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大山沟来了好书记 ——记华州区金堆镇任家滩村第一书记孙凯

渭南日报 2016-12-15 00:00 大字

本报记者刘超峰通讯员宁彭亮

华州区有个金堆镇,远离城区多公里,金堆镇有个任家滩村,窝在深山受穷罪,人均0.6亩沙石地,玉米、土豆是主粮。年,任家滩的乡亲们盼到了出头的日子。村民们说:村里来了个一心扑在村里头的“第一书记”孙凯,大家才看到了致富的指望。自从进了村,孙凯一门心思帮助村民找致富路;一股劲儿把村务当事干;一心装着百姓的困与忧,有的群众称他为百姓平安的“保护神”,百姓生活的“及时雨”,百姓幸福的“大救星”。孙凯的模范行动,也得到了各级领导的充分肯定和社会各界的高度赞誉,今年6月,他被市委评为全市优秀党务工作者。最近,只有岁的孙凯光荣当选为市第五次党代会代表,成为年龄最小的代表之一。

结婚3天赴山村

年6月日,对于华州区政法委干部孙凯来说,是个不寻常的一天。婚假未满,得知区委抽调干部到贫困村任职“第一书记”,孙凯二话不说,找到当时的政法委领导报名下村,而且请求“哪里最远,哪里最穷,哪里最艰苦就到哪里去”。领导一听,虽然感到有点诧异,但联想到孙凯一贯肯吃苦、特别努力的表现,也就不足为怪了。而孙凯把自己的想法告诉在银行工作的妻子时,妻子一时还接受不过来,“你是脑子进水了,还是吃了迷惑药了,才结婚3天,就要到公里以外的山沟沟去兼职?”孙凯耐着性子,苦口婆心地向妻子表明自己的志向:在下乡时他看到任家滩的群众还没有摆脱贫困,看在眼里,急在心里,正好区上委派第一书记去帮扶,不正是实现自己宏大抱负的机会吗?通情达理的妻子理解了,半是心疼半是娇嗔地点了点头。而作为父母的独子,父母虽然对孙凯的选择有点担忧,但是看到他的坚定和执著,最终还是支持他。

参加了区上的3天培训,孙凯开着自己的车,沿着蜿蜒的大华公路来到了这次下村的目的地——华州区金堆镇任家滩村。赶了公里的山路,孙凯一放下铺盖卷,就心急火燎地向村支部书记杨桂新了解任家滩村的基本情况,第二天,他开始入户了解村情民情。

(下转第六版)

新闻推荐

中国水果创新宴大赛在渭举办

本报讯(记者康丹)昨日,在中国烹饪协会、陕西省果业局、陕西省商务厅的大力支持下,由陕西省餐饮业商会、陕西省果业协会主办的中国水果创新宴大赛在经开区会展中心成功举办。中国烹饪协会会长姜俊贤,省...

华县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华县这个家。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