抢抓“水”机遇谋求“润”陕西
本报记者 郭军
2015年,在新常态下,中央继续把水利作为基础设施建设的重要支柱,公共财政投入的重要领域。陕西也是如此,今年加大水利投资至240亿元,再创历史新高,预计“十三五”还会稳中有升。据测算,水利建设对陕西省GDP贡献已达到1:5.5。
抓机遇,水利投资连年增长
今年两会期间,水利部部长陈雷高度评价陕西水利:牢牢抓住“十二五”我国水利大投资的历史机遇,早动手,早布局,及时撬动储备了一批项目,赢得了陕西发展的主动权。
早在2011年,中央一号文件首次锁定水利,允诺未来10年水利投资将达到4万亿元。然而,当年陕西水利普遍存在“基础脆弱,欠账太多,全面吃紧”的问题。
——防洪综合体系不健全:全省中小河流多达262条,大部分河流防洪标准只有3到5年一遇,洪涝灾害频繁成为沿线群众的心腹大患。
——水资源调控能力不足:全省人均水资源拥有量只有全国的1/2,且分布不均,70%在陕南,供需矛盾突出成为陕西发展的主要瓶颈。
——农业“靠天吃饭”局面仍未改变:农田水利建设滞后,成为影响陕西农业发展和粮食安全的最大硬伤。
机遇面前,陕西不断加大投资力度。2011年水利投资突破百亿元,2013年突破200亿元,2014年达到230亿元,以农村饮水、农田水利、灌区改造、小农水重点县、中小河流治理、病险水库除险加固、水土保持等为重点的各类民生项目,遍地开花,空前高涨。
同时,陕西主动谋划布局了一批事关经济、社会、民生和生态发展大局的重大水利项目。引汉济渭、东庄水库、渭河整治、汉江治理、黄河小北干流治理、古贤水库等重大水利工程相继推出,数量、规模和影响,位居中西部之首,关乎陕西百年大计。这些工程建成后,可增加陕西年供水量30多亿立方米,约支撑800万人和近8000亿元GDP规模,可基本满足陕西未来宏观经济发展目标对水资源的需求。
省水利厅副厅长管黎宏在接受采访时说,全面铺开的水利工程建设,带动了陕西建筑、机电设备制造、安装工程以及交通运输等相关产业发展,改善了民生,促进了就业,拉动了内需,为建设“三个陕西”作出了贡献。
刚变柔,让水造福三秦儿女
在经济下行压力下,2015年国家继续加大水利投入,农发行降低基准利率20%支持水利建设。这对陕西而言,无疑又是一次新机遇。省水利厅厅长王锋告诉记者:“水利建设也要转变思路抓机遇。要从刚性治水转为柔性治水,依托水生态储备新项目,争取再次搭上国家规划、审批的‘快车\’。”
从刚性治水到柔性治水,是历史的必然选择。
陕西的特点是旱时缺水,汛时水涝,头脚两边顾,又自顾不暇。由于堤防薄弱,以前每到汛期,渭河下游和安康东坝防汛最让人揪心。2003年8月,渭河先后遭遇5次洪峰,造成支流多处决口,使渭南市6个县(市、区)、55个乡(镇)714个村56.9万人受灾。安康东坝一年一小涝,几年一大涝,进入新世纪以来,共发生1万立方/秒以上大洪水6次,累计撤离城区居民10多万人。
2011年陕西省开启刚性治水模式。渭河、汉江以及中小河流治理,堵疏结合,行洪有力。沿渭388公里的渭河两岸,铺开了100多处施工现场,数万名建设者战酷暑、斗严寒,掀起渭河整治大会战……
刚性治水,成效显著。过去渭河2000立方/秒洪峰,就让人紧张不已,如今5000立方/秒以上洪峰,大堤固若金汤。安康东坝防洪工程现已基本完工,能抵御2.17万立方/秒洪峰。中小河流堤防,抵御洪水能力由10年一遇提高到20年一遇或更高。
其实,治理“水患”,让水“安全”地流走,并不是陕西的最终目的,而是要蓄住水,让水造福三秦儿女。
渭河南山支流二华夹槽工程,就体现了刚柔并济的治理方式。刚:堤防加固工程,将堤顶宽度由过去5~6米加宽到8~10米。柔:建设分蓄洪工程。在汛期,分蓄洪区可以分流一部分南山来水,减轻入渭压力;在非汛期,分蓄洪区可为当地工业、农业提供水源。
2011年建成的“太华湖”,是南山支流最早建成的蓄滞洪区,不仅能抵御水患,缓解当地水资源紧缺,还成为群众休闲游玩观景的好去处。目前,渭南市已建成3个蓄滞洪区。
南山支流的实践,让我们看到了从刚性治水到柔性治水、合理利用水资源的美好前景。
看未来,水生态建设将提速
日前,记者从省水利厅了解到,陕西水利“十三五”规划,特别强调遵循水的自然循环规律,并首次把水生态文明建设纳入到水利建设的重点任务。陕西水利“十三五”目标明确:陕西省科学高效的水资源配置网络基本建成,全省供水能力达到120亿立方米,基本满足各业用水需求,枯水年生活和工业基本用水能够保障。
近年来,陕西水生态文明建设取得新成效。新增水土流失治理面积3万平方公里,主要江河水生态修复能力显著提高,水生态环境明显改善;地下水严重超采状况得到遏制,主要水功能区水质达标率提高到82%以上,重要水源地水质全面达标。
“陕西境内的大小河流,就像是人身上的动脉、静脉和毛细血管一样,无论是哪一条堵塞了,或者污染了,都会健康有忧。因此,陕西水利‘十三五\’的重点是要让境内的大小河流相互顺畅流通,让水滋润三秦大地,造福三秦儿女。”王锋如是说。
去年7月,陕西省启动编制关中水系规划研究,规划通过10—15年努力,到2030年前构建“四横十纵、百库千塘、湿地连片、湖泊镶嵌”的关中水系综合布局,实现河库湖池渠连通、地表水地下水互补、打造“河湖连通、安澜惠民、山水相依、环境优美、城水交融、宜居宜业”的关中新貌,早日实现陕西“山青、水净、坡绿”的生态环境。
新闻推荐
本报讯(记者陈圣强)4月28日至30日,中国科学院副院长丁仲礼院士率专家组在渭南考察盐碱地综合治理工作。副省长张道宏参加了30日在蒲城卤阳湖的考察活动。专家组先后深入澄城、大荔、临渭、蒲城等县...
渭南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渭南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