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书记”驻村扶贫第一线
贫困户张长学因为患有严重关节股骨头坏死,丧失劳动能力。张成伟和联村包户扶贫工作组为他牵线搭桥,最终联络到医院成功手术帮助他重新站立起来。
本报记者 赵晨 摄影报道
2015年,陕西省对6852个建档立卡贫困村选派“第一书记”,在脱贫攻坚第一线,带领困难群众找出路、想办法,向贫困发起“最后一战”。日前,记者走访陕西省部分“第一书记”,用镜头记录他们驻村扶贫的瞬间,感受“第一书记”驻村扶贫第一线。
赵磊 我们村脱贫有信心
位于秦巴山深处的柞水县曹坪镇中坪村是全县最偏远的贫困村之一,省财政厅选派到中坪村任职的“第一书记”赵磊每每提起时,都要前面加上一个“我们村”。
早在2014年5月开展“两联一包”驻村扶贫工作时,省财政厅80后年轻干部赵磊就被选派到中坪村开展扶贫工作,而在去年五月,赵磊开始担任“第一书记”,攻打扶贫攻坚战。
在确定继续扩大花卉基本建设规模,增加花卉大棚数量的扶贫计划后,2015年12月18日,赵磊召集了村里十几户贫困户,领着大伙儿实地查看已经建成花卉大棚,还请来了花卉种植专家,向大家介绍种植观赏绣球,希望有意向的村民可以参加。对于不少贫困户提出种植技术和花卉销售的问题,赵磊向大家解释说明,而且表示会积极争取资金,将大家承担的风险降到最低,确保真真正正能提高大家的收入。
一年多来,每周五天的驻村工作已经让赵磊对这个大山深处的村子有了感情。面对如今全村288户1106人还没有脱贫的现状,赵磊坚定地说:“不管是依托产业发展脱贫还是通过政策扶持,都希望我们村的贫困户有脱贫的信心,最终每个人都能过上好日子”。
孙锐 ***贵在精准
马家河村是延川县城东部一个偏僻的贫困村,今年五月份从县林业局选派到马家河村任职的“第一书记”孙锐到任后,如何精准识别贫困户成为摆在眼前最大的问题。
“476户1532人居住在方圆十公里的沟壑,只有对群众的情况有了细致的了解才能确定***对象”。2015年12月16日,孙锐告诉记者,在刚开始驻村的半个多月,他每天带领包扶团队进行了入户调查,据实填写信息档案,包括家庭成员、贫困原由、财产状况、劳力情况等多方面信息,并从5月26日到29日连续进行了民主评议的贫困户评定大会,在5月30日凌晨四点多大会结束时,确定了94户311人为***对象。
在精准识别贫困户后,结合村里已有的五千多亩红枣,孙锐发挥林业工作自身优势,科学合理地制定了村组发展规划、单位包扶工作方案和贫困户脱贫致富计划。
截至2015年12月12日,马家河村实现了脱贫27户94人的计划任务,距离2018年整体脱贫的目标又迈进了一步。
张成伟 扶贫要看得见摸得着
临渭区阳郭镇三官庙村地处秦岭北麓,村庄地势山川塬皆有,灌溉条件落后,农业受制于天的特征明显,13个村民小组中涉及贫困户146户、贫困人口539人。
去年五月,作为渭南市政协选派的驻村“第一书记”,张成伟到任之初就与渭南市政协联村包户扶贫工作组一起,确定以解决困扰村民15年之久的饮水问题为核心推动扶贫工作开展,争取国家扶贫资金,使村上基础设施得到改善。三个月后,一座可供600多人饮用的水井建成并通户使用,极大的改善了群众生产生活条件。
2015年12月19日,恰逢周末,张成伟一早便来到三官庙村小学,为小学图书室带来新书的同时,也为落成不久的电教室安装视频聊天软件。三官庙小学现有100多名孩子,其中80多名是留守儿童,为了让贫困村的孩子和城市的孩子一样享受到同样的关爱,经过扶贫工作组和张成伟的多方努力,新建成的一间高标准图书室和电脑活动室,不仅丰富了留守儿童的生活,而且通过与在外务工的父母网络视频聊天,增加孩子与父母之间的亲情交流。
作为村里的“第一书记”,张成伟告诉记者,扶贫工作只有取得了实实在在的成效,才能正真解决群众的实际困难和问题,让群众得到看得见、摸得着的实惠。
新闻推荐
陕西传媒网网友hang-TC: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这句话放到陕西省的扶贫工作也适用。陕西的农业优势十分显著,但近年却屡遭销售的“滑铁卢”。陕北大枣、洛川苹果、渭南白菜萝卜等等都曾面临过滞销的困境,...
渭南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渭南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