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阳第一书记扶贫 整环境、齐民心、跑项目 谭映娥:扶贫是段珍贵经历
谭映娥:合阳县妇联干部,2016年3月被派驻合阳县城关街道办事处马庄村任第一书记及驻村工作队队长。
“我该怎么办,我该怎么做?”谭映娥自从来到马庄村后,一直在思考这个问题。
“不仅是蜘蛛网和饮用水
还有更大的考验”
“我邻居老家就是马庄村的,来之前就提醒我这里是全镇条件最差的村之一。”谭映娥说,但想到自己在妇联做的就是农村妇女工作,而且经常到各地演讲,经验十足,应该没问题。但来到这里看到的第一眼就让她震惊了,“打开村委会门,墙四角都是蜘蛛网,来之前的自信基本已崩塌。”谭映娥说到这里时落泪了。
约一分钟后,谭映娥继续说:“当我看到村民喝的水的时候,心里不再是崩塌而是难过。”她说,村北距村子2公里处有一个约1.5米深、3米宽、4米长的水坑,水坑上面盖着彩条布。水面飘满了绿色的漂浮物,整个水看着特别污浊。据介绍,原来的水塔出了问题,村民4个月来只能这样取水。
“我原以为环境、饮水这些已经是最难的问题了,但走访调查后才发现,人心不齐才是我要面临的更大考验。”谭映娥说。
“发挥每个人的长处
重振班子”
“第一次召集村里的党员干部开会,刚开始一会便吵开了。我没制止,只是在听,听矛盾。”谭映娥回忆,一场会下来她才了解到,原来村里的干部是分帮派的。
接下来,谭映娥便开始了40余天的走访调查。挨家挨户、白天黑夜,通过不断地沟通、谈心,谭映娥才得到群众的理解和支持。
“经过不断地跟这些党员干部沟通,然后根据每个人性格,发挥每个人长处,利用不同的沟通技巧,将他们统一起来,达到人尽其才,才尽其用。”谭映娥说,如果村里有一个核心的班子,即使以后她不在这待了,这个班子还在,还可以继续帮助群众。
班子建起来后,2016年5月开始,谭映娥想先从马庄村的基础设施着手。“我该怎么做?”谭映娥刚开始一头雾水,跑到扶贫办找项目,被告知不是所有的项目都在扶贫办,于是她又找到了原单位妇联主席贺亚丽并倾诉自己的困惑。在贺亚丽的帮助下,谭映娥准备好材料、带着村干部跑到交通局、移民局等单位争取了一个个项目。
“争取到了资金支持,先硬化了村里的6条土路,这些土路下雨泥泞难行,晴天尘土飞扬。”谭映娥表示,饮水一直是她担心的问题,于是在原来水坑的北边,建了一座50方的蓄水塔,让群众吃上了放心水。随后又铺设灌溉管道3600米,解决了300亩土地浇地难的问题;清理垃圾3000余方、安装路灯120盏等等。
在解决村里绿化、行路难等基础设施问题后,她配合创建扶贫产业示范园,聘请专家为村民进行了苹果管理技术培训,让村民更科学地管理苹果。并为贫困户争取改造危房资金,建成新房,有一次下大雨,担心贫困户的安危,谭映娥去贫困户家时,摔倒在大雨里。
“帮农民做事也要符合农时。”谭映娥说,冬季之前,村民都忙着种植业,到了冬季空闲时间,她举办了妇女丝带绣技能培训,让妇女掌握一技之长。而且她表示,村里的卫生需要维护,但五六月份是村民最忙的时期,所以先让村民忙农事,到了空闲时间再组织大家一起打扫卫生。
“让村子起死回生
打心里佩服谭书记”
“2016年前,我们村班子人心散,产业发展落后,一切都是乱七八糟。”马庄村村委会主任乔培森说。
乔培森介绍,村里50户贫困户,大多都是因病、因孩子上学致贫。“谭书记来了后,挨家挨户走访调查,后来又帮村里修路、搞绿化、发展产业,感觉整个村子像是起死回生了,这以后是打心里佩服谭书记。”乔培森说。
“在这里虽然只待了1年,但这1年的经历,比在机关单位待20年更磨炼人,而且这段经历也会成为我以后回忆里很珍贵的一部分,用一个词说就是“值了”。”采访最后,谭映娥这样说。华商报记者 郭乔娜 文/图
新闻推荐
合阳第一书记扶贫报道 驻村第一书记王亚龙—— “不干就没事,要干就有干不完的事”
6月6日,王亚龙(右)来到患有眼疾的扶贫包联户曹启泰家了解情况修复后的涝池配备了围栏和大门“作为一名驻村第一书记,你不干事就没事,要干就有干不完的事。”合阳县水保站干部王亚龙,去年3月被县委组织...
合阳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合阳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