渭南高举法治旗帜为改革攻坚护航 ——渭南全面深化改革系列报道之一
王忠杰 陈圣强 祖亮
2014年,毫无疑问全面深化改革成为秦东大地最强音,这其中处处彰显出法治思维和方式,发挥法治的引领和带动作用,确保改革在法治轨道上推进。
自党的十八大以来,渭南市加快依法治市的步伐,高举法治旗帜,为全面深化改革保驾护航。一年来,渭南全市共确定重点改革任务7个方面45项。目前,42项改革任务基本完成,有2项正在抓紧调研制定实施方案;尚有1项待中省统一部署后全面推进。
40余项的改革涉及渭南政治、经济、社会等方方面面,牵动着渭南发展的每一根神经,这个过程中不可避免涉及部门利益调整、发展中的突出矛盾,可谓是牵一发而动全局。渭南坚守依法改革的原则,以问题为导向倒逼改革,明确改革任务清单、责任清单,并照单落实,照单问责。一系列改革举措,让老百姓真切感到渭南自我革命的胆识与魄力。
前提:依法治党促改革
“法者,治之端也”。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上,明确提出了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总目标、重大任务。立规矩、讲规矩、守规矩则是依法进行全面深化改革的前提。
今年以来,如何更好地高举法治旗帜为全面深化改革保驾护航,渭南将依法治党作为重点之一。
“围绕干部作风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我们结合渭南工作实际,针对干部‘庸、懒、散\’为官不为、乱收费、乱罚款、乱摊派等9个方面群众反映比较集中的问题建章立制,不仅将之前一些行之有效的措施进行坚持和深化,而且通过制度创新,为依法治党奠定了基础、提供了保证。”渭南市纪委副书记李刚栓说。
不久前,渭南出台了《关于进一步严明干部选拔任用工作纪律的暂行规定》,用“不得”、“不准”、“不能”等禁令性语言,从如何坚持好干部标准、如何遵循选人用人原则、如何把好选人用人主要关口、如何从严加强干部管理、如何落实责任追究等方面作出详细规定,明确了干部选拔任用“应该怎么做”、“不能怎么做”、“一旦违规如何追责处理”等约束性要求,立规矩,划红线,为营造风清气正的选人用人环境提供了制度保证。
为了把依法治党落到实处,渭南明确了用制度管权、管事的思路,先后建立财产申报备案和抽查核实制度,把领导干部报告个人重大事项和家庭财产情况作为确定拟提拔对象的必要条件,并按照20%的比例进行抽查核实,将结果作为干部能否任职的重要依据。渭南还制定出台《市委“约法三章”责任追究办法》,明确各项禁令,确定主体责任和监督责任,把“约法三章”三条铁律落到实处。
此外,渭南重申和规范了领导干部报告个人有关事项,对领导干部个人执行婚丧喜庆事项提醒告知制度和实行领导干部出入国(境)行程向纪委备案制度做了重申和规范,并向全渭南统一印发了《渭南市领导干部报告个人操办婚丧事项提醒谈话备案登记表》和《渭南市领导干部报告个人操办婚丧事项提醒谈话备案登记告知书》。
这些制度的完善和规范,为渭南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铺平了道路,同时对于加快渭南依法治市、法治城市建设具有显著意义。
突破:重大问题为导向
改革是新旧事物的激烈碰撞,全面深化改革更是一项宏大的系统工程,从何处入手方能达到四两拨千斤之效。
渭南市委、市政府认为,坚持以影响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问题为导向,立足于经济社会发展的瓶颈制约、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努力破除体制机制障碍。
渭南结合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前期调研和活动开展过程中征求的各方意见和一直以来发展中的沉疴积弊,在今年年初的全委会出台了《关于深化全市改革重点工作的意见》。紧接着,渭南成立了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负责整个改革的总体设计、统筹协调、整体推进、督促落实,市委书记徐新荣任领导小组组长,同时成立由市委常委分别担任组长的政府机构和事业单位改革、经济体制和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农村改革、民主法制和社会体制改革、文化体制改革、党的建设制度改革和纪检监察体制改革等7个专项小组,组建了市委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办公室,审议批准了《关于全面深化改革重点工作的实施意见》,明确了45项重点改革项目、内容和时间等“施工路线图”。
渭南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从建章立制,完善工作架构,到深入细致调查研究,再到研究部署重大改革事项,都充分发挥了观大局、察大势、定方向、谋大事的职能作用。各专项小组分别制订了专项改革任务分工方案,明确了重点改革项目、内容和时间等“施工路线图”。各改革任务牵头部门普遍按照责任分工,积极会同并组织相关参与部门研究制定具体实施方案,相继提出具体详实的推进措施。各县(市、区)陆续召开领导小组会议,审议通过领导小组及专项小组《工作规则》和组成人员,组建了改革办公室,制定印发了县(市、区)全面深化改革的《实施意见》。
