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西安推出52集 民俗纪录片《关中记忆》

西安晚报 2017-06-14 05:12 大字

52集的纪录片,堪称一部电视连续剧的长度。用如此长度的真实影像来展示关中地区的历史痕迹、社会风貌与民俗风情,更像是一本影像版的关中百科全书,这在民俗题材纪录片历史实属罕见。记者昨日获悉,这部名为《关中记忆》的纪录片,出自西安本土作家、编剧、导演惠焕章团队,从拍摄之初到现在8年间经历种种艰辛,终于与观众见面。

13日上午,52集大型纪录片《关中记忆》首映发布会在西安白鹿原影视城举行。这部纪录片每集9分钟,52集总片长达468分钟。这不仅是陕西历史上最长、集数最多的一部纪录片,也是国内迄今为止最长的一部地方民俗题材纪录片,具有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史料特性。

家家房子半边盖、裹肚老少四季戴、热炕睡着好几代、走亲礼馍大筐抬、文物当着瓦块甩……这些早已消失的农耕文明印记,经过精彩的影像语言又重新展现在观众眼前。纪录片通过故事介绍、解说讲述、还原展现等各种形式,层层推进、抽丝剥茧,全面展现陕西关中地区即将消失或已经消失的民风民俗和社会风貌,还原陕西人文历史的点点滴滴,堪称数千年农耕文明的最后缩影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奇观再现,具有史诗般的壮美。

这些珍贵影像,可以说是人们心目中不忍挥去的苍凉记忆,也是农耕时代刻画在人们身体和心灵上的独特印记。观众从每一个细微的关节点上,都能看到关中地区民风民俗的壮观奇妙和文化底蕴的博大精深。

昨日,惠焕章告诉记者:“我出生在华县,是正宗的关中人。从小关中的民风民俗深深地吸引了我。上世纪90年代,我在了解研究陕西八大怪、十大怪的基础上,写了一本书《关中百怪》。后来,我将这本书中的部分内容,改编成了纪录片脚本开始拍摄。开始并没意识到这是一个难以完成的超级项目,8年来,我们经历了一系列的曲折与艰难。有经验的不足,人员的不稳定,还有资金的困难等等。”

记者了解到,《关中记忆》将在全国首次实现纪录片的长期连续播放模式。从本月18日起,在陕西广播电视台影视频道播出,持续播出52天。“希望这部纪录片成为外地人了解陕西人文历史的一个窗口,也是陕西人自我了解的一面镜子。”惠焕章说,自己还打算以非物质文化遗产秦腔为题,拍摄一部关于秦腔视频版的百科全书,这部长达70集的大型纪录片《秦腔》剧本已经创作完成,拍摄工作将在今年内开始,计划5年内完成。记者职茵

新闻推荐

第五批省级“非遗”秦腔项目代表性传承人授牌 7位老艺术家获得“非遗”传承人称号

获得“非遗”传承人称号的老艺术家记者尚洪涛摄本报讯(记者职茵)昨晚,由陕西省文化厅主办的2017年“文化和自然遗产日”惠民演出暨第五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秦腔项目代表性传承人授牌仪式在...

华州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华州区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