务实创新谋发展 高位再进谱新篇——渭南市瑞泉中学发展之路探秘
校园标志石
本报记者杜中振通讯员屈博
临渭,人杰地灵,人文荟萃,素有“三贤故里”之美称,创建于1938年的瑞泉中学就屹立于这片热土上。这座已走过七十八个春秋的传统名校,缘何能迸发出持续不断的活力?是一种什么样的力量,使得他们屡屡创出高考的奇迹?究竟又是一种什么样的管理方法,使得他们琢玉乃成铸辉煌?在不断书写出“教育传奇”的背后,在众人不禁赞叹着“瑞中现象”的里面,隐藏着什么样的玄机?近日,记者怀着仰慕之情,揣着好奇之心,走进了位于渭南老城街的瑞泉中学校园。记者看到校领导们为学校发展正在研究新制度新做法,教师们聚在一起进行学科研讨,中美文化交流夏令营的孩子们欢快地做着游戏,翻修操场的工人师傅们干得热火朝天。所到之处,记者看到的都是瑞中人忙碌的身影,这只是瑞中人日常工作的一个小场景,也是瑞中人敬业奉献的一个真实写照,他们都在为瑞中的未来发展努力着、奋斗着……
五种精神领航发展
教育感言——个人也好,团队也好,都需要一种精神来支撑。它是一种潜移默化的力量,像无形的制度制约着每一个教师,发挥着凝聚、导向、激励和规范的作用。
打开瑞泉中学的荣誉史册,记者看到该校在2010年被省教育厅命名为陕西省示范高中。
很多人都有疑问,示范高中究竟示范什么?是示范教学条件?示范教师水平?还是示范学生素质、教学质量?在瑞泉中学采访中,记者寻觅到了“示范”的真实含义——“精神示范”。
“我校早在1953年被省教育厅确立为省级重点中学,1980年被陕西省人民政府确定为全省首批办好的10所重点中学之一。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如何适应新时代教育的需求,离不开瑞中人密切合作的团队精神,离不开大家不计得失的奉献精神……”在与该校领导的交谈中,在与老师们的座谈中,他们多次动情地提到“精神”两个字。
那么,瑞泉中学的“精神”具体指的是什么呢?
“瑞中精神是促进学校不断发展的原动力,同时它也是学校核心和魅力的所在。”教导处主任谢亚玲说,瑞中精神概括起来,就是他们在全校教师队伍中形成的认真执教的敬业精神、不甘人后的拼搏精神、不计得失的奉献精神、密切合作的团队精神、勇挑重担的实干精神。
在物欲横流的当今社会,靠发扬精神来推动事业的发展能有用吗?
“做一名教师应该为社会、为学校多一些奉献,而不能只想着回报。”高三(1)班班主任薛玉芳老师,在三十多年的教学生涯中,爱生如子、甘于奉献,以一颗炽热的心,默默奉献在教育岗位上。尽管她年纪已过五旬,但仍然坚守在班主任战线上,以校为家,早出晚归。早读、午休、自修、晚读……那些没有教师在课堂里的时间,薛老师总会跑到班里去走走看看,陪伴着学生。
在瑞泉中学,许多教职工和她们一样默默地在本职岗位上奉献着青春,从普通老师到校领导都有一种无形的精神动力在支撑着,这种精神动力足以让他们笑傲面对省级示范中学的称号。
“历史的脚步清晰凝重,文明的传承绵延不息。数代瑞泉人七十八年风雨兼程、团结进取的历程,已沉淀为一种文化,凝聚成一种精神,这种文化和精神已渗进瑞泉人的血脉和风骨。”面对记者的采访,校长李栓良缓缓说道:“人要有精神,因为精神是信念,是支柱,是动力;一个团队要有精神,因为精神是凝聚,是引领,是灵魂。在教育竞争日益激烈的当下,我们瑞泉中学始终示范领跑渭南基础教育,在秦东乃至三秦大地不断唱出越来越响亮的教育好声音,与这五种精神密不可分!”
条块结合精细管理
教育感言——教育牵动着千万家庭,越来越受到社会的关注。作为学校领导就必须学会“经营管理”。让每一个老师都成为学校教育教学管理的主人。凭借如此智慧,“瑞中人”硬是闯出一条不同凡俗的办学之路。
管理,是一门非常高深的学问,不仅仅一项本领,更是一门艺术。前苏联著名教育实践家和教育理论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领导学校,首先是教育思想的领导,其次才是行政领导。”那么,瑞泉中学在管理中的“独门绝技”是什么呢?
