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红红火火过大年 ——新居里的第一个春节

陕西日报 2017-02-07 00:00 大字
 

????1月28日(农历大年初一)新房前的“全家福”。

????秧歌扭起来,日子火起来。

????喜庆面花寓意生活美好。

????大红灯笼高高挂,勤劳致富日子美。

????新房穿新衣,红红火火过大年。

????留住“老宅里的最后一个春节”记忆。

????乔迁新居,一家人吃着团圆饭,其乐融融。

????经过专家考察设计的新房将解决滑坡问题,村民住房更安全。

本报通讯员 崔正博 吉宏伟 赵晓罡 记者 赵晨 文/图

“感谢党、感谢政府,爸,妈,咱家今天搬新房了……”1月23日(腊月二十六),合阳县百良镇岔峪村63岁的村民罗进全在父母的遗像前深深鞠躬然后深情而激动地说道,现场众多村民眼圈湿润。当日,岔峪村首批村民搬迁新家。贴春联、挂灯笼、敲锣打鼓,街巷里喜气洋洋。

合阳县百良镇岔峪村东临黄河,西压徐水河之末,北依百良镇,南靠坊镇,是徐水河入黄河最后一村。全村68户303口人都是水库移民,所居老宅背靠土崖,面临常年雨水冲刷,属于滑坡地质灾害点,被省上列为整体搬迁村。岔峪村移民搬迁是合阳县大中型水库移民避险解困试点项目中的一个安置点,安置点设计68户303人。目前,岔峪村移民新居建设一期已全面完成,二期将在2017年底完工,届时,全村将整体搬迁完。

站在岔峪村建好的一期新房前,大红灯笼高高挂起,在寒风中舞动。向东望去,千百年来黄河水从北向南缓缓流淌,似乎在诉说着沿途的故事。而脚下的农田里,小麦在寒风中破土而出,蓄势待发,正向人们诉说着一个古老村庄即将到来的变迁。村民罗耀民说:“前些年一直在外面打拼,但心中却一直挂念着家乡的父母亲,如今手上有了些积蓄,居住环境改变了,就回乡创办了一个公司,可以留在父母身边,也可以带动乡亲一起致富。”

记者走进岔峪村西侧老宅前的平台上,只见76岁的老人罗天祥背着双手,望着建好的新房,嘴中念叨着“真快,不到一年时间,新房就好了”。罗天祥告诉记者说:“因地势原因,村里的老房子盖得高低不一,有时串个门都得来回爬坡,坡陡路窄,上了年纪很不安全。但在老房子里住了这么些年,还是有感情的,这里有不少故事。”话语中,老人流露出对老房的不舍,对新房却又充满了期待。

对于岔峪村的未来,村支书雷武义告诉记者,搬得出,稳得住,能致富,这是国家大中型水库避险解困搬迁的基本原则。岔峪村地处偏僻,交通不便,信息闭塞,以前觉得待下去没希望,现在新房有了,沿黄公路也修到了村头,交通环境得到根本性改变。政府也为岔峪村发展乡村旅游制定了可行性的实施方案,打造以农家乐为主,以小型游乐项目为辅的“黄河最美驿站”旅游规划。让村民从土地上解放出来,走出一条旅游致富的新路子。

1月28日(农历大年初一),一大早,此起彼伏的鞭炮声在黄河岸边的这个小山村里响起,远眺东方一轮火红的太阳徐徐升起,阳光洒满村道。记者再次为岔峪村全体村民拍摄了一张新房前的全家福,村民们脸上的笑容无疑是最好的答案。临行前,耳边传来岔峪村村民自编的快板心声:“孩子在外把钱挣/咱们在家把孙儿看/国家有个好领导/和谐社会就是好/既扶贫又低保/日子过得就是好……”

记者从合阳县政府了解到,2016年,全县正在建设的移民搬迁安置点有7个,共建成1494套。该县立足县情实际编制了《合阳县“十三五”移民(脱贫)搬迁总体规划》,规划以集中安置、楼房化安置为主,突出了增规扩容、保持现状、合理配套、提档升级,符合城区、洽川和6个安置点建设布局和搬迁需求;坚持“立足实际、系统全面、注重实效”的原则,采取理论培训、交流经验相结合的方式,先后多次召开培训推进会,就搬迁政策、调查摸底、数据统计及选址、规划等作了专题培训辅导;集中开展入户调查工作,宣传政策与精准识别同步进行、入户宣讲与签订协议同步开展,落实“搬、腾、脱、富”的具体措施,转变群众观念,凝聚群众共识,变“要我搬”为“我要搬”;将移民(脱贫)搬迁配套项目列入年度计划,实现安置房建设规划、配套建设规划、脱贫致富规划“三项建设”无缝对接,确保搬迁群众过上有质量、有尊严的生活。

图编 琼西 赵晨

新闻推荐

由中国红十字基金会援建的“阳光博爱小学”竟成村委会办公场所

记者李保锋文/图日前,合阳县市民反映,该县洽川镇莘野村在2013年12月所建的“阳光博爱小学”成为该村村委会的活动办公场所。该校由中国红十字基金会援建的,自建成后没有从事过一天教育工作,没有接纳...

合阳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合阳县这个家。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