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后,渭北3所农村高中共4000余名学生将搬至城区临渭农村再无高中
即将撤并的固市中学校园
1月31日,城关职中校区(将命名为居易中学)学生宿舍楼内,工人正为即将到来的新生安装架子床
1月31日,城关职中校区(将命名为居易中学),学生宿舍楼和餐厅离得很近
核心提示:2011年,临渭区启动实施高中进城薄弱学校改造投资项目。当年9月,阳郭中学、崇凝中学、官道中学3所高中进城及相应镇域学校布局调整工作完成。今年1月下旬,正式启动蔺店、固市和下吉3所中学进城工作,春季开学前完成师生安置。至此,临渭区实现高中生全部在城区就读。
今年春节后,临渭区渭北片区的蔺店中学、固市中学和下吉中学将全部搬进城区,3校共4000余名学生及千余名教师将搬迁到城区城关职中校区(更名为居易中学)、技师学院杜化路校区(更名为三贤中学)两所学校就读、任教。今后,临渭区所有高中生在城区就读。
6所农村高中分两批“进城”
据了解,2011年,临渭区根据全区教育发展实际,启动实施高中进城薄弱学校改造投资项目,按照“高中向城区集中、初中向镇驻地集中、小学相对集中”的思路,计划利用3年时间完成高中学校全部进城和农村义务段学校布局调整工作。当年9月,阳郭中学、崇凝中学、官道中学等3所高中进城及相应镇域学校布局调整工作完成。
1月28日,临渭区教育局基础教育股工作人员张民安介绍,上述3校的1700余名学生,被分流到城区铁二处中学、自立中学、陇海中学等3所学校。撤并后的中学教学用地、设施及设备等用于初中升级改造,初中撤并后改造成中心小学。
他还表示,这些工程的初步实施,使临渭区教育资源得到初步优化整合,不但使农村学生接受到优质教育,促进了学生的全面发展,还有效缩小了城乡差距,促进了教育公平。
此后,剩余的渭北3所高中(包括蔺店中学、固市中学、下吉中学)进城计划,因客观原因未能如期实施。“主要还是因为城区教育资源十分紧缺,只能分步实施。”张民安说,去年,渭南市政府将渭南技师学院杜化路校区划转为临渭区管理,临渭区还对原城关职中进行了升级改造,这些都为这次完成剩余的3所中学进城提供了基础保障。
此次渭北3所高中撤并,既是“薄弱学校改造投资项目”的一部分内容,也标志着临渭区农村高中进城工程全部完成,今后临渭辖区的高中学生,将全部在城区就读。
仅一成学生对搬迁有顾虑
“今年1月下旬,我们正式启动蔺店、固市和下吉3所中学进城工作,春季开学前就要完成师生安置。”临渭区教育局相关负责人介绍,“进城”涉及学生4000余名,其中蔺店中学共有29个班,1492名学生;固市中学共有28个班,1356名学生;下吉中学共有25个班,1361名学生。
为更好实施好三所高中进城工程,临渭区教育局基础教育股还对学生的意愿、费用花销、环境适应等多方面进行抽样问卷调查。
1月28日下午,华商报记者从固市中学学生填写的400份调查问卷中了解到,45%的学生愿意搬迁到新学校,45%的学生随大流,10%的学生对搬迁新校址存在费用花销、环境适应等方面顾虑。
对此,临渭区教育局基础教育股股长闫文斌介绍,目前进城的三所高中大部分学生是住校生,考虑到师生要适应新环境,三所学校搬迁新址后,都将按照原来布局有序开展教学。暑假后,教育局将对学生进行分班调整,教师则由人事部门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分流安置。
根据学生现状和城区现有教育资源的实际情况,决定将下吉中学全部学生、蔺店中学高一年级的8个班的学生安置在渭南技师学院杜化路校区(将命名为三贤中学)就读;固市中学全部学生,蔺店中学高二、高三年级共21个班学生,安置在城关职中校区(将命名为居易中学)。