随着现代城镇化建设步伐的加快,临渭区实现了农村高中全部进城,渭南教育格局发生了巨大变化。在如此形势下,如何继续发挥学校的示范引领作用,成为摆在全体瑞中人面前一个重大的课题。
面对新的形势,以李栓良为校长的一班人在临渭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和大力支持下,团结带领广大教职工,正视困难,迎接挑战,求真务实,坚持“一切从讲求实效入手,一切从基本的管理环节入手,一切从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入手”的管理方法,按照“以内涵发展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以校为本为立足点和突破点”的管理要求,科学务实抓管理,大刀阔斧真改革,将立德树人作为根本任务,多渠道完善办学条件,多举措提升办学水平,努力打造书香校园、阳光校园、幸福校园。
“在瑞泉中学,人人参与管理,人人都是管理者,管理实现了精细无缝隙,全面无遗漏。”校长李栓良的一句话点破其中真相。
经过激励讨论,“天下大事,必做于细”成为全校教师的共识。从此,“以条为主、以块为辅、条块结合”管理模式应运而生。在德育、教学、教研、总务等方面,用“条”负责决策、监督、评价;在日常学校管理中用“块”统管,进行信息反馈,达到有机统一;校委会成员兼具“条”“块”身份,统筹、协调。基于“条块管理”基础之上的“校区、年级、教师”三级岗位聘任制、量化考核制、业务能力测试制、学生测评教师制等规范的制度化管理和瑞中传统的人文关怀相结合,促使学校走上了科学、规范、严谨的发展之路。
“条块管理”模式给学校带来了哪些变化呢?常务副校长马军告诉记者,明确的管理内容,精心的责任分工,有效的管理制度,精细的管理队伍,使该校形成了人人有职责、事事有人管、管理无死角的大好局面。
专业研修锻造队伍
教育感言——以贡献为导向,以实绩为依据,以质量为中心:科学而又人性化的评估考核机制,为教师公正、公开和公平竞争创造了客观条件,从而,教师队伍形成了“成绩是干出来的,地位是拼出来的”共识。
该校现有427名专任教师,有4名特级教师,4名“全国优秀教师”,2名“国家级骨干教师”,1名陕西省有突出贡献专家;30余人被评为“省级教学能手”,90余人被评为“市级教学能手”,25名教师被聘为各级专家组专家或评委,10人被聘为陕西师范大学兼职教授、副教授……
那么,瑞泉中学的这么多“名师”又是如何打造的呢?
曾几何时,“蜡烛”“人梯”“园丁”作为教师传统美德的象征,被管理者们大力渲染、称道和灌输,而实质上这种要求在夸大教师的社会奉献属性的同时,淹没了教师作为人的自然属性。实践中,他们拓宽了教师职业的内涵,使教师作为鲜活的生命个体,在对他人奉献的同时,也能从中获得一种生命成长和个性发展的体验,使他们也能够主动地向往欢乐,崇尚幸福。为此,一方面这种机制要能充分体现人性化的理念,善于创设教师展示才干、张扬个性、自我实现的宽松、和谐的人文环境;另一方面,通过机制去约束和激励教师,使其与学校发展融为一体,在学校的健康发展中成就教师的个人成长。
为了给青年教师搭建一个沟通、交流的平台,提供一个展现自我、充满关爱的温馨的活动乐园,该校在坚持多年的“瑞青梦”青年教师研修班的基础上,于2013年成立了着眼于“合作与分享”的青年教师成长合作体。根据工作实际和个人意愿,开设了三个“教学技能研修班”和一个“教育管理研修班”,以主题沙龙式研修活动为主要方式,成为青年教师快速成长的摇篮。
青年教师申颖华感慨万千地告诉记者,“沙龙”式的研修活动形式符合我们年轻人休闲的心理需求和诗意研修的特点,让我们在这种无拘无束的形式中迸发思想的火花,释放自由创造的精神,业务能力得到长足的发展。
公正、公开和公平的竞争,是激发大家工作热情,调动积极性、发掘个人潜力的重要保证。为此,瑞泉中学在实践中逐步形成了独具“瑞中特色”的评估考核机制,以促进教师队伍的整体建设。
据副校长闫文斌介绍,这一考核体系分三个方面:一是教学实绩考核。以教学成绩衡量教师教学绩效,评估教学质量,分析教学得失,改善教学措施,奖先惩后;二是学生测评。每学期进行至少两次学生问卷调查和学生代表座谈调查,将教学满意度作为教师不断改进教学方法,提高自身能力素质的重要尺度;三是专业引领作用考核。以教师在备课组、教研组和学校进行公开课、观摩课、示范课以及学科研究过程中的引领作用来评价教师。
采访中一些教师告诉记者,在瑞泉中学这样的环境氛围中,大家都清楚成绩是干出来的,地位是拼出来的。好老师得到了领导和同事们的认可及学生和家长们的尊重,发挥了示范引领作用,展现出了个人的价值!
