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沉睡的资源”是如何活起来的 ——国家级农村产权交易示范县的华州经验

陕西日报 2017-05-21 06:30 大字
   本报记者 韩秀峰 屈荔鹏

  “我今年准备养100只羊,但手头还差3万元,看到村里有人用土地承包经营权证贷到了款,我也想把自家的6.9亩地作抵押贷款搞养殖,这样每年就能增加3万多元的收入。”4月21日,在位于华州区子仪路的华州区农村产权交易中心大厅里,前来办理贷款业务的柳枝镇樱沟村村民李建全一脸喜悦,他边说边向记者展示准备好的资料。

  而这一幕,只是华州区开展农村产权交易服务以来的一个缩影。

  为了助力广大农民致富奔小康,早在2013年,华州区就实现了242个自然村的三资统一管理,2015年又将全区40多万亩土地确权到户,为农村产权制度改革奠定了坚实而良好的基础。为了让这些“沉睡”的农村资源活起来,促进农民增收,2015年12月29日,华州区率先成立了渭南市首家农村产权交易中心,为全区农民实现财产增值提供了交易空间,也为华州现代农业发展提供了实现土地规模经营的交易平台。

   农村产权有了交易平台

  在华州区农村产权交易中心,大门右侧立着一块巨型LED屏,上面滚动显示着全区土地流转的信息。交易大厅里,依次开放着交易申请、交易审核、交易办理、交易鉴证、资产评估和抵押登记六个窗口,前来咨询和办理业务的群众络绎不绝。

  “我们不仅组建产权交易大厅和服务窗口,设立了招投标大厅和电子竞价室,开通了农村产权交易信息网、手机APP和微信公众号,还依托镇农经站设立了10个镇(办)农村产权流转交易站,135个村(社区)设立农村产权交易信息员,与三资管理、土地确权进行了无缝接入,实现了三资、土地系统的互联互通和数据库共享,建成了覆盖区、镇、村三级农村产权交易服务体系。”华州区农经局局长毕英萍告诉记者。

  为了规范产权交易管理,华州区成立了农村产权交易工作领导小组及农村产权交易监督管理委员会,对产权交易行为实施监督管理和指导,将区农业、国土、住建、水务、林业、科技等部门的产权管理职能进行整合,统一设立服务窗口;制定《华州区农村产权交易市场建设实施方案》,完善《华州区农村产权交易管理办法》和《华州区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交易规则》;设计印制交易鉴证书、他项权证和经营权证,编写农村产权交易告知书和明白纸,起草6类12种产权交易申请表格和5种产权交易示范合同,并上传信息平台供群众免费下载使用。

  “农村产权交易中心的建立,盘活了农村‘沉睡\’的土地资源,真正为服务农村土地交易走上了规范化道路。”在农业局局长杨志荣看来,产权交易中心不仅提供“摊位”,建有统一的交易规则和流程,而且还确保产权“货真价实”、交易阳光操作。

  规范、便捷的交易平台,点燃了广大农民主动交易的热情。截至4月底,产权交易中心共发布土地供求信息62期次,组织土地流转交易59宗,流转面积8600亩,交易金额780万元。

  “红本本”让农民贷上了款

  “抱着试试看的心理,去年7月,我拿着颁发不久的‘红本本\’前往柳枝镇农村信用社办理抵押贷款,没承想5万元的贷款一个星期便打到了我账上。”如今,在县城开了半年多农家乐的张桥村村民张东仍抑制不住激动的心情。

  “经过一年多的土地确权工作,华州区7万多户农民已有6.23万户拿到了红色的土地确权证。”毕英萍介绍说,为盘活农村土地资源,彻底解决农民贷款难、贷款贵这一难题,他们联合华州区农村信用合作联社,创新推出了“交易—鉴证—抵押”的贷款模式,只要是通过家庭承包方式依法取得土地承包经营权和通过合法流转方式获得承包土地经营权的农户及农业经营主体,均可按照个人申请、实地考察、价值评估、签订合同、他项登记、贷款发放的“六步工作法”,以农村承包土地经营权为抵押物向华州区农村信用社申请1到2年低利率的贷款。

  在下庙镇村民吝渭平家的后院里,一座160多平方米的三间猪舍,便是他今年初通过“农权贷”贷款,花费3万元新建的。“真没想到,几天就把款贷回来了。我贷了5万元,每年利息3000多元。”吝渭平告诉记者,他今年养的100多头猪就能收入6—7万元。

  据了解,华州区20多个农村信用社网点开展了“农权贷”业务,需要贷款的农民只用到当地信合办理相关手续,再由信合统一到区农村产权交易中心办理审核,手续齐全当天便能放款。

  华州区农村信用合作联社主任廖武鹏说:“农户手中的土地证有效盘活了农村资源、资产,解决了农民抵押难、融资难问题。目前已累计发放‘农权贷\’196笔,共计2432万元,大大提升了生产规模和质量,促进了农民增收致富。”

  现代农业发展的新动力

  近年来,随着土地流转步伐加快,许多地方涌现出家庭农场、农民专业合作社等一大批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融资无疑成为这些新型经营主体发展的关键,华州同样面临这一瓶颈。

  “针对这一实际,我们摸索出一条捷径,采取先认定经营主体流转土地的合法性,再由区产权交易中心给经营主体出具土地流转经营权证,农民拿着这个证才可以向银行抵押贷款。同时,我们还联合评估公司、银行对其土地承包经营进行价值评估,降低银行放贷风险。”毕英萍说道。

  多年来,华州区积极推进农业经营方式创新,扶持、培育和发展家庭农场、农民专业合作社等新型农业生产经营主体。通过创新农村产权交易机制、方式、方法,华州区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和规模化经营取得了显著成效。农村产权交易促进了华州区农村土地流转和规模经营,吸引了社会资本,建成了一大批成规模的农产品生产基地,有力助推了全区现代农业快速发展。

  据统计,华州区现已登记注册各类合作社418家,其中,国家级示范社4家,省级示范社13家,省级百强示范社11家,社员总数2.3万人,带动农户4.7万户,年销售各类农产品60万吨、产值4.6亿元。注册产品商标58个,创响了“华州蔬菜”“赤水大葱”“南沙圣女果”等多个知名品牌。

  不仅如此,华州区农村产权交易还带动了土地加速流转,促进了农民转移就业和持续增收,1.68万名农村劳动力从土地上解放出来,每年增加农民工资性收入和财产性收入1.8亿余元。

  华州区探索的农村产权制度改革之路,为“三农”发展注入了不竭的动力资源,成为陕西省的样板,得到了省内外的广泛关注,就在记者采访当天,作为全省农村产权交易示范县的华州区再传喜讯:华州区被国家列为农村产权交易示范县。

新闻推荐

30年农村婚礼变迁

挂老虎(1987年)????拜天地(1986年)????婚宴后厨(1986年)????接新娘(1989年)????过天桥是当地一种耍媳妇的形式。(1990年)????抬着食箩,吹着唢呐,迎亲队伍从田间小道而来。(1990年)????婆家要给新媳妇一个织布柽...

华州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华州区这个家。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