渭南充分认识到,依法改革是加快发展、科学发展的根本动力,是渭南调结构、转方式、惠民生、实现跨越发展的唯一捷径,更是全市工作的重中之重。在渭南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渭南冲破思想观念的障碍,突破利益固化的藩篱,克服部门利益的掣肘,形成全党重视、党政齐抓、全社会共同参与的改革氛围。
措施:简政放权“下狠刀”
在改革路径的选择上,渭南市委、市政府直面矛盾,首先革自己命,敢从自身“下狠刀”,将简政放权作为依法行政的着力点,同时也作为全面深化改革的“当头炮”用政府权力的“减法”,换取市场和社会活力的“加法”甚至“乘法”思路。
渭南市委书记、市长多次到职能部门,亲自“解剖权力麻雀”,逼着部门简政,压着局长放权。在这场较量与考验中,市级政府累计向基层和社会中介组织下放、取消、转移经济社会管理权限1171项,并向全社会公布市级行政机关“权力清单”。接着,按照“凡是县级、开发区能够自主决定、自行审批的权限,市级能放尽放;凡是社会组织能自主解决、市场机制能自行调节、行业组织能自律解决的事项,一律转移给社会组织”的原则,再次下放包括教育专项经费审批、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机构备案、廉租房申请审核登记等l27项经济社会管理权限。同时,将政府在“行业管理与协调、社会事务管理与服务、非基础性教育和医疗服务、技术服务和市场监督”等4方面的职能向社会中介转移,让政府购买服务成了渭南简政放权改革的重要标志。今年以来,相继有10多个比较成熟的社会组织进行购买服务、承接职能、等级评估试点,预计到2015年,全市社会中介组织将迅速发展到3000个。
“渭南全面深化改革,一个显著特点就是务实真改,不搞虚套,重视改革的质量”,一位关注渭南改革专家指出,其出发点按照依法治市的要求,早改、真改、深改不合时宜、影响发展的旧的体制机制。
以前农民低保、粮补、移民等各种惠民补贴的折子很多,为了领点钱,群众没少在县城各个部门跑路。渭南市全面推行“一卡通”发放和担保贷款改革,几项补贴都在里面,而且还能担保贷款。如今的渭南农村土地流转、现代农业园区与美丽乡村建设方兴未艾,农技服务“大荔模式”覆盖所有镇办,订单质押贷款正在成为全市专业合作社、种粮大户、家庭农场发展的融资新模式,镇村综合改革全面启动,土地确权登记正在紧张有序推开,改革已经成为全市“三农”工作的重头戏。
渭南市率先在全省实行先照后证、宽进严管、并联审批和简化登记等制度,明确降低工商登记门槛;取消企事业名称预先核准,放宽住所、经营场所登记条件、取消注册资本最低限制;将公司注册资本由实缴制改为认缴制,允许商场(超市)、集贸市场内的经营者免予工商登记;实行企业年度检验报告制,取消个体户年度验照。这项改革直接引发新开办企业和工商户“井喷”式增长,前10月新增市场主体、企业法人较上年同期增长21%和129%。
渭南市国税局于去年6月下放车辆购置税征收权限,赋予县(市、区)办税服务厅办理除免税车辆以外的所有新车的车辆购置税缴纳业务,市交警支队继2013年4月下放车辆管理、驾驶员科目1考试等3项审批事项之后,今年又推出开设免检车辆注册查验“绿色通道”、启动短信直通车服务、设立驾照C2考试项目、优化驾驶人考试服务、下放新车注册抵押业务、开通网上交警、安装远程审验监控管理系统等改革举措,让老百姓不出县城、无需排队等候就可以直接上户挂牌。仅此一项,每年可为老百姓节省费用3000多万元。
日前,渭南在全省率先实施公车制度改革,根据车改方案,渭南取消一般公务用车,同时实行货币化包干办法,对涉改人员按照职务、职级、岗位及实际公务量发放公务交通补贴,“费用包干、限额使用、超支自负、节余归己”。
……
随着一批批带有顶层设计性质的综合改革实施方案相继出台,助推全市经济社会高质发展,前三季度全市累计完成生产总值937.97亿元,增长10.7%,全市财政总支出完成208.74亿元,其中民生支出170亿元,占到81.4%,使群众充分享受到改革与发展的双重利好。
编后:过去的渭南改革更多靠的是“摸石过河”的勇气、血性、先行先试的闯劲,那么今天,渭南市委、市政府在实施全面深化改革过程中,用依法治党破除利益藩篱,将依法改革作为解决重大问题的总开关,用简政放权克难攻坚,走出了一条有渭南特色的改革之路。在这个过程中可以看出,渭南把改革主张转换成法治主张,用法治方式化解改革风险,用法治理性培塑规范人性善德品行,确保改革有秩序、不走样,稳打稳扎。
新闻推荐
本报讯(记者沈谦)近期,渭南出台《关于推进市属国有企业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的意见》,以发展股份制公司为主要实现形式,促进各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加快国有企业转型升级,不断增强国有经济活力、控制力、...
渭南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渭南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