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山脚下话仙峪乡村旅游让村民富起来
记者 赵雷刚
华阴市仙峪口村地处华山风景名胜区内,因其境内风景钟灵毓秀、胜似仙境而得名,是华阴市首批美丽乡村建设示范点。2017年以来,在华阴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视和重点扶持下,对全村基础设施进行了全方位提升改造,镇村两级借助得天独厚的旅游资源,探索出了一条“美丽乡村+乡村旅游+乡村振兴”的成功之路,成为了华阴市一张靓丽的乡村振兴名片!
美丽建设“美”在仙峪
记者驱车沿310国道由渭南向东行驶华阴市仙峪口村时,张支书早已等在村口,巷口的牌匾上刻有“仙峪口村二巷”的字样,由村口向南放眼望去,整齐干净的巷道,在覆盖整个巷子的灯笼长廊下,各家门口盛开着各色的鲜花,红绿相衬,让人仿佛置身于画中。
2017年4月,仙峪口村做为华阴市首批美丽乡村建设示范点,市委、市政府先后投资3000余万元,对村里的基础设施进行了全方位、立体化的改造。仙峪口村张支书一边领记者在村里的二巷走着,一边告诉记者,全村共7条巷道,152户,525口人。靠近国道的5条巷道,和咱们现在看到的都一样,各家户的门楼,外墙都进行了统一翻新,巷道道路及排水管道重新铺设,路灯及各家门前的绿化亮化也进行了统一升级。铁路南边的两条老巷道,除了巷道的景观长廊以外,其余的和这里都一样!
张支书告诉记者,各家的门楼,围墙都用的是青砖改造的,路面全部铺设石材,包括各家门口及巷道两侧,共种植了国槐、樱花、月季、牡丹、桂花等苗木8000余株;葡萄、灵霄等绿植5000余株,安装路灯500余盏。另外对全村的门头牌匾以及文化、景观长廊进行了重新建设和布置装饰,还在5条巷道刷写了陕西十大怪、二十四孝等为主题的墙体标语和图画83幅。还动员并支持全村150余户改厨改厕,并整合建设全村下水管网,建成村污水处理站,彻底解决全村污水排放问题。在市乡的积极协调和支持下,全村实现了无线网络全覆盖。
硬件设施齐全了,村里环境美丽了,村民素质也得提高,张支书告诉记者,在改造初期,有的村民就是不配合,不愿意改造,有的家门口栽植的月季花,桂花树等,经常就被破坏了。后来村里就重新修改制定了村规民约,道德规范,加强了党员教育管理和村民文明管理,强化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育,不文明现象逐渐消失了。外在美不算美,内外皆美,才是最重要的,张支书笑着说到,都是乡里乡党的,美丽建设的路上一个都不能少!
共同富裕“富”在口袋
基础设施好了,人居环境美了,关键还要让群众的腰包鼓起来,在市镇两级的指导下,村里依托旅游资源,在与华山旅游集团协商后,理出了一条“党支部+农家乐+乡村旅游”的新思路,张支书说。
在2017年美丽乡村建设的初期,大家对于农家乐没有认识,都害怕做不好了要赔钱,尤其是没挣钱还得先投资置办家当,为了能够尽快让农家乐开起来,村里争取多方支持,对先期愿意经营农家乐的20户每家配套4套桌椅及冰柜做为支持;为了确保能一炮打响,村里先后聘请市劳务部门和餐饮专业人士对这20户进行培训,以确保开业后的饭菜质量和服务质量能够吸引更多的游客。与此同时,村里还派出多路外联人员,联系各地旅行社,争取更多的客源。当年第一批19户农家乐于8月13日正式开业,至月底,户均收入都突破了2万元。这2万元起到了吸引作用,愿意经营农家乐的人越来越多!张支书笑着说到。
为了确保农家乐能够持续发展,后面开业的农家乐都必须经过专业培训,并经过村里的验收,达标后才能开业。开业后,每户的经营情况每天都会进行点评,对达不到游客满意的经营户要停业整顿。张支书说。在三巷的一户农家乐,记者看到经营人员正在紧张的准备着饭菜,已备好的时令蔬菜和野菜整齐地摆放在案上,手工馒头,玉米面馍,农家穰皮,油饼也已准备就绪。在大厅的餐桌上,餐具整齐的摆放着,一切就绪,只等游客用餐了,女服务员大声说到!
张支书告诉记者,目前团餐主要是8菜8小吃,外加馍馍、面食、和稀饭等,每桌8人200元,然后游客可享受每人购买2元保险后免费游仙峪景区。另外,村里采取按巷道轮流接待的方式,每天每户安排一车游客用餐,淡季基本一周就可转一轮,旺季基本三天就可轮一次接待。去年村里共接待团队10万余人次,散客5万余人次,农家乐经营户户均收入6万元以上,全村人均收入达到1万元以上!
“今年截至目前已接待团队4万余人次,赶年底争取达到20万以上,农家乐户均收入达到15万元!”张支书激动地说。
仙峪口村积极发动群众进行“三变”改革、壮大集体经济。他们把村上的190亩集体土地入股到户外运动基地和生态停车场建设中,30户合股组建了旅游咨询中心,使全体村民人人持有收益股,投入户户户持有发展户,真正实现了共同富裕的目标!
生活幸福“福”在心中
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仙峪口人的日子越过越好了!但如何实现生态美、村容美、庭院美、生活美,村风美,仙峪口村以提高村民整体素质,养成良好生活习惯入手,建设道德文化墙,完善村规民约,强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长效治理环境卫生,移风易俗,杜绝铺张浪费,提倡厚养薄葬等等!
村中老人告诉记者,以前村里人的收入主要是靠烧木炭,挖药材,有点门路的人去附近的药厂装卸队装车卸车,一年到头也挣不了几个钱;再后来北上南下去打工,也是紧紧张张过日子。现在好了,村里环境好,卫生好,而且不出村就可以挣钱了,一家人团团圆圆多好的!
采访结束时,张支书告诉记者,自己还有好多设想,建村部、客栈,建统一采购供应中心。为了集体经济能持续壮大,考虑建设采摘园,包括在村里培养面花、剪纸、秦腔、老腔等专门人员……
新闻推荐
编者的话:由陕西工人报社和华阴市总工会联合举办的讴歌劳动美、建功新时代“华阴杯”全省职工摄影大赛活动,历时一个月的征...
华阴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华阴市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