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墨重彩描绘乡村振兴新画卷 陕西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中的“三农”亮点
本报记者 赖雅芬
又是一年丰收时,三秦大地尽欢歌。希望的田野上,黄灿灿的玉米点缀大地,红彤彤的果实挂满枝头,金黄色的稻穗随风轻舞……
与如画美景相呼应的是一串强劲有力的数据:粮食生产实现“十七连丰”,产能连续十年稳定在1200万吨左右;“3+X”特色产业势头强劲,苹果、设施农业全产业链产值均超过千亿元;农村改革步伐加快,13538个村集体有了收益;农民收入稳步增长 ,今年上半年增速达15.1%……
农业更强、农村更美、农民更富。昂首阔步走在小康路上,一幅“农”墨重彩的乡村振兴新画卷徐徐铺展,精彩连连。
手中有粮 心中不慌——粮食生产连续丰收
金秋时节,广袤田野果实累累、生机勃勃。9月14日,合阳县黑池镇峪渠村,种粮大户车峰的400亩玉米地一望无边,披着绿衣的玉米棒昂首挺立,抖擞着丰收的自信。
“今年雨水好,病虫害防控也到位,玉米长势不错,预计亩产可达七八百公斤。”正在干活的车峰随手掰下一个玉米棒,剥开外皮后,一排排整齐饱满的籽粒映入眼帘。
秋粮丰收在望,车峰眼角眉梢都是笑意,高兴的同时,另一个场景随即在脑海中涌现:三个多月前,还是这片地,金色的麦田麦浪翻滚,联合收割机穿梭其中,一袋袋装好的小麦整齐摆放在田间地头。收获完毕后,车峰粗略一算:小麦亩产超过600公斤,毛收入50多万元。
夏粮丰收,全年经济托底;秋粮丰收,中国饭碗端牢。近年来,陕西省深入落实“两藏”战略,紧盯耕地、种子两个要害,推行稳面积、提地力、提单产、提效益“一稳三提”行动,粮食播种面积、产量实现“双增长”。
基础打牢,底气十足。目前,陕西省已划定2284.5万亩粮食生产功能区,建成高标准农田1421万亩,集中整治撂荒地100多万亩,粮食播种面积止住连续十年下降趋势,去年达到4501.5万亩。
品牌赋能 融合推进——特色产业势头强劲
踏入杜民子的果园,映入眼帘的除了粉嘟嘟的苹果外,还有白色的反光膜、绿色的三叶草以及大红色的果实套袋。这两天正是给晚熟红富士卸袋的时候,杜民子请了10多个人前来帮忙,果园里一片欢声笑语。
“来来来,大伙儿先歇一下,喝口水再继续干。”9月15日,洛川县永乡镇堡子头村的一片高标准果园里,正在卸袋的村民听到杜民子的招呼声后,纷纷停下手中的活,向果园中的空地走去。
杜民子种植苹果树30多年了,他的苹果品质好、产量高,每年都能卖上好价。“卸掉袋子后铺上反光膜,不仅可以改善光照条件,还能调节土壤温度。”趁着休息间隙,杜民子给大家讲解起来,“像这样直径8厘米以上的苹果,今年1斤能卖3.5元到4元。”
苹果是洛川的一张名片。目前,全县苹果栽植面积已达53万亩。“洛川苹果”品牌价值以687.27 亿元高居全国水果类榜首,推动苹果产业后整理、融合推进全产业链发展。苹果为洛川县域经济发展注入新活力。
以“3+X”特色产业为抓手,持之以恒推进优势特色产业发展。洛川苹果是陕西省特色产业蓬勃发展的生动写照。截至2020年底,全省苹果栽植总面积达到945万亩,产量1130万吨。
三秦大地,物产丰饶。除了苹果外,猕猴桃、冬枣、茶叶、羊乳等特色农产品也是遍地开花。目前,全省设施农业总面积达362万亩,奶山羊存栏280万只,红枣、杂粮、木耳等50多个区域特色产业优势持续增强,成为广大农民增收致富的重要收入来源。
改革创新 增添动力——农村改革活力增强
古色古香的关中小院、设计前卫的“几何感”小院、墙壁上的可爱涂鸦、充满创意的景观设施……雨后的西安市高陵区张家村绿意盎然,经过改造装饰后的居民建筑或古朴典雅,或时髦新潮,一股艺术气息扑面而来。
“现在村上环境好了,我们的幸福感更强了。”眼前“人在画中游”的惬意美景,令村民杨致军沉浸其中。“我们老两口搞养殖,儿子在西安上班,儿媳在村里的源田梦工厂上班,一家人都有稳定的收入,每年还有集体经济的分红。”杨致军高兴地说,现在的幸福生活都是改革改出来的。
2017年,经过清产核资、人员身份界定、股权量化,张家村成立了股份经济合作社,与源田梦工厂合作成立西安源田梦民宿旅游开发有限责任公司,共建“共享村落”。该村党支部书记程军称,改革盘活了闲置资产,壮大了集体经济,增加了群众收入。2020年,张家村股份经济合作社收入150万元,其中群众分红120万元。
改革是乡村振兴的重要法宝。近年来,陕西省以农村改革为牵引,加快培育壮大新型经营主体,增强社会化服务能力,提升特色现代农业组织化、社会化、市场化程度。
在全国率先全面完成农村承包地确权登记颁证工作,全省土地流转面积1420.1万亩,承包地流转率增长到26.6%,较五年前提高8.5个百分点;全面完成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整省试点,2.02万个集体经济组织完成赋码登记,13538个村集体经济有了收益,农村发展动能持续增强。
人民至上 同奔小康——农民收入稳步增长
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农业农村工作,说一千、道一万,增加农民收入是关键。
在蓝田县,有一个村子因发展大棚羊肚菌种植闻名遐迩,这个村就是玉山镇杨家寨村。依靠羊肚菌种植以及“菌瓜菜”轮作模式,老百姓的日子一天比一天好。
眼下,正值冬季水果、蔬菜种植管护的关键时期,杨寨村的70座大棚里,草莓、甘蓝、白菜等果蔬郁郁葱葱,长势喜人,71岁的刘海峰正在棚内忙着除草。“春季那茬羊肚菌采摘完毕后,又在棚内种上了蔬菜、水果,这种轮作模式可以修复土壤、恢复地力,实现农业生态良性循环。”刘海峰说,这几年村上通过尝试羊肚菌和大青菜轮作,每年可为群众增加2万余元的收入。
作为“三农”工作的焦点,陕西省一直把增加农民收入摆在突出位置,通过持续加大产业发展支持力度,不断加强农民技能培训,千方百计拓宽就业渠道。今年,陕西省农民收入快速增长,成为全省经济社会发展的一大亮点。
一组数据,从侧面印证了“三农”工作的斐然成就。去年,全省农民收入增长8%,今年上半年,农民收入7448元,增速达到15.1%,快于城镇居民5.3个百分点。
宏伟的蓝图加快擘画。放眼望去,广袤田野下,新希望正在播种;美丽村落中,新动能正在孕育。从黄土高原到秦巴山区,从黄河流域到汉水之畔,一首铿锵动人的乡村振兴新曲,正在三秦大地奏鸣、回荡。
新闻推荐
合阳县城关中学远航文学社程凯茹世上的美好那么多,一见倾心的也不少。自恋的我目光缠绵的却是自个——我喜欢的那个自...
合阳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合阳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