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侯海英:治渭战线的“女汉子”

陕西日报 2014-12-08 00:04 大字

通讯员 刘庆民 本报记者 郭军

母亲突发脑溢血在医院抢救,床前没有她的身影;孩子上学期间没人照顾,寄放在“小饭桌”。但由她创新提出的分段抽排水、抛石挤淤等方法,却攻克了一个个施工技术难题,受到水利专家的称赞。3年来,她感人的治渭事迹,在业内被人传颂和热议。她,就是来自治渭工程建设一线的华阴市水务局干部侯海英。

羞涩不善言谈,总是面带笑容,衣着朴素,身材娇小,是侯海英给人的第一印象。刻苦钻研、任劳任怨、尽职尽责、无私奉献,才是她的本质特征。

华阴是陕西省渭河防汛重点市,长期以来广为流传着这样一个口头禅——“大雨大灾,小雨小灾,十年九灾,没雨旱灾”。

2011年,华阴渭河综合整治全面启动,南山支流罗敷河5项工程、南山支流应急分洪利用工程、渭河华阴段全线整治工程相继全面实施。作为水务干部的侯海英,既欣喜又深感责任重大。“92·8”、“03·8”、“10·7”等10余次大洪灾惨景历历在目。面对7.2万常年饱受渭河洪水肆虐的库区群众,她暗下决心:豁出命来也要把渭河治理好,消除水患,造福百姓。

在工程实施前期,她带领测量人员,三伏天顶烈日,三九天冒严寒,忙碌在项目工地上。皮肤被晒黑脱皮,她不在乎;腿关节风湿病犯了,常常疼得冒汗,同事劝她回家看病休息,但为了赶工期、保质量,她咬紧牙关,坚守岗位,硬是带领大家出色地完成了工程测量任务。

灯火阑珊,夜幕降临,她没时间辅导孩子学习,也无暇陪家人看电视,总是趴在办公桌前整资料、算方量、写汇报,常常半夜才拖着疲惫的身体离开办公室。白天工地上忙碌,晚上办公室加班,已成为侯海英固定的工作模式。

丈夫常年在外打工,从小学一年级开始,孩子就在“小饭桌”吃饭。周末加班,只能把孩子一个人放在家里,懂事的孩子知道妈妈忙,学会了自己照顾自己。2012年7月,老母亲突发脑溢血,当时正是工程建设的关键时期,尽管单位离医院只有1000来米,但母亲住院1个多月,她没有请一天假。有人问她拼命工作图啥呢?她说,图的就是早日实现渭河“堤固、洪畅、水清、岸绿”。

复核工程量是一个细致的工作,差之毫厘,失之千里。侯海英丝毫不敢懈怠和马虎,严格按照工程设计,细心核量每个断面图、每处单元工程……发现问题,反复讨论,直至解决。2013年,在实施罗敷河右岸堤防退建工程中,新建堤防堤基因常年积水,水下沉积淤泥,为了有效解决这一难题,水利专业毕业的她在水务局总工指导下,带领技术人员,查阅大量资料,创造性地提出采取分段抽排水、抛石挤淤等方法,攻克了技术难题,受到设计院及专家高度肯定和赞扬。同事们开玩笑地称她为“纯爷们”、“女汉子”,但矮小瘦弱的她,总是一笑了之。

新闻推荐

华旅集团为“华山好司机杨京红客运班”授牌

本报讯(记者王戈华通讯员王渭王会军)5月19日中国旅游日当天,华山旅游集团公司为“华山好司机杨京红客运班”授牌。去年3月9日,家住华阴市的华山旅游集团客运管理公司旅游客车司机杨京红驾车运送游客...

华阴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华阴市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