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红袍花椒“源”在赵峰

渭南日报 2019-08-19 08:14 大字

渭南日报记者石小荣

一说起韩城,不由得就联想到了韩城大红袍花椒,而芝阳镇赵峰村,就是韩城市花椒发展最早的村子。多年以来,在芝阳镇党委政府的领导下,赵峰村以“红色党建引领,花椒产业富民”为目标,大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积极发展花椒产业,努力壮大集体经济,小村庄实现了大发展。目前,全村种植花椒4000多亩,2018年,全村人均纯收入达2万多元。

花椒能成为赵峰村的主导产业,能成为村民发家致富的主要经济来源,这都归功于老支书马习礼。回忆起那段历史,78岁的马习礼显得很激动。马习礼说,他当了30多年的党支部书记,在他的记忆中,赵峰村栽植花椒历史非常久远,但一直不成规模。

马习礼说,大锅饭的时候,土地都是以种粮为主,包产到户后,他承包了村上的林场,并在周边种植了一部分花椒树,谁料想,花椒竟然能卖钱。经过查阅资料,马习礼发现,赵峰村海拔高度和气候,是花椒和苹果的最佳优生区。当时,他就号召村民在地畔边上栽种花椒树,可很多村民愣是不愿意。

磨破嘴皮,不如作出样子,让事实来证明。马习礼种植的花椒,第一年就卖了七八百元,第二年就卖了好几千元。在上世纪80年代,一年能有几千元的收入,是个很惊人的数字。这时,村里家家户户都争着抢着,在荒山荒坡栽上了花椒树。当时的韩城县委,专门把赵峰村列为花椒种植基地。

赵峰村村委会主任马小平说,每年花椒采摘的季节,正好赶上开学,自他记事起,周边村子从来没有学生因交不起学费而辍学。花椒改变了不少人的命运,老百姓从有了余钱到腰包鼓起。

55岁的宁晓玲刚给儿子办完婚礼,院子里挂满了红丝带,一派喜庆的气氛。“我们一家都是农民,又不会做生意,多亏有花椒,孩子上学、结婚都不是难题。”她说,家里有10多亩花椒,去年收获了4000多斤花椒,最高卖到53元一斤,平均一斤都卖到了45元左右。

70岁的张积换老人说:“娃在西安上班,根本不用家里操心。这些年老伴身体一直不好,花椒卖的钱,除了给老伴看病买药,还要伺候91岁的老母亲。”张积换笑笑说,要是家人身体都健康,那日子就滋润得不像啥了。

赵峰村花椒产业的发展,极大地辐射和带动了韩城大红袍花椒产业的快速发展。目前,韩城市已建成百里4000万株大红袍花椒生产基地和3000亩花椒芽菜生产基地,花椒年产量达2600万公斤,产量占到全国花椒总量的1/6,年产值达30亿元,全市农民人均花椒收入达9600多元,是全国规模最大、产量最高、研发最强、效益最好的花椒生产基地。

韩城大红袍花椒已有2000多年的种植历史,以“粒大肉丰、色泽鲜艳、香气浓郁、麻味纯正”而闻名,获得“中国驰名商标”“最具影响力中国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等。韩城市先后被命名为“大红袍花椒国家林业标准化示范区”“国家花椒生物产业基地”“中国花椒之乡”等称号。

在赵峰村万亩花椒示范基地,一排排的花椒树整齐划一,站在高处向远望去,一派丰收景象。

马小平说,目前在示范基地,主要栽植了“狮子头”和无刺花椒两个品种,基地采用节水灌溉,水肥一体化,配置有智能农事采控分析、可视化农场、智能生产过程管理和可追溯花椒作物链等系统,通过精准、科学的数字化控制手段进行花椒生产和管理,最大程度降低了花椒生产过程中的水、肥、药等能耗成本,提升花椒品质。

为了壮大集体经济,结合脱贫攻坚工作,赵峰村成立了股份经济合作社,花椒粗加工项目6月底建成投产。同时,他们还注册了禹山红农业发展有限公司,注册了商标和条形码,千方百计地带动村民致富奔小康。

新闻推荐

渭南市持续推进“车让人·人守规”文明交通实践行动

韩城市渭南日报记者吕佳近日,韩城市启动“车让人·人守规”文明交通实践行动,推动全社会形成“遵守交规、车辆礼让、行人守...

韩城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韩城市这个家。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