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关注“文化和自然遗产日” 陕西省向非遗秦腔代表性传承人授牌

三秦都市报 2017-06-11 04:10 大字
????国家级非遗传承人白明理(左)表演陕北道情????本报记者吴岸彪摄

为迎接2017年“文化和自然遗产日”,昨晚,由省文化厅主办,省振兴秦腔办公室等承办的陕西稀有剧种惠民演出暨第五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秦腔项目代表性传承人授牌仪式在易俗大剧院举行。省文化厅厅长刘宽忍为张彩香、郭褒华、崔惠芳、郝彩凤、刘茹慧、广雪琴、杨荣荣等秦腔代表性传承人授牌。

发挥老艺术家传承示范作用

今年“文化和自然遗产日”的主题是“非遗保护——传承发展的生动实践”。秦腔是陕西极具代表性的文化符号,第一批入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非物质文化遗产秦腔项目传承人,既是秦腔历史发展的鲜活见证,又是宝贵的艺术财富,秦腔艺术的传承发展得力于具有深厚造诣,德艺双馨的老艺术家,他们默默无闻、无私奉献,坚持在授徒传艺中多方借鉴,取其精华,融会贯通,立足于传承发展,努力做到师承名实相符,保护继承优秀传统。

省文化厅在“文化和自然遗产日”为第五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秦腔项目代表性传承人举行授牌仪式,就是要发挥老艺术家的传承示范作用,以非遗传承为切入点和抓手,积极做好抢救传统文化、保护文化生态的工作,宣传普及代表和体现秦腔等地方戏曲艺术成就的精品佳作,积极探索戏曲保护传承模式,对加强陕西地方戏曲传承保护工作起到引领作用,推动全省非遗保护工作深入开展。

稀有剧种优秀折子戏奉献观众

非遗是中华民族艺术宝库中不可多得的瑰宝,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据了解,目前,陕西省共有西安鼓乐、中国剪纸、华县皮影戏3个项目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全省已建立了非遗国家、省、市、县(区、市)四级代表作名录,包括国家级非遗项目74项、省级520项、市级1415项、县级4150项,全省现有国家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46人、省级398人、市级1281人、县级3977人,命名设立了两批51个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生产性保护示范基地(单位)。

随后的陕西稀有剧种优秀折子戏专场受到戏迷热捧。由国家级非遗传承人白明理表演的陕北道情《扎腔》《二女子游花院》,华阴市眉户剧团的眉户《郑丹哭祠》,大荔县剧团的碗碗腔《赠钗》,安康市汉调二黄研究院的《三哭殿》为戏迷们奉献了一段段精彩唱腔和一幕幕好戏,令大家度过了一个难忘的艺术之夜。本报记者夏明勤

新闻推荐

的哥给留守孩子送书包粽子

  520公益季活动现场,来自华州区的乡村教师詹老师坐摩托、火车、倒公交赶来,返程时遇到爱心的哥,被免费捎了一程。昨天,爱心接力上演,的哥团队专程前往该校,给留守儿童送上书包、粽子、...

华州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华州区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