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煤集团:稳就业 既稳住就业数量又提高就业质量
陕煤集团朝气蓬勃的员工队伍
“入企即入校,陕煤集团打造的终身学习平台,让我实现了从学校到岗位的蜕变成长。”29岁的刘超说。2017年7月从西安科技大学采矿专业研究生毕业的他,来到陕煤榆北小保当矿业公司,面对部室岗位还是区队一线,毅然选择了后者。经过多年努力,今年3月已被提拔为公司生产技术管理中心副经理。
带着“去建设一个智慧矿山”的憧憬,他扎根公司区队一线,长期的学习与实践,现在的他已对井下处理改造技术研究了如指掌,还参与到矿井水处理改造工程技术研究、矸石充填和地质环境综合治理项目等。从刘超的成长经历来看,反映了陕煤在人才“选、育、用、留”“四轮驱动”战略中所取得的实实在在成效。
从2018年开始,陕煤集团强力推进“五年万人招录行动计划”,引进高素质人才,为企业持续发展做好人才储备。截至目前,陕煤集团已招录本科以上学历毕业生10572人。其中,硕士研究生以上学历毕业生1318人,本科学历毕业生9254人。
陕煤集团人力资源部总经理李聪表示:“稳就业是国企义不容辞的责任,也让我们吸收和培养了一批人才,从近年来企业的转型发展实践来看,人才是把资源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的前提和保障,是企业基础性、战略性的核心竞争力。”
毕业于北京化工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的巩阳就是“万人计划”之一。2019年6月他研究生毕业后,通过校招面试来到了陕西煤业化工技术研究院新材料所工作。在1吨/年石墨烯中试生产线项目中,他跟随工人一起生产,很快熟悉和掌握了整条生产线的生产流程,同时积极配合对每批次样品进行监控检测,收集和分析试验数据,了解试验进程并制定下一步试验计划,推动项目向前发展。研发之余,在课题组长的带领下他也与下游客户进行了积极的对接和交流,了解不同应用领域对石墨烯产品的性能要求,实现石墨烯产品的定制化生产。
2020年初陕煤技术研究院开始深化改革及存量项目梳理工作,他担任1吨/年单层石墨烯工业化试验项目负责人,并组建7人的石墨烯制备与应用项目部,成为陕煤研究院工业化试验项目负责人里最年轻的一位。
为了配合下游市场发展,抓住科技产业化发展的机遇,今年,占地1700多平米的100吨/年氧化石墨烯工业化示范项目在华州分公司全面展开。因此,他在负责工业化试验项目继续研发工作的同时,还要负责示范项目立项筹建、专项评价、工艺设计等工作,经常来回奔波于西安和华县之间,力争在今年完成生产线主体建设工作。
依托项目平台建设,在陕煤集团转型升级中,从积极培育新动能入手,持续在战略新兴产业、新能源、新材料及煤炭绿色智能开采等方面发力,通过110-N00新一代采煤工法、智能化开采、低阶粉煤气固热载体双循环快速热解技术开发以及银纳米线透明导电薄膜、高性能锂电池三元正极材料及其前驱体、纳米吸能材料等数十项技术开发和项目建设,聚合了一大批科学技术人才。
“陕煤集团将稳就业工作作为企业发展和汇聚英才的重中之重,走出了一条“高端领军人才+劳动者素质全面提高”的人才强企之路。”李聪说。
具体来说,在强化“三支队伍”建设中,广泛开展岗前、岗中和转岗培训以及挂职锻炼、轮岗交流、岗位练兵和技术比武交流活动。以培育职业经理人为突破口,加强经营管理队伍建设,先后用了两年多时间对集团所属基层单位两千多名中层以上管理人员进行全面脱产培训,同时,开办陕煤思创学院,目前已累计培训中高层管理人员300余名,半数以上学员走上了新的重要岗位。以扩大技能大师群体为突破口,加强技能操作队伍建设,在全行业推行新型的师徒“传、帮、带”模式,制订阶段培养计划,实行共考、共奖和共罚,带动了技能人才队伍的梯次发展。
在用人方面打破旧有机制藩篱,深化人事、劳动、分配三项制度改革。构建科学先进的用工新模式,确保集团管理和专业技术人员控制在20%以内,管理人员压减到8%以内。着力构建与劳动力市场、企业经济效益和劳动效益挂钩的工资正常增长机制。全面推行差异化薪酬分配管理制度,对各单位中高层管理人才、专业技术人才、技能操作关键岗位人才按照20%、30%、20%的比例实施差异化薪酬激励,推行辅助岗位定员包岗工资制、非核心岗位与市场化接轨分配形式。积极建立以奋斗者为本的激励机制,落实岗位津贴、成果保护与利益共享、股权期权激励等政策。
建立新型岗位职级体系,对管理人才、技术人才和技能人才的职业发展,设置了“H型”双通道晋升体系,打通“三支队伍”成长通道。自主开展工程类职称评审和技能等级认定工作,畅通职称和技能等级评定界限,新招录的各类院校毕业生即可评定职称,也可评定职业技能等级。
在合作发展上,以“煤炭绿色安全高效开采国家地方联合工程中心”和“国家能源煤炭分质清洁转化重点实验室”为核心,建成了5个国家级科研平台、30余个省级科研平台、1个院士专家工作站和2个博士后科研工作站,驻站合作院士6人和博士后研究人员5人,合作“千人计划”3人;与中科院和清华、浙大等高校建立了产、学、研技术攻关联合体。华商报记者 宋小雪 通讯员 梅方义 汪琳
新闻推荐
本报讯(记者刘虹)近日,记者从华州区城市管理执法局了解到,经过三天加班加点紧急抢修,位于子仪大街的污水管道终于修复,排除险情...
华州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华州区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