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强:北社村的大忙人

渭南日报 2020-07-13 01:44 大字

本报记者梁晓蔚通讯员孙志成

华阴市的6月,一半都是阴雨天。

这个月16日上午11时许,一个电话“叫停”了华阴市岳庙办北社村第一书记柳强的午饭。

“我马上到。”柳强放下吃剩一半的炒面,迅速披上雨衣、穿好雨靴,一边拿起手机拨号,一边往屋外走。

“喂,老苏,快把抽水泵拉到涝池!”

不一会,他就赶到村南的蓄水涝池边。连日的降雨让涝池水位已经涨到了警戒线,一旦外溢后果不堪设想。下泵架管、抽水排淤,柳强和一众干部群众一直忙活到下午6时许,看着水位不再上涨,柳强的心才稍稍放了下来。

自2017年4月担任北社村第一书记以来,像这样的“紧急事件”,柳强已经记不清处理过多少次了。

回到村部,望着窗外的雨滴打在窗台上,柳强又想起了刚到北社村时的场景,那也是一个大雨天……

“巷道里的积水都漫到裤腿了,路到底啥时候才能修?”一场暴雨让村民老李坐不住了,巷道积水最深处超过了半米,大人勉强能过,娃娃上学可咋办!

村干部摊摊手说:“这事要不和柳书记先商量一下。”

柳强知道,这是村干部“考”他哩,二话没说,直奔现场,一边安抚群众情绪,一边联系工队抽水,看到柳强忙活个不停,村干部和群众主动搭上了手。

隐患排去,柳强也暗下决心,路一定要修!

之后,他四处奔走,找街道办争取支持、找包联单位赞助,不到两个月,老李家门前的220米巷道全部完成了硬化并修建了排水渠,竣工那天,老李握着柳强的手说:“柳书记呀,家门口从来就没这么敞亮过!”

一旁村干部笑了、柳强也笑了。

顺势而为,柳强又和村干部先后争取资金硬化了通村路和生产路8000多米。

在随后的日子里,柳强白天走访村民,晚上思考对策,谁家有困难、谁家有老人生病、谁家有留守儿童,不到一个月时间,他的笔记本上都记得清清楚楚。

在走访中,柳强印象最深的就是问到全村谁家最困难时,大家一致都说苏安平。其实前些年,苏安平跑三轮、干裁缝,日子倒也勉强过得去,自从2014年他的母亲大病一场,不仅花光了积蓄,还欠下了不少外债,他的妻子又患有精神疾病、女儿才刚上小学,为了便于照顾家人,苏安平只能就近打零工,往往是吃了上顿没下顿。

“扶贫就要先帮最穷的人!”为此柳强跑了一趟又一趟,先后为苏安平申请了低保补贴、残疾补助、危房改造,并安排了公益性岗位、帮他入股了村集体产业,彻底解决了苏安平的后顾之忧。

“能有今天的好日子,多亏了柳书记手把手帮扶。”如今的苏安平不仅家人医药费有了着落,还住进了新房,说起柳强,苏安平觉得比自己的亲人还亲。

“要巩固脱贫成果,必须得有村集体产业!”柳强不止一次在“两委”会上这样说。

北社村地处渭河之滨,全村常住人口700余人,耕地2980余亩。根据人少地多的现状,柳强制定了三年发展计划,通过“党支部+合作社+农户”的模式,创新性地提出了西瓜种植和设施大棚“齐步走”的产业发展思路,即鼓励生产大户流转土地种植西瓜,进而形成规模,同时对一般农户加强技术指导,在村集体产业的带动下,发展设施大棚,扩宽乡亲们增收致富的路子。

6月正是丰收的季节,北社村600余亩西瓜平均亩产7000多斤,恰逢今年行情不错,村民每亩能净赚2300多元;前几个月,设施大棚里的羊肚菌也给村民带来了实打实的收益。通过产业带动,村里的10户贫困户每年取得固定分红3000元,全村正踏踏实实地在小康路上大步迈进。

担任第一书记3年多来,村里修路建渠、发展产业、建设人饮工程……大小事情柳强一直忙个不停,用他的话说“只要村民认可,再忙再累也都值了!”

新闻推荐

华阴市副市长一行“七一”前夕慰问老党员

阳光讯(记者赵雷刚通讯员雷华伟张小科文/图)“七一”前夕,华阴市副市长秦永亮,华阴市水务局党委书记、局长陈风波一行到孟塬...

华阴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华阴市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