另外,3所中学搬进城区后,原有的教室等设施将由教育部门统一安排,用于当地农村初中升级改造,初中撤并后改造成中心小学。
学生不舍
“又到了说再见的时候”
学生发朋友圈留恋母校
“从明年开始,你就成为历史。”1月22日凌晨1时32分,蔺店中学学生小辉在朋友圈发表评论。很多学生和小辉一样,依依不舍。
不舍母校 也憧憬未来
1月22日凌晨1时31分,小辉在发朋友圈:“又到了说再见的时候”,同时配有5张照片,均为他正就读的临渭区蔺店中学校园照片。1分钟后,他评论:从明年(指农历新年)开始,你就成为历史。
1月27日,华商报记者联系到小辉,他说,这条朋友圈信息是他在得知母校在这个寒假期间将撤并进城区的消息后发的。“虽然在这儿上学只有1年半时间,但对这里的一草一木都有了感情。”小辉说,平时不觉得,但这个寒假过后真的是再也回不来了,“不舍之情非常强烈。”
小辉说,1月18日,临渭区教育局发布公告,让同学交给家长,公告中,临渭区教育局阐述了此次渭北3所高中进城的理由。
除了离别的伤感,小辉也非常憧憬进城后的生活。“到城区上学,能见到不少新鲜事物。”小辉说,妈妈已经在给他准备过年后去城区上学所需的被褥等物品。
家长最担心孩子成绩受影响
对于学校要搬进城区一事,华商报记者联系到多名学生家长,大多数家长对此变化表示支持,认为到城区就读能让孩子接受到更好的教育,但同时也有担心和顾虑。
市民王女士的哥哥和嫂子常年在外务工,在固市中学读书的侄子由她和母亲一起照顾。王女士认为,虽然教育部门做了很多工作,但她认为这件事有利有弊。
“首先,很多学生和我侄儿一样,都是留守少年,大多数由祖辈照看。”她认为,孩子到城区就读以后,可能会出现离家远了、约束少了,诱惑多了,而因此影响了学习。家人去陪读不现实,但不陪读可能就会出现脱管的现象。
她的担心还包括就读成本的增加。王女士称,侄子目前每周的生活费在120元至150元之间,进城就读后,估计生活费用还得增加,这也增加了家庭的经济支出。
市民李先生的孩子在固市中学读高三,今年6月就要高考。李先生说,儿子比较爱玩,成绩一直徘徊在中上水平。“搬到城区去上学,如果不是封闭式管理,孩子经常能出去,很担心他会分心,影响即将到来的高考。”
固市中学高三学生小张说,学校搬迁之后,老师、同学、班级均无变化,“只是换了环境,应该没有什么大的影响。”
老师解读
“进城”是客观趋势 可实现优质资源共享
“有助于学生开拓视野、教师提高教学水平”
“现实中的固中(指固市中学)不在了,心中的渭阳(固市中学原名渭阳中学)永存!”面对要离开工作了14年的学校,固市中学校长李筱康在笔记本上写下了这样一句话。
母校是心中永远的圣地
李筱康从2002年开始在固市中学担任副校长,14年的工作让他对固市中学感情深厚。1月30日上午,李筱康介绍,初到固市中学时,学校条件十分简陋,从一间间破旧瓦房到逐渐改造成如今各个部室齐全的教学楼,他像培养自己的孩子一样,参与并见证了这所学校发展历程,。
“真的付出了太多精力和感情,听到确定撤并的消息时,几分欣喜,但更多的是感慨。”他说,随后的一次全校教师会上,他只简单地通报了这个事情,没敢说太多,“担心控制不住自己的感情。”
“可能很多人在毕业后忙于工作和生活,没机会再回母校看一看,撤并的消息一下将隐藏的情感激发了出来。”李筱康说,母校是每个人心中永远的圣地。而该校自1922年建校以来,也培养出了一批批优秀学生,相信包括已经毕业的学生在内,大家的情感都是相同的。
得知撤并消息后,固市中学的一名老师在朋友圈里写道:“收拾好行囊,心仍在彷徨,前方的路虽然凄迷,但我不会迷茫,风雨中与你同行,岁月里,与你共歌,笑容里,为你祈福……”
“进城”对老师和学生都有好处
“虽然从感情上来说难以割舍,但搬进城区既是客观趋势,对学生来说也是一件好事情。”李筱康说。
