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蓝天碧水映华山——华阴市环保工作走笔

渭南日报 2016-10-19 00:00 大字

本报记者崔晓怡姚琼

天蓝、地绿、水净,绿色、循环、低碳……是一座城市不可或缺的美景,更是民之所望,施政所向。

近年来,华阴市立足自身实际,把持续改善环境质量作为重大“民心工程”之一,以治污降霾减排为抓手,重点实施了大气污染治理、污水处理、环境整治等工程,为群众努力打造一个秀美、宜居、和谐的环境。强化源头治理让蓝天更湛蓝

清新的空气,是最公平的公共产品,是最普通的民生福祉。

提起华阴,人们最先想到的是巍峨挺拔的大华山。站在华阴市区眺望华山,山体翠郁浓,山顶闲云绕,宛如一幅清新秀丽的画卷。在这个全国闻名的旅游城市里,呼吸一口新鲜的空气,似乎是件稀松平常的事情。

然而,真正熟悉华阴的人都明白,这里的空气并不是“与生俱来”地清新。这背后,彰显了华阴市委、市政府生态优先、以民为本的理念和决心,渗透着广大环保工作者多年以来的坚持和汗水。

提起过去,一位在这里生活一辈子的“老华阴”张德顺老人用一幅“水墨画”来描述华阴的空气。“像是被罩成一层纱,空气时常是灰蒙蒙地,看远处华山就像是一幅水墨画,只见黑白,没有色彩,缺乏生机。”

其实,类似这般的记忆在华阴人的脑海中不乏其数。“春夏季节还能好点,冬天尤其严重”“除了发电厂‘粗壮\’的浓烟,单位和居民小区里,大大小小的取暖锅炉也是黑烟不断,”“天气经常都是阴沉沉地,冬日里见个太阳都不容易”“如今想来就是霾,只是那时候大家都不太了解……”采访中,虽然群众直观的感受各有不同,但华阴市大气污染的严峻形势却能从中窥出一斑。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对华阴来说尤为如此。基于这样的认识,近年来,华阴市的决策者们主动担当,积极践行,坚持问题导向、民生导向,多措并举,强力推进大气污染防治,走出一条发展与生态协调的新路子。

华阴市辖内的华能陕西秦岭发电公司,是陕西省国有大型火力发电厂之一,其装机容量132万千瓦,年发电能力66亿千瓦时。多年来,这座号称西北首座、全国第四大百万千瓦级火力发电厂,在为经济发展贡献的同时,却也因高能耗、高污染一度成为华阴市空气污染的“祸首”。

经济利益与生态环境相冲突时,究竟该如何抉择?华阴的答案是:当环境出问题时,“绿色选择”势在必行。

按照国家和省市相关规定要求,华阴市从最艰难却最亟待解决的华能陕西秦岭发电公司入手,督导和支持企业落实上大压小和超净排放改造工程。先后关停两台125MW机组和两台200MW机组,新开工建设两台600MW超临界高效节能环保发电燃煤机组,安装低氮燃烧器,采用SCR脱硝工艺,使脱硝效率不低于80%。锅炉烟气采用高效静电除尘器控制烟尘的排放,除尘器效率≥99.8%。采用石灰石—石膏湿法脱硫系统,不设GGH,不设烟气旁路,脱硫效率不低于95%。并运用烟塔合一技术,使烟气通过180米高的自然通风间冷塔排放,极大地降低了环境空气污染物的落地浓度。建成后的机组,减排二氧化硫68943.4吨/年,氮氧化物14918吨/年,烟尘3203吨/年,实现主要污染物排放浓度处于全国领先水平。同时,完成了对7#、8#机组的脱硫脱硝、除尘提效改造,建成7#、8#机组烟气在线监测设备,大大削减了大气污染物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的排放量,实现了污染物超净排放。

在向落后产能“开刀”的同时,华阴市按照“稳、准、狠”要求,全力推进多污染源的综合治理工作,打出一套行之有效地“组合拳”,将持续改善环境质量提升到一个新台阶。

先后开展了燃煤锅炉拆改工作,组建了远大热力有限公司,对全市进行集中供热,2015年底管网铺设达到60%,拆改城区燃煤锅炉91台(套);机动车污染防治工作中,按照环保部要求,强化对机动车环保分类标志的管理,并对“黄标车”等高排放车辆采取区域限行措施,张贴禁行限行通告,设立限行标志,明确违章处罚措施。全面落实了主城区无标车、黄标车禁行限行措施。“十二五”期间共淘汰黄标车2013辆;全面开展油气回收工作,完成全市24个加油站的油气回收治理工程,并全部通过验收;加强餐饮业污染治理工作,对规模以上宾馆已全部安装油烟净化设备,60%以上的餐饮业单位完成了油烟污染治理,主城区规模以上的餐饮业基本普及了清洁能源。

据统计,截至“十二五”末,华阴市主要污染物中化学需氧量、氨氮、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排放量分别为:1191.41吨、75.85吨、3788.22吨和3116.763吨,较2010年分别下降53.76%、70.25%、82.3%和86.83%。而今年1月至8月,COD排放量为81.65吨、氨氮排放量为10.31吨、烟尘排放量786.27吨、二氧化硫排放量651.85吨、氮氧化物排放量2511.16吨,创造了各项指标的新低。

华阴市环保局局长左晓华说,空气质量好不好,华山是见证者,老百姓最有发言权,让蓝天更湛蓝,让华山“美颜常驻”,让群众舒心满意,便是我们环保人最大的欣慰。提升处理水平让碧水更清净