育人为本精准施教
教育感言———“蓬生麻中,不扶自直”。瑞中全力构建以学生主体意识为核心的育人制度,针对不同学生的不同情况,实施精准施教,促使健康成才。
马上面临文理分科了,一脸迷惘的高一(3)班牛若星同学便来到樊老师的办公室,与“导师”一起商量如何选择最适合自己的课程。有了导师的分析建议,他感觉困扰已久的问题有了清晰的解决办法。像牛若星同学一样,在瑞中数千名同学在学校都有自己的导师;在导师这里,同学人人都会享受到“VIP”的专属服务,让每个学生都得到最好的发展,这是瑞泉中学实施精准施教中“全员导师制”的一个生动事例。
为了让人人都得到尊重,人人都拥有机会,人人都体验欢乐与成功,全面提高教育质量,实现教师师德师能发展与学生素质全面发展的双赢,根据不同学生的不同情况,因材施教,精准施教,从2014年4月起,瑞中逐步推进“全员导师制”,全校任课教师均参与这项育人机制,每名教师包联6—10名学生,对学生进行思想上引导、心理上疏导、生活上指导、学业上辅导,从而形成一种既教书又育人、既管教又管导的教育新机制。
“以前,任课教师除关注学生本学科的学习情况外,可能不太会关注学生的其他情况,但全员导师制让所有教师都成了‘班主任’”。高二(2)班花卉老师告诉记者,学校采取“双向选择”的方法,为每一位学生安排成长导师。教师无论是不是班主任,人人都是导师;学生无论成绩好坏,人人都有导师。从此,学生不管有什么困难、疑惑,导师24小时随时响应,及时为学生排忧解难。学生生病了,或者遇到意外事情,导师总是在第一时间赶到。政教处还每月安排固定的时间,让导师与学生之间充分交流,主动发现问题和困惑,及时进行疏导解决。
如果说,“全员导师制”让每一个学生得到了全方位的服务,那么,瑞泉中学打造的高效课堂则为学生们搭建了一座座展示自我的“舞台”。
如何让师生们从繁重的课业负担中解放出来?如何充分利用课堂有限的时间完成课标要求?如何开发学生们自身的潜力,让他们快乐高效地学习?瑞泉中学践行“高效课堂模式”,为师生们开拓出了一片片广阔的“天空”,让孩子们的各项能力如太阳般冉冉升起。
课堂教学质量的高低,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学校的教育教学水平。该校立足实际,提出了“打造高效课堂”。他们以“不唯模式,讲求规律”为指导思想,坚持“五让”原则,体现学生主体地位;坚持“五主”要求,实现思维性课堂;坚持“三个转变”,达成课改目标;坚持“以学定教、以学评教”,追求高效课堂。使课堂教学从以往“以教师为中心,单向性、封闭性模式”转变为“以学生为中心,互动性、开放性模式”,从而使学生成了课堂活动的主角,形成了师生平等和谐、互动的新型关系和教学环境。
副校长马军说:“学生是课堂效率提升的关键,课堂上我们不能只看老师讲得多精彩,更要看学生学得有多主动。高效课堂教学模式让课堂活了起来,学生动了起来,通过质疑讨论答辩,张扬了学生个性,增强了学生自信,让学生想学、会学、乐学,学习的能力得到全面提升,让人人发展、人人进步。”
为了加强德育教育的有效性,解决学生的道德、动机、纪律、心理、学习等问题,该校落实了一周双班会课制度,以情境教育为基本方法,由教师和学生共同提出主题,学生自己设计实施,完成自我教育与推进。周一班会由班主任组织,周三班会由班委会和团支部组织,学生自定主题、自主设计,自查自省,自策自励。班会课注重活动形式设计,注重情景渗透,注重学生参与体悟。班会课组织坚持科学性、教育性、自主性、趣味性、艺术性原则,有会议式、游戏式、庆典式、访问式、参观式、辩论式等灵活多样的形式,使得老师跟学生在心灵交往方面能够缩小距离感、减小代沟感、增强密切感,效果非常明显。同时,该校用细致入微的心理辅导分类推进,关注学生心理健康;用大气磅礴的学生校园文化艺术活动,让学生在综合实践中获得能力的不断提升。近几年,学校开展了18岁成人宣誓仪式、百人学生篮球宝贝舞、二百名学生扇子舞、三百名学生武术操、三百名女学生健美操、五百名学生搏击操、二千名学生军体拳等大型艺术表演、实践活动。艺术教育让学生主体的人文素养得到提高,个性得到张扬,扩大了人才培养渠道,促进了办学水平的提高,由此学校被授予“陕西省艺术教育示范学校”。
