激发校长队伍活力。二是推进“提升千名校长、打造教育强市”工程,对全市校长进行军事化高级研修培训,从严管理每一位校长,落实好校长履职考核制度。
创新教师管理制度。健全“招聘引进、培训培养、从严要求、提高待遇、转岗退出”管理体系。实行教师发展行动计划,成立教师发展中心。建立每位教师师德档案,从严要求每位教师。推广学校教师沙龙休闲室,探索建立教师转岗和退出机制。继续开展中小学教师“县管校用”改革和农村薄弱学科教师“无校籍”管理改革,实现教师由“学校人”变为“系统人”。
深化招生考试改革。一是扎实推进中考改革,坚持“有利于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有利于全面推行素质教育、有利于优化普职教比例、有利于提高普通高中质量”的改革导向,提高示范高中招生名额定向分配到薄弱初中的比例,在中考中增加生物、地理、艺术等科目,统筹普通高中和职中招生比例,做好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加强普通高中教学管理。二是完善义务段划片招生、免试就近入学政策,确保适龄儿童少年有学上,实现100%的公办小学划片免试就近入学,95%以上的公办初中划片免试就近入学。
加强学生创新教育。一是落实课程课时,中小学开设信息和综合实践课程,开发地方教材、校本教材,在校园营造科技创新氛围,开展科技大篷车进校园等活动,使学生树立创新意识、接受创新思维的培养。二是提供创新平台,因地制宜探索建立学校创新空间、创新教师,组织开展航模展、小创作展示,为学生进行科技小创新、小发明提供指导和条件。三是提高参与性,保护学生的好奇心,突出参与性、全体性、体验性,让学生体验创新的过程、享受成功的喜悦。
二、以协调发展促进教育均衡
协调发展主要解决发展不平衡问题,是推动科学发展的主要方法。结合市域教育实际,主要解决各类教育结构不协调、城乡校际之间不均衡、学生发展不全面等问题。
补齐教育结构短板。一是发展普惠性学前教育,大力新建、改扩建公办幼儿园,在中心城市新建多所标准化幼儿园,加大县城和农村公办园建设,2016年实现全市公办园占比50%的目标。二是大力发展职业教育,推进县域内中职资源整合和中职学校标准化建设,加大职业教育招生力度,加快建立现代职业教育体系。三是加强特殊教育发展,建设好特殊教育学校,加强师资配备,提升特殊教育水平。四是重视发展家庭教育,在中心城市和县城建立家长大讲堂、学校建立家长学校,鼓励县域创建家庭教育示范区。五是规范教育培训机构,引进高层次培训机构,对办学标准、安全条件、师资力量进行规范性要求,引导培训机构重视发展学生体育艺术等方面特长。六是促进民办教育发展,坚持大力支持与规范管理并重,结合市域特点出台鼓励社会力量兴办教育、促进民办教育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实施民办学校分类登记、有序管理。
促进城乡校际均衡。一是实施“千校达标”工程,组织实施好农村学校“全面改薄”工程,加大县城学校建设力度,到2018年使市域内近千所学校全部达到省定办学标准。二是推动学校创建“学校建设、德育、高效课堂、校园文化、体育、艺术、规范办学、平安校园、信息化”九项示范校,提升学校办学水平,形成学校办学特色。三是实施义务段大学区制管理改革,推进高中学科研究指导中心建设,均衡优质教育资源,促进不同学校共同提高。四是实施乡村教师支持计划,充实乡村教师队伍,加强乡村教师培训提升。
推动学生全面发展。一是构建内容、途径、保障为一体的德育体系,成立德育研究中心,编写从小学一年级到高三序列化、具体化德育教材,等等,全面提升德育实施水平。二是深化课程改革和课堂教学改革,加强地方课程、校本课程建设,丰富中小学生课程选择,落实教学常规管理,积极探索有效教学方式。三是切实加强体艺教育,落实课程、课时,探索成立学校中层建制的体育艺术中心,开展常规性体育艺术比赛、校园艺术节等。四是加强信息、科技和社会实践教育,成立学校社会实践指导中心,建立校园创客空间,面向全体学生,引导学生积极参与。
三、以绿色发展引领教育风尚
绿色发展主要解决发展可持续问题,是发展的基本方向,体现人民对美好生活追求,核心是处理好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问题。
营造绿色教育生态。可持续发展的教育生态要从多方面构建。一是持续正风肃纪。推进教育纠风协作区建设,市级统筹、县域交叉、共同执纪,严肃查处各类违规违纪行为,加强师德师风建设,营造风清气正的“绿色”教育。二是推进依法治教。党政有关部门和市、县教育行政部门明确权力清单、厘清工作责任。推进管、办、评分离。学校建设现代学校制度,建立“一校一章程”。三是优化教育结构,区域内教育结构适应经济社会发展要求。
