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小康路上,不落下一户群众 ——合阳县实施***惠及10万群众

陕西日报 2015-08-30 21:33 大字

本报记者 韩秀峰 屈荔鹏

2015年“端午节”这天,对于合阳县黑池镇蔡苜村年过耄耋之年的魏大娘来说,是一个喜庆而难忘的日子。当她托着52岁的残疾儿子马新喜,空手走进黑池镇马家庄扶贫移民安置小区的新家时,激动的泪水不停地流:“感谢党的好政策,感谢好心人的捐赠,我做梦都想不到这辈子还能住上这么好的地方。”

这一天,有11户特困户和魏大娘一起住进了新居。鞭炮声中,爱心企业和人士给他们送来了床、柜子、桌椅、电视机、电磁炉、电风扇、电热水器等等用品,县镇村的干部和大家一起吃粽子,欢声笑语回荡在小区的上空,久久不散……

而这,仅仅是合阳县扶贫攻坚中的小小一幕。

夏末秋初的合阳大地,到处都可以感受到父老乡亲奔小康的殷殷渴望,感受到各级干部亲民为民的拳拳之心。

特困户 都有政府的兜底保障

合阳县位于关中平原东北部,属国家级贫困县,也是国家扶贫开发重点县。这里既有年收入几十万的现代农业工人,也有蜗居在山沟和盐碱滩上艰难生存的地道农民,还有因各种情况而产生的贫困户。

面对时不我待的全面小康红线,近年来,合阳县委、县政府扎实推进***,制定了《***规划》《项目资金管理办法》和《扶贫开发项目设置类别》。

有着丰富基层工作经验又熟知百姓生活的县扶贫办主任刘培勇介绍道:全县按照“瞄准对象、分类施策、着眼治本、注重造血、三位一体、形成合力”的思路,把精准识别贫困对象作为前提,做到对象、任务、措施、时限和责任精准五到位。通过“低收入户排序法”,在2013年底,精准识别出全县12.1万贫困人口和126个贫困村(社区)。

县扶贫办对贫困村贫困户逐一建档立卡,建立***信息平台,做到户有表、村有册、镇有簿,确保扶贫对象有进有出,实现动态精准管理。在此基础上,他们改“大水漫灌”为“精准滴灌”,逐村逐户分析致贫原因,制订脱贫方案,定向施策,科学分类出移民搬迁、整村推进、产业扶持、教育扶贫、社会保障脱贫的***“五大工程”,动员全县干部,凝聚全县力量,扶贫攻坚拔穷根,让***的实惠不落下一名贫困群众。

在***的攻坚过程中,合阳县充分发挥社会保障的驱动功能,积极拓展社会救助和集中供养覆盖面,将农村特困人口全部纳入农村低保、农村五保、孤儿养育、残疾保障等救助范围,使全县7847户20163人享受到了低保救助,使所有特困群众都感受到了政府的温暖。

到去年底,全县贫困人口从12.1万人减少至10.2万人。

贫困户 都有干部的手相牵

精准确定了扶贫对象后,合阳县充分发挥各级各部门党员干部的“领头羊”作用,建立了干部包抓驻村扶贫工作机制,实行县级领导联镇包村制度,利用他们的优势和智慧,为***注入新的活力。

全县33名县级领导带头各包抓1个贫困村,负责督办“一村一策、一户一法”的扶贫任务落实。去年初,在县级领导包联贫困村时,县长杨武民要求新池镇把村级班子最为涣散、基础设施最为薄弱、产业发展最为落后的来家庄选定为自己的包联村。一年多来,杨武民5次赴该村调研指导扶贫工作,帮助全村74户贫困户发展起了红提、鲜食桃、肉鸡等产业,并协调有关部门硬化了全村的巷道。

除了领导干部包抓机制外,合阳还建立了干部驻村联户扶贫制度,选派126名机关优秀干部担任贫困村第一书记,成立由86个县级部门组成的驻村联户扶贫工作队,全面落实驻村帮扶工作,组织制定村级发展规划、协调落实帮扶项目,开展结对帮扶,为贫困户送政策、传信息、出点子、解难题等方式增强了贫困群众脱贫致富的能力。

县检察院派驻新池镇坡赵村的扶贫工作队队长、院反贪局副局长杨发民介绍,该村505户中有170户是贫困户,去年以来,院党组组织60名干警与贫困户结对帮扶,逐户签订了帮扶协议,制定并落实脱贫计划,先后协调县交通局拓宽了进村的巷道,联系县水利局投入30多万元接通了自来水,解决了全村人的吃水问题。

