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职业农民成为周陵现代农业科技园区生产主力军

铜川日报 2015-12-30 16:46 大字

本报讯(记者 姜兴民 吴洋凯 实习生 王艳)12月9日,记者走进印台区周陵现代农业科技园区的陕西鹏大实业有限公司,随处可见忙碌的人群,这些曾经面朝黄土背朝天传统意义上的农民,如今已经有了一个新职业———农业产业工人。

“我们这儿全是旱地,麦子、玉米一年只能种一料,全家15亩地,过去一年毛收入只有1万元左右,这还不算种子和农资费用。”印台区印台镇崖尧村村民陈秀娥对记者说,“现在土地流转给园区的企业,农民不仅能收租金,到企业上班每天还有50元工资,成了拿工资的农业工人。”

2010年,陕西鹏大实业有限公司成立,作为土地流转户并且有些种菜技术的陈秀娥,成为了这家公司的第一批雇员。每天早晨8点签到后,她和工友就来到大棚里,升帘子、摘果子、打芽、缠蔓……这个地地道道的农民,怎么也不会想到,就在家门口,她会像城里人一样,过上每天按时上下班,工资月结的“工人”生活。

现在,陈秀娥的丈夫张应田也在这家公司上班。通过自己的努力,他成为了一名管理6个人的小班长,每天干一些大棚维修的技术活。“以前农闲的时候,出去做点零活,每天也就是五六十块钱,现在家门口就把这钱挣了,还能照顾上家里的老母亲,再也不用出去受罪了。”对于如今的生活,张应田很满意。

今年37岁的陈峰是印台区印台镇顺河村人。1999年到2010年,他陆陆续续在深圳打了10年工,物业、工厂流水线工人、绿化工这些都是他曾经的职业。面对深圳高昂的生活成本,2010年,每个月只有3000元工资的陈峰选择回乡。一次偶然的机会,得知陕西鹏大实业有限公司招聘销售业务员。应聘成功后,他从最底层干起,现在已经升为公司的销售经理。“来到这里后,我娶了媳妇,现在还有两个娃。目前就想攒点钱,在城里买房子、车和商铺,以后的日子会越过越红火!"他说,以前被人管,现在管着人,这是以前想都不敢想的生活。

“工人是我们的财富,是园区的支柱,是整个园区运转的中坚力量。我们实行公司化管理,每天签到、点工,一样也不会少。定期发劳保用品,夏天的时候,茶叶白糖人人有份。”公司园区助理周红举说,“如今,现代化耕作方式被引进,由700元每亩的产值增加到3万元每亩,这不但高效利用了土地,而且附近几个村子2000多人的就业在家门口就解决了。”

陈秀娥夫妇和陈峰只是渭南市现代农业园区里产业工人的一个缩影。近几年来,渭南市以印台区周陵现代农业科技园区为代表的现代农业园区蓬勃发展。各园区坚持工业化发展理念,不断调整优化农业产业结构,积极发展现代农业,推广休闲观光农业,延长产业链条,积极打造果、菜、肉、蛋、奶、加工等六大产业集群,形成了生产、加工、贮藏、销售一体化发展格局,有力推动了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也促进了园区及附近农民职业的蜕变和生产生活方式的改变。

新闻推荐

安康市征求企业家代表对“十三五”规划纲要的意见建议 严维佳主持 张惠荣出席

本报讯(记者郭颖)12月30日,渭南市召开专题座谈会,集中听取企业家代表对“十三五”规划纲要的意见建议。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严维佳主持会议,市委常委、副市长张惠荣出席。座谈会上,20名企业家代表围绕...

渭南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渭南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