为给予学生提供展示自我的舞台,培养高雅情趣,增强艺术修养,锻炼学生组织管理能力,该校以培养学生“参与生活、学会生活、改变生活”为重点,组建了“暖之风”志愿者社团、“瑞语泉音”广播站、“且行”文学社、“征服”英语社团等社团。“唱响青春之歌——校园十佳歌手大奖赛、“舞动的青春”舞蹈表演、“瑞中音韵”器乐演奏等活动无不展示了瑞中学子良好的艺术修养。各种演讲、征文、文艺节目、书画作品参加省、市、区各类文艺表演或比赛,屡获金奖、银奖,一、二等奖等。社团化的运作方式,使学生在社团活动中提高了自身的修养和能力,不断营造浓厚的校园文化氛围。
团委书记屈博介绍,学生社团在校园实现了全覆盖,并已成为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抓手,是校园生机、活力和魅力的重要体现,如今已经成为校园内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集合动作迅速有序,队伍紧凑整齐划一,口号声此伏彼起,洪亮而有气势,给人以震撼心灵的冲击,让观看者激情涌动,心潮澎湃,精神也一次次得到洗礼。这是该校实施的“行进中的德育模式——早操”一幕。不是亲眼目睹,记者难以感受其全部魅力,难以领会其真正内涵。
“我们瑞中的早操,在本质上已实现了对普通早操意义上的超越。是活动更是教育,是纪律更是文化,是态度更是人生,是口号更是精神,是锻炼更是健康,是队列更是团队。让我们瑞中学子在早操中跑出健康,跑出自信,跑出团结协作的精神……”校长李栓良为记者阐释了早操的含义。
瑞泉中学活生生的教育实践活动向人们昭示了一个既深刻又浅显的道理:单纯追求升学率的传统教育模式,是对学生人性的一种压抑和摧残。而教育的终极目标就是要通过尊重、赏识、关爱等,把学生放在“人”的主体地位上,进行“生命化”和“未来化”训育,使他们有能力担当起故乡的叮咛、祖国的重托和人类的未来。
瑞泉中学,还有好多故事值得去讲述!瑞泉中学,还有好多做法值得去挖掘!然而,生活总会留给我们诸多遗憾。采访瑞泉中学,亦是如此!
采访结束,记者脑海中突然显现出《庄子·内篇·逍遥游》中章句:“北冥有鱼,其名为鲲。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化而为鸟,其名为鹏。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沿着两千多年前庄子极目远眺时遗世而独立的大哲视线,我们看到的是一艘满载着青春学子的如鲲似鹏的人才航母。多少年来,成千上万个瑞中学子正是从这艘黄河岸边的航母之上,一届接一届,一茬又一茬,走出渭南,走向大江南北,以他们良好的道德素养和扎实的学问根底,成为他们所在的地区、部门、行业、单位的杰出人才,受到世人的广泛瞩目和高度赞誉。可以预见,这艘航母的吃水线越深,瑞中学这一“精神特区”和“育人圣土”所孕育的航母乘客——她的学子们,就必将在祖国的大地上走得越远……
新闻推荐
依依不舍盼再见 ——写在2016年“未来之星”阳光体育大会闭幕之后
本报记者杨晓妍华山巍巍,渭水悠悠,三贤故里难说再见……7月25日,2016年全国青少年“未来之星”阳光体育大会落下帷幕。7月26日,来自全国31个省(市、区)及新疆建设兵团、香港、澳门的34个代表队的2000余...
渭南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渭南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