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狗与少年
本报记者李欢
早早就听说过黄狗峪中黄狗舍身救刘秀的传说,今夏终于有机会深入峪道一探究竟。无奈年代久远,加之近20年来封山育林使得峪内植被茂密,莫说想寻到刘秀当年留下的蛛丝马迹,就连曲折小径都难找到第二条。
没承想,就在我心中嘀咕之时,竟有一条黄狗汪汪地大叫着冲了过来。嘿,这黄狗峪还真有条黄狗,我该不会也遇上二郎神君的哮天犬了吧。
“豆豆!”跟在黄狗身后喝止住它的,是一个清瘦的少年。他从对面斜坡缓缓走下,弄清我们的来意后,他打开了峪道口的铁栅栏门。
黄狗峪沟口狭窄,沟内宽阔,植被极为茂密。据林业局的工作人员说,黄狗峪隶属于花园林场,是临渭区境内生物资源最多,森林功能最完整、结构最复杂、生物产量最大的生物库、基因库和绿色水库,是维护区域生态平衡的重要调节器。
刚出峪道,迎接我们的又是豆豆的汪汪声和跟随其后的清瘦身影。他招呼我们说“来喝点热水吧”,跟着他走上斜坡后,得到的不只是一杯开水,而是另一片天地。
坡上有一小片平地,盖着几间平房。其中一间门口挂着“渭南市临渭区森林公安派出所南湾警务室”的牌子。原来,少年是这警务室的工作人员,他的职责,就是看护好黄狗峪这片国有林区。
“你这个工作真不错,看这里山清秀水的,跟避暑山庄一样啊,待着可比城里好多了。”“就是就是,吹着清凉的山风,喝着山泉水泡的茶,这日子太惬意了。”坐在树荫下的石凳上,大家聊起天来。
这生活,看起来好像真的挺惬意。可是,一个20来岁的少年,会想要这样的生活吗?“一个人在这里待一天,也很无聊吧?”我问,“我们上山来要7天才能倒班回去休息的。”他答。在这7天里,他和另一位同事两人一班,带足一个星期的菜,自己做饭吃。
夏天时情况会好一些,到了冬天,尤其再下上一场大雪,更是“万径人踪灭”。“所以我带了豆豆来,这样还能有个伴儿。”
这里没有手机信号,没有网络,只有一台电视机,勉强能收到几个台。他的日常生活基本就是看书,巡山,遛狗,睡觉。他笑着说,“不过,这个工作也带给我许多乐趣。”
他说自己曾经在峪道里与胳膊粗的大蟒蛇狭路相逢,吓出一身冷汗。他说自己在山里待得久了,很轻松就能发现小松鼠的踪迹;他说常常呼吸着新鲜的空气,喝着清冽的山泉水,感觉整个人都很有精神;他说在这里待得越久,越能懂森林的重要性,也越发觉得自己责任重大……
应他的要求,我没有提他的名字。因为他说,与他一样的少年,还有许多。
新闻推荐
本报讯(记者高娟)为推动渭南市人民监督员制度改革,市司法局通过构建“三个机制”,为改革鼓劲添力。构建组织领导机制以市委办、市政府办名义成立了全市深化人民监督员制度改革领导小组及其办公室,建立...
渭南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渭南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