甘井镇城后村是合阳有名的贫困村。村主任詹苏兰介绍说,自2014年以来,县财政局的帮扶彻底改变了城后村贫穷落后的面貌,先后整治了村里的卫生、加宽村道、安装路灯,铺设5公里地埋管道解决近千亩耕地的灌溉难题,并修建了3000平方米的文化广场和90多平方米的村卫生室。今年初,他们还联系杨凌农科院,帮助村民新栽苹果树220多亩,积极扶持村里发展产业。

自***开展以来,全县包联干部急群众所急,脚踏实地,为帮扶村协调落实各类帮扶项目127个,实物投入500余万元。

贫困村 都有党的阳光沐浴

***的关键是找准症结、精准施策。合阳县制定的移民搬迁、整村推进、产业扶持、教育扶贫和社会保障脱贫的“五大精准工程”,把准了贫困的脉搏,使贫困户和贫困村尝到了甜头,看到了希望。

赵家岭位于合阳北部四县接壤的偏远山区,祖祖辈辈“出行难、用水难、就医难、上学难、居住难”,村里大部分土地是沟地、坡地,全村70多户人家,人均年收入2000元左右。黑池镇的全兴寨“东临黄河西靠山,中间全是盐碱滩”,每当下大雨时,常会发生地质灾害,村里的土地全部盐碱化,1000多口人一分可用耕地都没有。这样的村子,不仅影响着全县奔小康,也牵动着许多干部的心。

去年以来,县委书记李县平先后3次赴赵家岭、2次赴全兴寨实地调研,听取干部群众的意见,苦苦思考着脱贫致富的良策。尤其是看到两个村子的贫困状况后,他要求县电视台拍摄了《走进赵家岭》《走进全兴寨》的专题片,在全县播出,引起强烈反响。随即,以赵家岭、全兴寨两个典型贫困村整体搬迁为突破口,合阳县打响了***的攻坚战。

在“啃硬骨头、攻坚拔寨”的***攻坚战中,合阳县新建扶贫移民搬迁集中安置小区5个,扶贫移民搬迁安置点3个,已搬迁616户2457人,为贫困户扶持产业、帮助创业、组织就业,真正做到搬得出、稳得住、能致富。赵家岭村77岁的赵积昌老人一边吸着水烟一边给记者说,政府在镇上盖的移民安置房给每户家庭补助不低于6万元,每人最少25平方米,他三个儿子都在外打工,见政府这么好的安置政策,一下就定了3套100平方米的安置房,11月就能搬进去住。

对搬迁的农民,政府从流转土地中统一划拨土地供他们发展现代农业,有的则用土地加入了农业专业合作社。政府通过财政贴补、贴息贷款、互助资金及农业专项补助,鼓励引导各类涉农企业和专业合作社以园区带动贫困户发展高效增收产业。2013年以来,合阳全县已建成千亩示范方田8个,带动了7600户贫困户发展起苹果7000亩,红提6200亩,蔬菜大棚133棚,冷棚冬枣1400亩,各类杂果16800亩,养殖奶牛和猪羊1.2万余头(只)。

教育是脱贫的重要后续支撑,合阳县去年以来为了扶智,发放各类困难学生生活补助、助学金及助学贷款达4100余万元、资助贫困家庭812人进行职业技能培训;组建服务“三农”讲师团,开展了栽培苹果、红提和奶牛养殖等实用技术培训,共培训农民5万余人次,保证每个贫困家庭有一名劳动力掌握1-2门实用技术。

在扶贫开发中,合阳把贫困村整村推进与美丽乡村建设相对接,已整合行业部门项目资金3000万元,实施30个贫困村整村推进。

刘培勇信心满满地说,到“十三五”末甚至更早的时间,现有的126个贫困村(社区)将从合阳的大地上彻底消失,45万合阳人民一个不落地迈步在奔小康的路上……

新闻推荐

合阳“文冠果王”树跻身全省十大珍惜古树名木

本报讯(通讯员雷军红王纪锋记者李向红)记者日前从合阳县林业部门获悉,合阳“文冠果王”树入选陕西十大珍惜古树名木。此次入选的这株古树叫木瓜树,学名“文冠果王”树,此树生长于合阳县皇甫庄乡河西坡...

合阳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合阳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