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鼓舞“八仙鼓”这个非遗项目需要更多人去了解和传承
“八仙鼓”纵队表演
艺人们表演“八仙聚会”
2010年渭南元宵节上,临渭区田市镇新田村的“八仙鼓”表演,以“八仙”人物形象亮相备受市民喜爱。至此,逢年过节,“八仙鼓”表演成为当地市民喜闻乐见的民间艺术表演,也是渭南及周边城市市民过年、办喜事必有的民间社火表演,并成为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被传承。
>>起源
与古代军旅操练习武渊源颇深
“八仙鼓是群众自发组织的自娱自乐活动,在社火表演中,常与高跷、芯子、旱船、大头和尚等节目组成综合性舞队,跟随在社火队尾表演。”2月15日,临渭区田市镇新田村村书记宋克俭介绍。
“八仙鼓”属民间鼓舞形式,与古代军旅操练习武渊源颇深。据考,现今的渭南市临渭区田市镇原是春秋战国孟尝君田文的封地,建国前,该镇南城门上还刻有“孟尝君门”的匾额(1958年城门楼拆除、匾额毁坏)。至今当地还流传着田市镇有四大景:“东门外葫芦溪曲曲弯弯,西门外苇子壕花果连天,南门外斗力台天下罕见,北门外照人壁珍宝一般。”其中南门外的斗力台指的是当时田文为门客所设的练兵习武之处,相传每次习武操练,必擂鼓助威,此种击鼓活动后流传于民间,逐渐形成了当今八仙鼓形式。
当地还传说宋朝末年,田市镇有位名叫红娃的青年在兵营里学得八仙鼓和其他杂耍技艺,返乡后,便将八仙鼓整理并将其普及。1950年前,逢春节活动表演时,表演八仙鼓的舞者都头扎红色三角巾,以此纪念红娃。
另据老艺人乔江生介绍:“八仙鼓在当地流传已有很长的历史了,据传清嘉庆时,田市镇南乔村有乔氏兄弟二人在镇上经商,弟弟(人称“二叔”)自幼喜爱拳术,又擅于打八仙鼓,舞姿威武,形象刚健。后把击鼓技艺传给了村上喜爱闹社火的乔代保、乔友金等人。清光绪年间,他俩又传给热爱社火活动的乔玉林,此人打一手好拳,功夫深,在八仙鼓的技艺上很有贡献。
新中国成立后,田市镇南乔村的乔吉龙、乔树成两人静心学习八仙鼓。随后,八仙鼓和芯子等社火舞队在渭南市街头和广场表演受到市政府及文化部门的奖励,曾荣获多项荣誉,这一传统古老朴实的民间鼓舞,便在群众中进一步得到普及。
>>表演
因八位鼓手表演八仙过海得名
“八仙鼓”流传于渭南市临渭区田市镇新田村及其周边地区,其中以田市镇的八仙鼓表演最为驰名。“八仙鼓”多为八位身强力壮的青年人表演,表演者头扎三角英雄巾,额扎英雄花,身穿对襟彩服,腹前各系一个直径40厘米,高20厘米的红色小圆鼓,边击鼓边舞。建国后为增强表演的气氛和广场效果,常与本镇社火如:芯子、高跷、小跷、秧歌队、大头娃等节目组成综合性舞队,边击边舞边前进。
“八仙鼓是将扁鼓系于腰腹前击奏舞动的一种社火舞蹈,因传统表演时每次由八位鼓手化装为八仙,以表演神话传说八仙过海而得名。”宋克检介绍,八仙鼓在行进、跳跃中进行表演,鼓点密集,鼓声阵阵,时而激越如万马奔腾,时而舒缓似行云流水。除舞者边击边跳外,一旁还有大锣、大铙伴奏,以烘托气氛。
“八仙鼓”表演形式分为两种,舞台型、纵队进程型。纵队进行表演,多由鼓头(即八仙中技艺最高者,排在队前)带领成一路或多路进行表演;在舞台场地表演时,基本队型有:“八仙过海”、“八仙聚会”、“八仙串访”、“八仙贺寿”等20种。
原八仙鼓主要由八面鼓组成,表演时每人一鼓,一边表演一边行进,目前已发展到四十面鼓同时进行演奏集体表演,突破原来只有八人表演的局限。八仙鼓流传至现在,主要在老百姓祈福祝寿,婚丧大事、做道场,赶庙会时演出,以烘托热闹的气氛。逢年过节的社火表演,更是少不了八仙鼓。
>>传承
目前资金和制作艺人相对匮乏
改革开放初期,农村中青年大多外出务工,村里只剩下妇女和老人,村民文化生活难以发展。2009年,恰逢临渭区政府抓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该村村书记宋克俭为丰富群众文化,就组织群众自乐班。而此时,村民们也逐渐意识到不重视文化生活的弊端,对“八仙鼓”活动有了积极性。
“当时,面对20年‘八仙鼓\’的中断以及村中男青年的出外务工,令我们感到八仙鼓的恢复非常困难。”宋克俭说,当时他是村委会主任,为让“八仙鼓”传承,他动员村里中青年妇女参加。
“她们初学不习惯,经过一段时间部分人适应了,后来我们三十多名妇女由老艺人带领进行专业培训,培训了数月,效果很好,2010年的元宵节,八仙鼓表演以八仙的人物形象出台亮相深受群众喜爱。”该村曾参与培训的一名王姓妇女说道。
也正是2010年,“八仙鼓”表演在农历二月二日龙抬头配合芯子和其他节目大耍两天很是壮观。如今,“八仙鼓”由乔江生又传给乔东升。2011年以来,八仙鼓的表演活动很是频繁,在城市、农村、贺寿、婚庆助兴表演达百场以上,大大活跃了群众文化艺术生活。
“近几年,随着市场经济时代的到来,民间技艺后继乏人,民间艺术形式在经济大潮中有被淹没的趋势,要逆流而行,保护地方特色难度很大。”临渭区文化馆工作人员介绍,如今,“八仙鼓”服装及大部分道具早已破旧不堪,而资金及制作艺人相对匮乏。临渭区已加大资金投入,要求村里添置新的道具和服装,并希望更多人了解“八仙鼓”,让其传承。华商报记者 邢雪雪
新闻推荐
渭南中院公开承诺,2月20日至5月25日——集中执行110件案件 向老赖宣战、开刀
华商报讯(记者 王培民)为实现当事人胜诉权益,保障社会公平正义。昨日,渭南市中院召开新闻发布会,公开向社会承诺开展“春雷”行动,计划在100天里集中执行110起涉民生、涉政府、涉金融借贷案件和群众反...
渭南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渭南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