他表示,近年来农村高中生源持续减少,以该校为例,2008年时在校学生4500余名,但目前该校仅有1370人,生源数锐减的趋势越来越明显。“即使目前不撤并,最终这些学校也会自然消失。”
“随着生源的锐减,还出现部分资源的闲置和浪费。”李筱康说,因此,农村高中进城是当前的一种客观趋势,“既有助于学生开拓视野、增长见识,也有利于教师教学水平和能力的提高。”
李筱康说,目前已经实行的大学区制和校际联盟发展共同体,该校与瑞泉中学等学校结为共同体。此前,两校之间组织教师交流学习的时间多安排在晚上,固市中学的老师要参加,相对来说极为不便。
而在完成“进城”后,教师交流便捷,实现了优质资源共享,也可让学生接受到更好的教育。
新校情况
为将搬迁对学生的影响减到最小程度
“进城”后班级和教师暂不调整
1月31日下午,在城关职中校区(将命名为居易中学)教学楼内,7名工人正对一些损坏和多余的课桌进行搬运。一名工人说,这些教室要腾出来,重新摆放课桌,将来作为即将进城上学的高中生的教室。
学校为所有学生提供住宿
在校内的一间男生宿舍楼5楼,6名工人正对宿舍的架子床进行拆装,并对部分损坏进行更换。同时,还对宿舍的卫生等进行打扫。
在该宿舍楼4楼,华商报记者看到,已经整理好的宿舍内,除了4张整齐划一的架子床,可以为8名学生提供住宿,也有电风扇和暖气等公用设施。宿舍靠窗的位置还放着两个储物柜,共有8个格子,可以给学生放置衣物等。
临渭区教育局校建股一名工作人员介绍,目前居易中学准备工作已基本完成,因无法完全统计学生住校情况,按照所有学生全部住宿准备了相应的设施和设备。三贤中学(技师学院杜化路校区)正在紧张筹备中,在今年春季开学前,学生的学习、生活等基础设施将全部到位。
最大化减小“进城”的影响
对于家长们提出的孩子能否适应、能否自律不影响学习等顾虑,临渭区教育局一名工作人员表示,教育部门对此也有充分考虑。其中包括,为了将学校搬迁对学生的影响减到最小程度,今年春季开学后,蔺店中学、固市中学和下吉中学搬进城区后,对原班级和任课教师暂时不做调整。
同时,在春季开学后,教育局将加大对这3所学校日常教学及管理的督导,也要求学校正确引导学生适应环境,快速进入学习状态,最大化地减小学校进城造成的影响。
另外,固市中学一名有着31年从业经历的教师表示,家长提出的顾虑都可以理解,但有些顾虑不必要。他表示,以该校为例,原有1370多名学生中,其中仅有100多名是住家的走读生,其余全部住校。因此,对于绝大多数的学生来说,只是换了一个环境,只要老师在后期管理上及时跟进,不会对学生的心理和学习带来大的影响。
对于有学生和家长提出的花费可能会增大的问题,他表示,能考虑到这些方面的学生,都是懂事的孩子。但花费的多少一方面取决于家庭的经济条件,更重要的一部分则在于学生自身的消费习惯。“搬进城区后,学生在校住宿的费用不变,学校也有面向学生的餐厅,价格适中,如果孩子养成良好的消费习惯,进城读书与原先相比,花费不会大幅增加。”
这名老师还说,希望新搬进城区就读的同学不要为外界的因素所干扰,继续刻苦学习,同时提升自身的独立生活能力,在新的环境中取得更好的成绩。本组稿件由华商报记者 杨托 邢雪雪 采写本组图片除署名外由华商报记者 杨托 摄
新闻推荐
华商报渭南讯(记者 杨托)1月23日,《华商报》报道了渭南市民综合服务中心停车场里,两辆小车8个车轮全部被盗一事。2月4日晚,渭南市公安局临渭分局将涉案的石某、唐某和刘某抓获,追回被盗轮胎20多个。目...
渭南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渭南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