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一个猪老板的乡村实险

陕西农村报 2015-08-21 19:02 大字

   本报讯(记者 王军锋 通讯员 史晓珊 时鹏 赵亮)“我们合作社现在饲养了8000多头猪,一年能出栏2万多头,只要市场行情稳,一头就能卖1500多块钱,坐在家里就光等着数红票子了,我觉得养猪是最好的致富之路。”8月19日,记者在华县莲花寺镇党家河村养殖大户张武云的养殖场里见到了他本人,瘦瘦高高,精明能干,说起养猪的由来、养猪的经验,他口若悬河。记者见到他时,他正在为猪做防疫,他严肃地说:“规模化养殖扩大了生产经营,增加了收益,同时,风险也加大了,防疫是头等大事。”不过谈起最近要出栏的猪,张武云喜上眉梢,言谈举止中能直观感受到当前畜牧业生产形势喜人。

据他介绍,他的养猪专业合作社占地近100亩,猪舍2.4万平方米。目前存栏8000头,其中母猪800多头、公猪40头、育肥猪4000头……在问及他为何花大力气养猪时,他说道,以前,党家河村是一个传统养猪村,家家都有小猪圈,户户都在养猪,但一直都是分散养殖,规模较小。经过一段市场调查和分析,他选定了目前正在蓬勃发展的生猪和生猪品种改良这一项目,在与家人商量并形成一致意见后,决定自己办养猪场,自己当老板,在猪身上挣钱。经过精心准备后,2002年拿出平时攒下的3万元积蓄,在当地建起了生猪养殖场。由6头猪养起,走出了规模化养殖的第一步。

为了学习养猪技术,防止因不懂科学养殖而出现投资失误,他还到有关部门和各地养殖户家中学习科学养殖方法和经验。几年来,他先后到农业、畜牧、科协等部门登门求教百余次,为他的养殖场高起点、科学化运行奠定了坚实基础。“现在我不仅是一个养殖户,还是一个技术员,经常到其他养殖户家中探讨养殖技术,共同提高养殖效益。我现在养的猪叫三元商品猪,猪吃的饲料主要是玉米、豆粕、麸皮,都属于无污染绿色食品,猪吃了以后,长得快,肉质鲜嫩、鲜香,含蛋白高,成本也比普通的猪大大减少。而且我们规模不断扩大,客商经常上门收购,所以我们根本不愁销路。靠养猪带来的收益,我家里早已盖了新房子,买了小汽车,以前的收入跟现在简直是一个天上一个地下。”

13年来,张武云养猪致富的路子走得扎实、稳健,积累了丰富的经验,走出了一条绿色健康的致富路。如今,他正将自己这一成功模式加以复制推广,示范带动周围乡镇群众规模养猪,如今外出务工的人越来越少了,村民都自发扩建养猪圈舍,学习养殖技术,使养猪这一传统产业逐渐成为当地农民的主导增收产业。记者临走时张武云告诉记者,不久的将来,他一定会迎来养猪事业的第二个春天!

新闻推荐

华县 猕猴桃叩开“幸福门”

本报讯(记者王军锋通讯员白妮简青青赵慧)金秋九月,孕育着丰收和希望,华县高塘镇柿村群众更是感受到了丰收的喜悦,他们村的猕猴桃产业已初具规模,逐年扩大,这里的猕猴桃香甜可口、营养价值高,受到外地客商...

华县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华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