大力建设绿色校园。通过高层次的绿化设计,提升校园的绿化水平,实现四季有绿、鸟语花香、特色鲜明,营造浓郁绿色人文环境和气息。一是校园绿化主题化,根据地域、花木等特点进行主题规划,一地一景、一花一景。二是校园绿化特色化,结合校园实地特点,设计富有学校特色、彰显学校精神的绿化景观,使绿化充满人文气息。三是校园绿化人文化,组织师生栽植纪念树,使师生能穿行于绿色之中,享受绿色、感悟绿色、参与绿色营造。
培养师生绿色观念。一是加强绿色教育,结合开展环保模范型城市创建,推进绿色生态教育进课堂、进教材,开展“节粮、节水、节电”教育活动,组织学生开展环保志愿者、“小手拉大手”等丰富多彩的绿色文明实践活动,使绿色观念深入人心。二是培养绿色行为,引导学生反对奢侈浪费,崇尚勤俭节约,通过鼓励师生乘坐公共汽车、骑自行车等多种形式,促进养成绿色的生活方式和行为规范。三是实施绿色评价,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切实遵循教育教学规律和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实施多方面、多角度、多层次的科学评价机制,引领学生全面健康发展。
四、以开放发展拓展教育资源
开放发展主要解决发展内外联动问题。开放是办好教育的重要支撑和重要方式。教育要发展离不开扩大开放,市域教育在开放上应该有更多的作为。
树立开放理念。办学校、办教育都不是孤立的,特别是教育领导者、学校领导者,应该把“对外开放”作为市县教育和学校工作的重要工作思路,以更宽阔的胸怀和视野主动对社会开放,深化与社会的联系,充分利用社会资源。同时,让社会分享教育资源,开放学校体育设施等,形成家校共育、学校社会协同的良好局面。
扩大教育交流。成立市级教育对外交流中心,积极衔接做好对外留学、师资交流以及与省内外兄弟地市的交流学习工作。积极融入“一带一路”战略,举办中外校长“课程改革论坛”等。加强与高校的合作,建立高校与市、县教育合作机制,教育人才引进、教育决策咨询、教育质量评估、教学研究指导等多方面深入合作。
五、以共享发展促进教育公平
共享是发展的目标,共享发展主要解决社会公平正义问题。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基础。现阶段,市域教育层面落实共享发展理念,首先确保学生不因贫困而失学,其次确保义务段公平上学,第三确保高中阶段上学机会公平,第四通过教育为学生提供脱贫致富的帮助。
实施教育精准帮扶。一是建立从学前到大学的完善教育资助体系,精准识别统计贫困学生,大力向社会宣传教育资助政策,实施从学前一年到高中阶段13年免费教育,确保每一个孩子都不因贫困而失学。二是***人口中的幼儿,优先安排在公办幼儿园上学。三是建立精准帮扶制度,对***帮扶的学生从学业指导等方面加强力量。
均衡优质教育资源。一是加快省级“双高双普”和国家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合格县创建步伐。二是加快教育信息化建设,推进各级各类学校特别是农村和薄弱学校加强信息化硬件建设,实施示范课引领计划,“一师一优课、一课一名师”,录制优秀教师教学视频,通过网站、电视免费向学生提供。三是教师校长交流轮岗,不断提高教师交流轮岗比例,特别是名师、名校长交流比例,继续做好向农村教育“送教下乡”和“名师民校行”活动。
关注特殊群体教育。一是切实关爱留守儿童教育。完善留守儿童控辍保学工作机制,加快留守儿童关爱站建设,在校园建立留守儿童“校园之家”“亲情热线”,落实关爱留守儿童教育部门和学校责任。二是大力推进特殊教育,全面落实特殊教育提升计划,加快特殊学校建设,提高残疾学生人均公用经费标准,按照“一人一案”解决好残疾儿童义务教育普及问题,继续增加残疾儿童少年非义务教育阶段入学机会。
市域教育工作贯彻落实五大发展理念,要进一步深化对新发展理念的认识,进一步提高系统思维和统筹设计的能力,进一步完善落实新发展理念的具体措施,全面系统、改革创新、注重实效,确保新发展理念落地生根,指导教育工作取得新成绩。
(作者系渭南市教育局党组书记、局长)
华山论坛
新闻推荐
7月1日,渭南运业公司汽车站内,乘客在交警的指挥下有序逃生。暑期即将到来,为应对高温天气带来的车辆突发状况,市交警支队临渭大队在运业公司汽车站开展应急逃生演练。旨在提升广大乘客和驾驶员的安全...
渭南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渭南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