随着城市化、产业化进程加快,水环境保护压力日益加大,城市污水处理水平已成为衡量一个城市文明程度和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标志。而长期以来对城市污水卓有成效的治理,则让华阴市在此项工作中走在了全市的前列。

近年来,华阴市坚持把污水处理厂建设作为刚性任务,不断加大城区污水处理厂建设,扩展污水管网覆盖,通过技术革新实现再生水利用,有效提升了污水处理水平,为群众提供了安全健康的水环境。

华阴市污水处理项目占地50余亩,项目于2006年经渭南市发改委批复立项,设计规模为日处理生活污水2万吨,结合华阴市城区排污实际,分二期工程实施。

其中,一期工程于2008年开始实施,日处理污水1万吨,投资4450万元,于2009年12月建成运营。根据渭河流域水污染防治理三年行动,2012年7月对其实施提标改造工程,水质由原来一级B类标准提升到一级A类标准,并于2013年7月通过环保验收。

为了彻底解决华山景区污水处理问题,进一步提高水资源的综合利用率,2013年11月,华阴市开始筹建污水处理厂二期和再生水利用工程。

其中,二期工程1万吨日处理污水项目建设包括华山截污主干管工程和厂区工程,项目总投资2000多万元。2014年9月28日,二期工程通水试运行,12月底经渭南市环保局组织的专家组通过验收;再生水厂位于污水处理厂东侧,占地10.05亩,总建筑面积1700平方米,输水管网18.74公里。主要有前置反应池(2座)、原水调节池、絮凝沉淀池、纤维束滤池、再生水回用水池(2座)、污泥缓冲池、反冲洗水集水池、加药控制厂房、再生水供水泵站。项目投资4810万元,建设规模设计能力为日产再生水1.6万吨,再生水回用率80%。目前,一、二期工程均运行正常,日处理污水量达1.3—1.4万吨,改善了长涧河水质,使其稳定保持Ⅳ类水质。完善机制体制提升环保能力

环境监测和监管,是控制环境污染、维护生存环境有保障作用。多年来,华阴市环保局坚持严格执法不放松,通过提升技术手段,完善机制体制,建立起环境污染治理工作长效机制,环境保护能力得到全面增强。

严把项目审批关。坚决按照建设项目环评审批六不批原则,对新建项目组织专家对环评文件进行评审,对项目选址进行现场勘查,确保新批建设项目符合审批要求,今年上半年共审批建设项目6个,其中报告书1个、报告表3个,登记表2个。对申请试生产的单位,组织人员对照环评文件及环评批复要求进行现场核查,核查中发现存在问题的现场予以指正,并下达了整改通知,半年来共下达相关文件34份,落实了建设项目审批有关要求。

加大环境监察力度。做到以执法促收费、以执法促治理,开展了严查违法企业、清理违法违规项目等一系列环境保护专项行动,及时处理群众投诉、支队督办案件,参与了市政府组织的采石挖沙企业关闭取缔行动,为保护生态环境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强化环境监测能力建设。目前拥有环境空气自动监测系统、大气质量采样仪、722型分光光度计、烟尘采样仪、噪声仪等三十多台仪器设备及电脑、通讯、办公设施,建立了汲水企业监控平台,实现了远程数据与视频双监控。

注重信息公开和民众参与。围绕世界环境日中国主题“改善环境质量推动绿色发展”,开展丰富多彩的宣传纪念活动,不断创新电子录音、宣传手册、宣传横幅及LED电子屏等方式,让宣传活动更贴近群众;加强政府和企事业单位环境信息公开,以公开推动监督,以监督推动落实;发挥社会组织作用,引导社会公众有序参加环境治理和环境监督,倡导绿色生活生产方式,知行合一,着力提升全社会的环境意识,建成环境保护统一战线。

与此同时,特别注重党风廉政工作,全面提高干部队伍政治素养。在日常学习工作中,坚持把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作为重中之重,引导全体干部职工认真学习。扎实开展“两学一做”专题教育活动。要求党员、干部撰写学习笔记、心得体会并创办学习专栏。同时,建立健全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工作规划,并与中层的干部签订了《党风廉政建设目标责任书》;通过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加强重点岗位廉政风险防范管理,加大政务公开,开展了党员“亮身份”活动,深化监督,及时纠正不良风气,营造风清气正的干部队伍。通过举办学习专栏、主题征文、学习阅读等方式,深层次转变思想认识,教育和引导干部职工担负起服务群众和保障生态文明建设的重大使命,争做生态文明建设的主力军。

环境保护、污染治理不可能一蹴而就,生态文明建设注定是一场持久战、攻坚战。谈及未来,华阴市副市长田晓军表示,持续改善生态环境,满足全市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生态环境要求仍然是我们各项工作的重中之重。下一步,渭南市将继续按照中省和渭南市委、市政府部署要求,牢固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坚定不移走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之路。始终坚持问题导向,攻坚克难,补齐短板,在强化工业污染防治基础上,协调各职能部门,逐步推进农业面源污染防治、农村饮用水水源地环境保护等工作,让生态文明建设与新型工业化、城镇化协同推进,为建设国际山水绿色宜居新华阴作出新贡献。举报电话:12369举报邮箱:2171390561@qq.com

新闻推荐

华阴:通过“现场观摩”助推美丽乡村建设上台阶

本报讯(通讯员王武军)11月16日,华阴市委、市政府组织32名市级领导、38名市级部门主要负责人、12名镇(办)党政正职,并邀请18名市级党代表、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共100人,利用两天时间,现场观摩美丽乡村建设...

华阴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华阴市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